电力企业信息化绩效显现(一)
2006-07-03 09:04:2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赛迪顾问 邱世明 博士 出处:天极网
摘要:从电力信息标杆企业评选反映出电力企业正在从信息化中受益,电力信息化的绩效正在显现。
从标杆企业信息化的效益来看,电力信息化的绩效主要表现在业务运作效率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管控能力增强、客户服务改善、企业文化融合方面。
一、优化业务流程,加速信息流转,促进业务运作效率提高
信息系统的应用带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调研表明,电力企业在实施信息系统,尤其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基于优化的业务流程,借助信息系统的处理,使业务运作效率大为提高。“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使业务功能实现流程化,流程的计算机化管理,缩短了任务流的传递时间,大大提高了业务和管理的效率。”
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加速了业务流与信息流。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借助网络和信息系统,缩短了作业时间。以办公事务为例,广东电力试验研究所指出:通过办公系统大大缩短办公流程时间,原来一份公文的多重审核时间以“天”为单位,部分公文审核由于领导出差在外不能审核批转而导致处理流程停滞,需要很长时间;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后实现随时随地的办公模式,公文审核时间仅以“小时”为单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降低企业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收入
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化了人力、设备等资源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例如绍兴电力局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变电站无人值班分层分控系统、变电运行管理系统的实施以及变电所无人值班的改造,使运行值班人员从最新定员标准要求的人员数减少51.99%,极大的降低了管理费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某供电企业在应用财务管理系统后,库存占用资金由1400万降低到650万。
日常办公费用降低。办公系统的应用改善了企业员工办公事务处理的方式,办公系统内公文与信息的流转,提高了工作效率,笔墨纸张、打印复印、分发反馈等等项目开支逐渐减少,降低了办公费用,带来明显的效益。例如某电力企业指出:办公系统投用后,由于纸张打印费用、公文传递的人工费用、公文邮递费用的节省,每年可节约办公费用约848万元。
生产成本降低。生产管理相关系统的应用,加强了电力企业设备资产管理能力,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MIS应用使消除设备缺陷的消缺率、及时性大幅提高,并全面规范检修管理,极大的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直接和间接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的实践表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电机组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调性有了大幅的提高,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从以前的71%提高到现在的91.61%,提高了20.61个百分点;非计划停运次数从12次/台年降至1.84次/台年;供电煤耗率从387克/千瓦时降至338克/千瓦时,下降了49克/千瓦时。
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公司的时间说明,应用系统覆盖公司所有业务管理,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全部通过应用系统来处理日常工作,使企业的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流程化,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SIS系统一年为企业节约400万元以上费用。
生产能力提高带来收入增长。通过优化检修的手段,降低检修成本,达到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为可靠的检修效益。上海外高桥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延长大修周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按一台机组计算,六年节约半个大修所需费用,六年节约检修天数12天,按负荷率70%计,多发电60,480,000kwh,加上机组启动、停役、试验等各项费用,效益可观。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沙角A电厂指出:自2003年投用地下管线可视化管理系统后,每年累计增收金额约520.9万元。2004年投用电厂煤场数字化精确配煤系统后,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9342.6万元。
三、规范企业业务运作、延伸企业管理幅度、增加信息透明度,增强企业管控能力
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作用是规范管理,电力企业在这方面获得了明显的绩效。深圳供电公司的实践表明:信息系统的应用减少了作业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规范,化人为管理为制度管理、化黑箱管理为透明管理,化多头管理为扁平化的集中管理。
优化管理模式。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指出:“通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使很多业务避免了因为人的因素出现的问题,避免了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而且在管理上更加严密,实现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简化了工作程序、业务流程更合理。真正在系统中实现了PDCA循环。”
监控企业运作。基于信息网络及相应的应用,电力企业对自身运作的各个方面有了更为全面、及时、准备的掌握,如三河发电公司通过门户系统直接、实时的收集数据,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充分实现发电公司生产数据、生产状况的实时传递,充分实现数据及时、准确的共享,消除上下信息不对称的管理问题,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促使企业管控能力的提高。
作者:赛迪顾问 邱世明 博士 出处:天极网
摘要:从电力信息标杆企业评选反映出电力企业正在从信息化中受益,电力信息化的绩效正在显现。
从标杆企业信息化的效益来看,电力信息化的绩效主要表现在业务运作效率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管控能力增强、客户服务改善、企业文化融合方面。
一、优化业务流程,加速信息流转,促进业务运作效率提高
信息系统的应用带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调研表明,电力企业在实施信息系统,尤其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基于优化的业务流程,借助信息系统的处理,使业务运作效率大为提高。“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使业务功能实现流程化,流程的计算机化管理,缩短了任务流的传递时间,大大提高了业务和管理的效率。”
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加速了业务流与信息流。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借助网络和信息系统,缩短了作业时间。以办公事务为例,广东电力试验研究所指出:通过办公系统大大缩短办公流程时间,原来一份公文的多重审核时间以“天”为单位,部分公文审核由于领导出差在外不能审核批转而导致处理流程停滞,需要很长时间;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后实现随时随地的办公模式,公文审核时间仅以“小时”为单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降低企业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收入
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化了人力、设备等资源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例如绍兴电力局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变电站无人值班分层分控系统、变电运行管理系统的实施以及变电所无人值班的改造,使运行值班人员从最新定员标准要求的人员数减少51.99%,极大的降低了管理费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某供电企业在应用财务管理系统后,库存占用资金由1400万降低到650万。
日常办公费用降低。办公系统的应用改善了企业员工办公事务处理的方式,办公系统内公文与信息的流转,提高了工作效率,笔墨纸张、打印复印、分发反馈等等项目开支逐渐减少,降低了办公费用,带来明显的效益。例如某电力企业指出:办公系统投用后,由于纸张打印费用、公文传递的人工费用、公文邮递费用的节省,每年可节约办公费用约848万元。
生产成本降低。生产管理相关系统的应用,加强了电力企业设备资产管理能力,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MIS应用使消除设备缺陷的消缺率、及时性大幅提高,并全面规范检修管理,极大的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直接和间接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的实践表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电机组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调性有了大幅的提高,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从以前的71%提高到现在的91.61%,提高了20.61个百分点;非计划停运次数从12次/台年降至1.84次/台年;供电煤耗率从387克/千瓦时降至338克/千瓦时,下降了49克/千瓦时。
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公司的时间说明,应用系统覆盖公司所有业务管理,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全部通过应用系统来处理日常工作,使企业的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流程化,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SIS系统一年为企业节约400万元以上费用。
生产能力提高带来收入增长。通过优化检修的手段,降低检修成本,达到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为可靠的检修效益。上海外高桥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延长大修周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按一台机组计算,六年节约半个大修所需费用,六年节约检修天数12天,按负荷率70%计,多发电60,480,000kwh,加上机组启动、停役、试验等各项费用,效益可观。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沙角A电厂指出:自2003年投用地下管线可视化管理系统后,每年累计增收金额约520.9万元。2004年投用电厂煤场数字化精确配煤系统后,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9342.6万元。
三、规范企业业务运作、延伸企业管理幅度、增加信息透明度,增强企业管控能力
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作用是规范管理,电力企业在这方面获得了明显的绩效。深圳供电公司的实践表明:信息系统的应用减少了作业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规范,化人为管理为制度管理、化黑箱管理为透明管理,化多头管理为扁平化的集中管理。
优化管理模式。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指出:“通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使很多业务避免了因为人的因素出现的问题,避免了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而且在管理上更加严密,实现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简化了工作程序、业务流程更合理。真正在系统中实现了PDCA循环。”
监控企业运作。基于信息网络及相应的应用,电力企业对自身运作的各个方面有了更为全面、及时、准备的掌握,如三河发电公司通过门户系统直接、实时的收集数据,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充分实现发电公司生产数据、生产状况的实时传递,充分实现数据及时、准确的共享,消除上下信息不对称的管理问题,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促使企业管控能力的提高。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