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能源互联网 > 最新报道 > 正文

6G长什么样?

  2021-05-07 08:04:46    来源:国家电网报 徐勇
A- A+
电力18讯:

  在5G快速部署和持续演进的同时,学术界和产业界开始研究探讨6G技术。6G是10年后智能世界的引擎,将把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终极愿景变成现实。通信感知一体化是6G技术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的核心使能技术。如何理解一体化?如何实现一体化?什么是一体化带来的新场景?什么时间开启一体化?为促进通信感知一体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交流,加快推进该领域的研究进展,4月15日,学术界在成都进行了一次智慧的碰撞。

  闻库:积极拓展6G应用范围 加快迈入万物智能新时代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指出,在全球积极推动5G商用发展的同时,学术界和产业界也开始研究探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6G)。6G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物联网应用的范围与领域,有效服务智能化生产与生活,助力构建智能普惠的人类社会。6G是什么?业界有很多答案,也有很多未知,最大的未知不是技术是什么,而是6G用来干什么。积极拓展应用范围是当前推进6G的重要任务之一。

  闻库谈到,移动通信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希望、很多幻想,似乎移动通信无所不能。5G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可以开汽车,可以精准导航,可以天地一体,不仅能上九天揽月,也可下五洋捉鳖,等等。随着移动通信在毫米波甚至未来在太赫兹频段上的应用,移动通信与感知的频段逐渐重合,促进通信和感知融合。通感融合一方面催生基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交互应用,另一方面精准感知周围环境和信息,有助于提升未来网络性能。

  闻库建议,5G大规模部署以后,可以考虑在接收机上安装更加强大的软件,把被删除的信号“矿渣”找回来再“提纯”,为5G应用找到新的业务创新点。如果有可能,希望业界尽快在通信标准上有所建树,将其作为5.5G时代重要业务之一,助力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

  闻库强调,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需要兼顾通信性能和感知精度,不同应用场景的优化目标不同。技术上,波形方案、低复杂度的一体化算法和面向非理想因素的优化算法等值得深入探索。希望业界早日形成较为完善和操作性强的技术解决方案,推进通信感知一体化进程,加快迈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新时代。

  朱洪波:未来通信系统将面临新的革命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委员朱洪波表示,当今通信系统不仅被要求以人为连接对象,还被要求万物按需互联。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通信,和谁通信,如何通信。环境信息包含状态、移动等内容需要被感知来帮助系统了解通信需求,这决定了未来的通信系统不仅要加入感知,还要联合设计一个系统。这可能是一次革命。

  李少谦:感知一体化系统有助于提高通信和感知的综合性能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少谦提到,太赫兹在发展的前10年,不是主要应用在通信领域,而是应用在探测感知领域。现在,通信、成像及生物医学是太赫兹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信息技术和太赫兹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成像和波谱的业务不断扩展,感知数据量随之攀升,需要有效的无线通信手段传输数据和共享数据。分离化设计存在无线频谱与硬件资源浪费、成本较高等问题,功能相互独立也会带来信息处理时延较高等问题。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可以方便实现通信与感知资源的联合调度,有助于提高通信和感知的综合性能。

  杜滢:通感融合技术发展路径正在从“共存”走向“互惠”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副主任杜滢在报告中指出,万物智联、数字孪生是6G的愿景和原动力,通信与感知融合,将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从局域(室内)到广域(室外),为各类用户带来更丰富的通感互联体验。同时,通感融合技术发展路径正在从“共存”走向“互惠”,需要解决包括通信与感知之间的基本性能权衡、多基站协同感知、感知使能通信等多种问题。

  (原载4月22日《人民邮电报》)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网发展策划部主任冯凯:正确把

2021-02-24

国网辛保安:未来5年投3500亿美

2021-01-29

辛保安: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 推

2021-01-29

南方电网公司与华为公司开展战

2019-09-22

南方电网2019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2019-09-14

热点排行
  • · 张北柔直工程竣工投产
  • · 河南电力2020年投资13亿元发力“数字新基建”建设
  • · 世界首台160千伏超导直流限流器安装到位 超级工程将添“黄金搭档”
  • · 南方电网公司与华为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加快数字化转型
  • · 南方电网积极融入服务“新基建” 3年拟投入1200亿元实施62个重点项目
  • · 从江苏“同里”综合能源小镇,看未来能源变革与电网发展
  • · 国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 · 国网天津电力创新应用基于新型智能电表的智能量测系统
  • · 南方电网制定服务自贸港建设行动计划5个行动计划18项重点举措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 · 国网浙江电力打造安全绿色智能用电示范点
推荐阅读
  • · 虚拟电力调度员来了!全国首个虚拟人工智能配网调度员已经上岗
  • · 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验收工作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