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能源互联网 > 最新报道 > 正文

如何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2021-08-28 09:51:07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佘惠敏
A- A+
电力18讯: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如何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强基础方能健实体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中国工业的发展,却受到别国“卡脖子”的威胁。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产业中存在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特别是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领域存在短板,一些关键零部件、关键装备依赖国外。别人一制裁我们,我们国民经济中的一些关键部分就会受到重大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缺少重大突破。

  分析清楚其中的原因,下一步的对策也就不言而喻: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创能力。

  “如果不从根子上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只在外围、在产业下游努力,就很难突破别人卡我们脖子的局面。所以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赵刚说。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如何布局?当前形势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要“补短板”,也要“筑长板”。“补短板”就是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筑长板”就是向前看,需要有预见性,甚至在“无人区”要及早部署研究,使中国经济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最关键的科技支撑。

  赵刚介绍,多个中央文件都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这其实就是我们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抓手,要以国家实验室为抓手,汇聚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科研力量来组成攻关团队,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系。

  多方促进双链融合

  解决“卡脖子”难题,不仅需要强基础,也需要做好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链融合”,强化其韧性。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本质是消除被打压被遏制的应力集中点,加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各层次系统间的耦合性。”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志生认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鼓励有形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充分应用我国具有海量优势的终端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高频次迭代创新,释放公众用户的创新潜能。这个方法适用于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设备、智能终端产品等为典型的高端制造领域,可以“筑长板”。

  二是鼓励软硬件发展的融合,打造关键产业联盟,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上实现相对闭环且具备一定兼容性的协同。这个方法适合以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量子计算等为典型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需“补短板”和“抢阵地”。

  三是加强不同产业链之间的融通创新,尤其是工程师技能、机器设备、生产线和零部件等方面的标准耦合,以备应急之时能快速重构产业链。

  “此外,需要有基于新兴技术的创新型经济系统的支撑。”洪志生说,未来,创新型经济系统将具有如下典型特征:重大科学发现持续产出,全球前沿技术为我国产业创新所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各产业集群中竞相迸发,产业资本尤其是创投资本投资环境优越,面向创新的产业政策包容且适度容错。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一方面靠基础研究产出,一方面也靠企业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突破了,关键装备和零部件都能供给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就有保证了。”赵刚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增强产业链韧性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还需不断深化改革。

  一方面,我国正通过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等机制,让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我国也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扩大开放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近期的两项改革举措都值得期待。”赵刚说,一是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这有利于形成战略科技力量的配置,提高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出。

  另一项重要改革,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赵刚认为,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会形成更加公平的评价机制,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得其所;市场化评价等制度有助于引导创新资源配置,有助于促进科技经济融合。这些改革总体上都将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并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原载8月12日《经济日报》1版)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网发展策划部主任冯凯:正确把

2021-02-24

国网辛保安:未来5年投3500亿美

2021-01-29

辛保安: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 推

2021-01-29

南方电网公司与华为公司开展战

2019-09-22

南方电网2019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2019-09-14

热点排行
  • · 张北柔直工程竣工投产
  • · 南方电网积极融入服务“新基建” 3年拟投入1200亿元实施62个重点项目
  • · 河南电力2020年投资13亿元发力“数字新基建”建设
  • · 世界首台160千伏超导直流限流器安装到位 超级工程将添“黄金搭档”
  • · 南方电网公司与华为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加快数字化转型
  • · 南方电网制定服务自贸港建设行动计划5个行动计划18项重点举措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 · 国网天津电力创新应用基于新型智能电表的智能量测系统
  • · 河南电力2020年投资13亿元发力“数字新基建”建设
  • · 贵州电网公司“十四五”配电网向智能化迈进
  • · 云南基本解决水电弃水问题 将投100亿元建设智能电网
推荐阅读
  • · 虚拟电力调度员来了!全国首个虚拟人工智能配网调度员已经上岗
  • · 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验收工作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