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的“安全卫士”
2007-08-09 10:24:5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7月23日,笔者来到了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白银供电公司景泰送电工区,与被称为线路“安全卫士”的线路工一起,走戈壁,穿沙漠,翻山越岭,巡查电力线路,体验了一回他们工作的酸甜苦辣。
这个工区不大,一小院,一小楼,20来人。责任不小,景泰、古浪、靖远三县,景电一、二期电力提灌工程,包(头)兰(州)、干(塘)武(威南)电气化铁路等,总共23条592公里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检修任务,全由他们承担。
早晨从兰州出发,到景泰县城已是午后。简单地吃了点饭后,工区主任董波向我们下达了巡查任务:110千伏运行二站站长陈永生和班员夏旭明巡查1118城谭二回线路,110千伏运行一站安全员朱生江和班员刘福生巡查1117城谭一回线路。
陪同我们的工区生产技术组线路运行专责张好臣解释说,这是从景泰县石城变电所到古浪县谭家井的一条双回路供电线路,也是他们工区最长的一条110千伏线路,全长98公里多,主要为我国第一条沙漠电气化铁路干武线供电。因为干武线是重要用户,所以采用双回路,其中一条是备用线路。
14:00,我们坐上工作车,顶着烈日奔向目的地。沙漠边缘七月的午后,就像被火烤着一样。坐在车里,汗珠不停地往下滚落。车窗外的天很蓝,蓝天下变换着不同姿态的朵朵白云,美得让人惊叹。这里的景色也很美,高大的防风固沙林隔划开的田畴沃野中,庄稼翠绿,瓜果飘香。
“现在是最好的季节,过了这个季节,我们一出门,几乎就与风沙为伴了。”不知道车上谁说了一句。
车行70多公里,15:40,我们来到了景泰县红水乡与古浪县直滩乡交界处,举目戈壁滩,不远处就是若隐若现的小沙包。这里就是我们今天下午巡查的起点。张好臣又向他们简单地交代了一下任务,然后分头行动。笔者和小张跟上了陈永生一组。
等深一脚浅一脚追到1118城谭二回266号杆跟前时,陈永生已经举起望远镜,开始工作。笔者发现,他们每个人除了带有扳手、钳子等全套的电工工具外,还有两样东西甚是抢眼,一个是望远镜,一个是掌上电脑。
张好臣说,线路工巡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查电路设备,发现缺陷,然后上报工区进行维修。由于线路上的电杆比较高,用望远镜就能清楚地发现问题。掌上电脑的名字则叫“智能巡线系统”,将发现的线路缺陷往里边一输,回去再跟工区的电脑一连,方便又简单。“这个掌上电脑还有卫星定位功能呢,哪些杆子检查过了,哪些没检查,总控室都能通过卫星定位掌握,想‘偷懒’是不行的。”小张说。
没过几分钟,陈永生就发现了问题。夏旭明随即在掌上电脑上记下了这样的情况:左相小号侧防振器滑出70厘米。
“防振器滑出会造成什么后果?”
“失去防振作用,线路不平衡,会留下安全隐患。”陈永生答。
“一般多长时间巡查一次?”
“以前是定期巡查,现在是状态巡查。也就是说,根据线路所处的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特点,有时一个月,有时三四个月。”
一会儿走在满是荆棘的戈壁滩,一会儿又是晒得发烫的小沙丘,热浪不停地往上涌,不多功夫,汗水就湿透了衣衫。令人奇怪的是,陈永生他们走起来如履平地,一会就将记者甩下几十米远。
“你们怎么走得这么快啊?”笔者问他们。
“呵呵,你看这里连个阴凉地都没有,我们就想着一口气把活干完,成了习惯了。”夏旭明说。
当巡查到268号杆时,我们与另一组相遇。朱生江、刘福生他们正为1117城谭一回278号杆的拉线回头被破坏而惋惜:“你看,8根拉线,剪掉了6根的回头,头子已经全部缩回去了,要是大风一刮,滑脱后杆子倒塌,就会造成全线停电。”
随行的白银供电公司柏银山副主任说,这还不算最严重的,2005年5月4日,有一条线路被人剪断了拉线,杆子倒了,抢修了一夜。没过几天,又一条220千伏线路的地基螺丝被人松掉,杆子倒塌,造成全线停电。
“电力设施屡遭破坏,让我们头疼,一年光塔材的损失就要几十万元哩。”柏银山说。
当我们在一回线路的283号杆处又一次相遇时,已到了17:20,大家一碰头,还真巡查出了不少问题。张好臣说,他们一般一个下午要巡查20个杆,来回得走10多公里,今天因为要给记者介绍情况,有点耽误,所以大概只走了两三公里。
太阳西下,戈壁滩上满身带刺的野花仍然开得灿烂。被当地人称为“沙虎子”的小动物奔来跳去,不时回头,目送着我们离去。
24日早晨,根据工区的安排,我们要巡查1113城一线,这也是一条110千伏线路,全长19公里,主要为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一号泵站供电。景电工程以扬程高,流量大,多梯级而被列入“中华之最”。景电一、二期工程建成后,已发展灌溉面积80多万亩,安置移民30万人,使昔日“风吹沙子跑,拉羊皮不沾草”的戈壁荒滩,变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沃野良田。
与昨日的戈壁荒漠不同,今天我们却要翻山越岭。出县城东行25公里左右,就进入了蜿蜒不绝的高山大岭之中。在一个叫“三泵站”的地方,还没待笔者准备停当,昨天的四位伙伴已拔腿上山了。迎着东起的太阳,抬眼望去,山巅上高大的铁塔下,他们摆开的观察姿势犹如瞬间凝固的雕塑剪影,笔者马上举起相机,将他们收入镜头。
这里的山全是裸露的岩石,等笔者气喘吁吁爬到第一个巡查点、海拔1580米的40号塔时,陈永生他们已检查完毕,只有一个地基螺丝松动,三下五除二,两扳手就解决了问题。他们告诉笔者说,山大沟深、人烟罕至的地方,线路的人为破坏相对少一些。
与昨日戈壁上单调的混凝土电杆不同,今天我们巡查的这条线路上全是高大的铁塔。什么“猫头”塔,什么“酒杯”塔,变换着不同形状的铁塔,在蓝天与山峦间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将电能送到铁路、泵站,将光明送给千家万户。
爬山,下坡,钻沟,过河,巡查比较顺利,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线路的终点。黄河在这里一个大转弯,甩出一片绿洲,留下宽阔的水面,岸边壮观的景电一号泵站与毗邻的北魏时期留下的石窟五佛寺,构成了景泰县的一大旅游景点。
他们四人中,有三个人已干了20多年的线路工。“你们长年累月奔波在戈壁大漠、荒山野岭中,苦吗?”背对滔滔黄河,我们盘腿坐在大 树下。
“说苦也苦。有一年的五一节,沙漠里的一根杆子被风刮倒,我们去抢修,还没到跟前,沙尘暴就来了,丢弃全部工具,等人全部撤回到老乡家里时,半天还回不过神来呢。”
“给你讲一个‘丢人’的故事吧。”朱生江说,“1998年,我们巡查一条刚投运的线路,地形特别复杂,走着走着,天就黑了,结果把一个人给丢了,找了半天,最后在当地老乡的砖厂找着了。嘿,回来的时候我们又走丢了,整整在大山里转悠了一夜。”
“最苦的还是1996年春节那一回。”刘福生说,“城裴线事故跳闸,当时刮着大风,积雪到了膝盖这么深,我们一个杆子一个杆子,连滚带爬,整整查了六天。人家都在家里过年,我们钻在深山沟里又饿又渴,嘿嘿,那才叫苦呢。”
像这样的故事,他们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大堆。
“家里人理解吗?”
“也有不理解的时候。媳妇老埋怨,大家都在上班,就你们回来,不是一身沙子,就是衣服挂得东一片西一片。”陈永生说。
为了让家属了解线路工的工作,去年“六一”,工区组织家属子女到工作现场参观。“孩子们可高兴了,连亲戚朋友也领着孩子来了,结果还是让沙尘暴扫了大家的兴。”
“没想着换个工作?”
“还换啥,干了几十年,都习惯了,换别的还不习惯呢。再说,这山山水水的,与我们也有了感情。哈哈……”
13:00,就在黄河岸边,就在这棵大枣树下,笔者怀着敬意向他们告别:陈永生、夏旭明、朱生江、刘福生,一群走戈壁、穿沙漠、翻山越岭,用脚板呵护供电安全的“线路卫士”,一群以苦为乐的光明使者。
7月23日,笔者来到了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白银供电公司景泰送电工区,与被称为线路“安全卫士”的线路工一起,走戈壁,穿沙漠,翻山越岭,巡查电力线路,体验了一回他们工作的酸甜苦辣。
这个工区不大,一小院,一小楼,20来人。责任不小,景泰、古浪、靖远三县,景电一、二期电力提灌工程,包(头)兰(州)、干(塘)武(威南)电气化铁路等,总共23条592公里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检修任务,全由他们承担。
早晨从兰州出发,到景泰县城已是午后。简单地吃了点饭后,工区主任董波向我们下达了巡查任务:110千伏运行二站站长陈永生和班员夏旭明巡查1118城谭二回线路,110千伏运行一站安全员朱生江和班员刘福生巡查1117城谭一回线路。
陪同我们的工区生产技术组线路运行专责张好臣解释说,这是从景泰县石城变电所到古浪县谭家井的一条双回路供电线路,也是他们工区最长的一条110千伏线路,全长98公里多,主要为我国第一条沙漠电气化铁路干武线供电。因为干武线是重要用户,所以采用双回路,其中一条是备用线路。
14:00,我们坐上工作车,顶着烈日奔向目的地。沙漠边缘七月的午后,就像被火烤着一样。坐在车里,汗珠不停地往下滚落。车窗外的天很蓝,蓝天下变换着不同姿态的朵朵白云,美得让人惊叹。这里的景色也很美,高大的防风固沙林隔划开的田畴沃野中,庄稼翠绿,瓜果飘香。
“现在是最好的季节,过了这个季节,我们一出门,几乎就与风沙为伴了。”不知道车上谁说了一句。
车行70多公里,15:40,我们来到了景泰县红水乡与古浪县直滩乡交界处,举目戈壁滩,不远处就是若隐若现的小沙包。这里就是我们今天下午巡查的起点。张好臣又向他们简单地交代了一下任务,然后分头行动。笔者和小张跟上了陈永生一组。
等深一脚浅一脚追到1118城谭二回266号杆跟前时,陈永生已经举起望远镜,开始工作。笔者发现,他们每个人除了带有扳手、钳子等全套的电工工具外,还有两样东西甚是抢眼,一个是望远镜,一个是掌上电脑。
张好臣说,线路工巡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查电路设备,发现缺陷,然后上报工区进行维修。由于线路上的电杆比较高,用望远镜就能清楚地发现问题。掌上电脑的名字则叫“智能巡线系统”,将发现的线路缺陷往里边一输,回去再跟工区的电脑一连,方便又简单。“这个掌上电脑还有卫星定位功能呢,哪些杆子检查过了,哪些没检查,总控室都能通过卫星定位掌握,想‘偷懒’是不行的。”小张说。
没过几分钟,陈永生就发现了问题。夏旭明随即在掌上电脑上记下了这样的情况:左相小号侧防振器滑出70厘米。
“防振器滑出会造成什么后果?”
“失去防振作用,线路不平衡,会留下安全隐患。”陈永生答。
“一般多长时间巡查一次?”
“以前是定期巡查,现在是状态巡查。也就是说,根据线路所处的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特点,有时一个月,有时三四个月。”
一会儿走在满是荆棘的戈壁滩,一会儿又是晒得发烫的小沙丘,热浪不停地往上涌,不多功夫,汗水就湿透了衣衫。令人奇怪的是,陈永生他们走起来如履平地,一会就将记者甩下几十米远。
“你们怎么走得这么快啊?”笔者问他们。
“呵呵,你看这里连个阴凉地都没有,我们就想着一口气把活干完,成了习惯了。”夏旭明说。
当巡查到268号杆时,我们与另一组相遇。朱生江、刘福生他们正为1117城谭一回278号杆的拉线回头被破坏而惋惜:“你看,8根拉线,剪掉了6根的回头,头子已经全部缩回去了,要是大风一刮,滑脱后杆子倒塌,就会造成全线停电。”
随行的白银供电公司柏银山副主任说,这还不算最严重的,2005年5月4日,有一条线路被人剪断了拉线,杆子倒了,抢修了一夜。没过几天,又一条220千伏线路的地基螺丝被人松掉,杆子倒塌,造成全线停电。
“电力设施屡遭破坏,让我们头疼,一年光塔材的损失就要几十万元哩。”柏银山说。
当我们在一回线路的283号杆处又一次相遇时,已到了17:20,大家一碰头,还真巡查出了不少问题。张好臣说,他们一般一个下午要巡查20个杆,来回得走10多公里,今天因为要给记者介绍情况,有点耽误,所以大概只走了两三公里。
太阳西下,戈壁滩上满身带刺的野花仍然开得灿烂。被当地人称为“沙虎子”的小动物奔来跳去,不时回头,目送着我们离去。
24日早晨,根据工区的安排,我们要巡查1113城一线,这也是一条110千伏线路,全长19公里,主要为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一号泵站供电。景电工程以扬程高,流量大,多梯级而被列入“中华之最”。景电一、二期工程建成后,已发展灌溉面积80多万亩,安置移民30万人,使昔日“风吹沙子跑,拉羊皮不沾草”的戈壁荒滩,变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沃野良田。
与昨日的戈壁荒漠不同,今天我们却要翻山越岭。出县城东行25公里左右,就进入了蜿蜒不绝的高山大岭之中。在一个叫“三泵站”的地方,还没待笔者准备停当,昨天的四位伙伴已拔腿上山了。迎着东起的太阳,抬眼望去,山巅上高大的铁塔下,他们摆开的观察姿势犹如瞬间凝固的雕塑剪影,笔者马上举起相机,将他们收入镜头。
这里的山全是裸露的岩石,等笔者气喘吁吁爬到第一个巡查点、海拔1580米的40号塔时,陈永生他们已检查完毕,只有一个地基螺丝松动,三下五除二,两扳手就解决了问题。他们告诉笔者说,山大沟深、人烟罕至的地方,线路的人为破坏相对少一些。
与昨日戈壁上单调的混凝土电杆不同,今天我们巡查的这条线路上全是高大的铁塔。什么“猫头”塔,什么“酒杯”塔,变换着不同形状的铁塔,在蓝天与山峦间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将电能送到铁路、泵站,将光明送给千家万户。
爬山,下坡,钻沟,过河,巡查比较顺利,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线路的终点。黄河在这里一个大转弯,甩出一片绿洲,留下宽阔的水面,岸边壮观的景电一号泵站与毗邻的北魏时期留下的石窟五佛寺,构成了景泰县的一大旅游景点。
他们四人中,有三个人已干了20多年的线路工。“你们长年累月奔波在戈壁大漠、荒山野岭中,苦吗?”背对滔滔黄河,我们盘腿坐在大 树下。
“说苦也苦。有一年的五一节,沙漠里的一根杆子被风刮倒,我们去抢修,还没到跟前,沙尘暴就来了,丢弃全部工具,等人全部撤回到老乡家里时,半天还回不过神来呢。”
“给你讲一个‘丢人’的故事吧。”朱生江说,“1998年,我们巡查一条刚投运的线路,地形特别复杂,走着走着,天就黑了,结果把一个人给丢了,找了半天,最后在当地老乡的砖厂找着了。嘿,回来的时候我们又走丢了,整整在大山里转悠了一夜。”
“最苦的还是1996年春节那一回。”刘福生说,“城裴线事故跳闸,当时刮着大风,积雪到了膝盖这么深,我们一个杆子一个杆子,连滚带爬,整整查了六天。人家都在家里过年,我们钻在深山沟里又饿又渴,嘿嘿,那才叫苦呢。”
像这样的故事,他们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大堆。
“家里人理解吗?”
“也有不理解的时候。媳妇老埋怨,大家都在上班,就你们回来,不是一身沙子,就是衣服挂得东一片西一片。”陈永生说。
为了让家属了解线路工的工作,去年“六一”,工区组织家属子女到工作现场参观。“孩子们可高兴了,连亲戚朋友也领着孩子来了,结果还是让沙尘暴扫了大家的兴。”
“没想着换个工作?”
“还换啥,干了几十年,都习惯了,换别的还不习惯呢。再说,这山山水水的,与我们也有了感情。哈哈……”
13:00,就在黄河岸边,就在这棵大枣树下,笔者怀着敬意向他们告别:陈永生、夏旭明、朱生江、刘福生,一群走戈壁、穿沙漠、翻山越岭,用脚板呵护供电安全的“线路卫士”,一群以苦为乐的光明使者。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