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能源互联网 > 最新报道 > 正文

《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白皮书》发布会暨数字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专家研讨会举行 院士专家建言献策: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1-05-18 00:00:00    来源:南方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5月15日,《南方电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暨数字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专家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会议宣讲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举措,提出要结合南方电网实际,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在2030年基本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确保新能源高效消纳和电力可靠供应。

  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能源领域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通过现场研讨、视频和电话连线等多种形式,围绕“如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行深入探讨,积极建言献策,共话行业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李志杰 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数字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以数据流引领和优化能量流、业务流,使电网具备超强感知能力、智慧决策能力和快速执行能力。数字化是驾驭新型电力系统的根本路径,要强化数字赋能,打造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立全网协同、数字驱动、主动防御、智能决策的新一代调控体系,并加强预测预警体系建设,保证极端事件下电力系统的快速恢复。 【点击了解专家更多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李志杰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显著特征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电网形态将发展为“大电网+主动配电网+微电网”。由于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电网在持续可靠供电、安全稳定等方面面临重大挑战。基于“电力+算力”的系统平衡理论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理论基础,要以信息化、数字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使系统“可见、可知、可控”,实现新能源“无条件”上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陈永俊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制氢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应对中长周期能源电力波动的重要保障,建议进一步研发制氢储氢和氢转化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增强新型电力系统的韧性,高度重视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或无法预估的运行风险,因地制宜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攻克关键技术,创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能源电力行业应有的贡献。【点击了解院士更多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英铎(郑喆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英铎介绍了传统电力系统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区别,认为要重点攻克制约储能技术发展的难点,因地制宜确定风光储、冷热电最佳比例,在用户侧实现削峰填谷,解决传统电力系统负荷峰谷差较大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配电网建设,发展柔性配电网,不断提高供电质量。【点击了解院士更多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宿雪晶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勇表示,实现能源转型和高效利用,发展数字能源数字电网势在必行。数字能源是IT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数字平台建设,将海量能源数据汇集,并通过分析优化能源结构、使用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精准性。同时,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点击了解院士更多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罗安(李志杰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罗安对南方电网公司以数字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举措表示肯定,认为数字电网可收集与电力系统相关的核心数据,对于电力系统承接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将带来帮助。他建议,发展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先进储能技术,平抑新能源发电给电网带来的波动;开展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彤(李志杰 摄)

  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彤指出,数字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大有可为。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通源网荷储各环节信息,实现“全面可观、精确可测、高度可控”,有效聚合海量可调节资源支撑实时动态响应。在推动实现“双碳”过程中,规划、建设、运行要高度协同,推动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点击了解专家更多观点】


重庆大学副校长廖瑞金(李志杰 摄)

  重庆大学副校长廖瑞金表示,氢能可快速补充电网调峰填谷的需要,建议电网企业高度关注氢能发展,积极支持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建设,让电动汽车大力参与电网削峰填谷,从而提高电网接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和运行效率。海南省提出将全面推动清洁能源岛建设,在2030年全面停售燃油车,建议充分发挥海南的优势,将其打造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示范区。【点击了解专家更多观点】


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李志杰 摄)

  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认为,《白皮书》从信息维度、物理维度勾画了未来的能源系统,让人充满了想象。通过数字电网推动能源系统、信息系统、交通系统实现深度融合,将给世界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南方五省区域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发电小时数较高,建议大力推进海上风电电源及配套输配电工程建设,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点击了解专家更多观点】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智库中心主任、教授夏清(来自网络)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智库中心主任、教授夏清表示,要充分认识新型电力系统对大电网结构带来的变化,深入研究数字电网核心技术、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和新业态,全面打造数字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鸣(李志杰 摄)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鸣认为,数字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以数字技术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做好数字电网顶层规划设计,以目标为导向,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的跨界融合。【点击了解专家更多观点】

  会上,公司有关研究机构作专题报告。公司总信息师、副总工程师,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行业媒体记者等参会。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陈细英 宿雪晶 刘斌 帅泉 周慧之 钟倩灵 黄昕 孙维锋 彭文蕊 张伟雄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网发展策划部主任冯凯:正确把

2021-02-24

国网辛保安:未来5年投3500亿美

2021-01-29

辛保安: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 推

2021-01-29

南方电网公司与华为公司开展战

2019-09-22

南方电网2019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2019-09-14

热点排行
  • · 张北柔直工程竣工投产
  • · 河南电力2020年投资13亿元发力“数字新基建”建设
  • · 世界首台160千伏超导直流限流器安装到位 超级工程将添“黄金搭档”
  • · 南方电网积极融入服务“新基建” 3年拟投入1200亿元实施62个重点项目
  • · 南方电网公司与华为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加快数字化转型
  • · 从江苏“同里”综合能源小镇,看未来能源变革与电网发展
  • · 国网天津电力创新应用基于新型智能电表的智能量测系统
  • · 国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 · 南方电网制定服务自贸港建设行动计划5个行动计划18项重点举措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 · 云南基本解决水电弃水问题 将投100亿元建设智能电网
推荐阅读
  • · 虚拟电力调度员来了!全国首个虚拟人工智能配网调度员已经上岗
  • · 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验收工作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