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供电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电力成为盘县新民乡小石桥村经济发展的无形推手
2013-05-09 09:31:04 来源:李桂厅
A-
A+
电力18讯: 5月4日一大早,伴随着带锯“兹啦兹啦……兹啦兹啦……”的声响,盘县新民乡小石桥村的村民李桂维开始了他一天的劳作。这批木材是客户昨天运过送来的,今天下午要全部加工成门方和7分板,加工完这一批木材,他还要为邻居谢老加工搭放琉璃瓦的木条――“船皮”。
在小工场的另外几个角落,谢老和他的邻居们,拿着电锯,正在把一块块木料切割成1.2米到1.8米不等的木料。带锯工李桂维告诉笔者,谢老今年改造房屋,墙面都已经粉刷了瓷粉,现在准备换掉老船皮,将原来土窑烧制的青瓦改成琉璃瓦。
距李桂维所在的带锯工场不远处,另一个带锯场也在忙碌着,场内人头攒动,有的人切割木材,有的人装载锯木残渣――锯木面。“兹啦兹啦”锯木声与附近的汽车修理铺里“ ……哐 ”的金属撞击声、“呼啦呼啦”的金属切割声混成一片。温和的晨曦下,汽车来来往往的穿行,有运输木材的,有运输力碳的……,汽笛声、带锯声、切割机声混杂在一起,伴着村民忙碌的身影,小山村显得喧嚣、忙碌、繁华、生机勃勃。
据村民们介绍,小石桥村是1995年通电的,当时由于用的是地方小水电,不是电压低,就是经常停电,而且电费较高,村里并没有什么带锯加工场,也没有汽车修理铺之类的产业,村民靠种地和外出务工为生,要做个门窗、桌椅板凳什么的,木材都是靠人工切割,效率低,浪费人力物力,那时的经济非常萧条。
2003年以后,盘县供电局对小石桥村电网进行了改造,尤其是近年来的电网升级改造,使得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实现了同网同价。有了电力强有力的支持,村里有人开始进行农产品深加工,采用粉碎机粉碎包谷草、麦草、稻草等,为村民加工饲料,逐渐致富。农产品的深加工给养殖提供了便利,促使养殖业迅速发展,家家户户都开始养猪,养牛……,养殖范围逐渐扩大,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看到农产品加工效益显现,村民们就琢磨着办带锯场,提供木材加工服务,并逐渐形成规模,并向兴义、广西、云南等一些家具厂供应半成品木料,为村民提供建房起屋木料供应。切割木料产生的锯木面也作为废品低价销售给一些强化板制造商。在带锯场的带动下,一些村民干脆就买来力碳加工机器,利用锯木面进行家庭作坊式的力碳加工,销往县城、兴义等地。
“我们是靠电吃饭,没有电我这些机器都是一堆废铁,干什么都没有用!”在汽车修理铺,汽修工李维光如是说。李维光还告诉笔者,他过去都在外打工,是快速发展的养殖业、木料半成品加工、力碳加工等的发展给他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养殖业和木料加工的发展,还有煤炭运输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运输也成为村里的一种职业,很多人都买了车,这就为他创业提供了商机。但最重要的还是有了可靠的供电,因为修车不管是敲板筋、焊接还是喷漆都要用电,如果没有电,就算有这个商机也办不了修理铺。
随着各种产业的发展,小石桥村经济不再萧条,村民逐渐致富,从民宅就可以看出。小石桥村大多民宅都是钢筋混泥土结构,还有些是2到3层小洋楼。用村民的话讲,都是平房。这些民宅大多都是贴了墙砖的,就连为数不多的瓦房也都用瓷粉粉刷过墙面。在村落中央,一条近8米宽的柏油马路南北贯通,连接着一条条水泥硬化了的入户道路。农村配电网像一张银色的网,织进每家每户。
包村干部任德红告诉笔者,近几年,村民富裕了,都建了新房或进行房屋改造,现在村子漂亮多了,干净整洁,再加上多年来的植树造林,整个村子树木环绕,空气特别清新。着实,这点笔者已切身感受到了,站在村口,极目远眺,白墙绿瓦,郁郁葱葱。看不到袅袅炊烟,却能闻到腊肉芳香,嗅得到佳肴的味美。电让村民们告别了黑乎乎的煤和煤烟,让这小山村除了浓厚的乡村底蕴,更有富集城镇现代气息。
不管是农产品加工,木料加工,还是汽车修理,抑或是力碳加工,这些看是没有直接相关,但却是一条可以衔接的链,一头系着村民的富裕,一头系着电力。用村民的话讲,电力是小石桥美丽山村经济发展的无形推手。(李桂厅)
在小工场的另外几个角落,谢老和他的邻居们,拿着电锯,正在把一块块木料切割成1.2米到1.8米不等的木料。带锯工李桂维告诉笔者,谢老今年改造房屋,墙面都已经粉刷了瓷粉,现在准备换掉老船皮,将原来土窑烧制的青瓦改成琉璃瓦。
距李桂维所在的带锯工场不远处,另一个带锯场也在忙碌着,场内人头攒动,有的人切割木材,有的人装载锯木残渣――锯木面。“兹啦兹啦”锯木声与附近的汽车修理铺里“ ……哐 ”的金属撞击声、“呼啦呼啦”的金属切割声混成一片。温和的晨曦下,汽车来来往往的穿行,有运输木材的,有运输力碳的……,汽笛声、带锯声、切割机声混杂在一起,伴着村民忙碌的身影,小山村显得喧嚣、忙碌、繁华、生机勃勃。
据村民们介绍,小石桥村是1995年通电的,当时由于用的是地方小水电,不是电压低,就是经常停电,而且电费较高,村里并没有什么带锯加工场,也没有汽车修理铺之类的产业,村民靠种地和外出务工为生,要做个门窗、桌椅板凳什么的,木材都是靠人工切割,效率低,浪费人力物力,那时的经济非常萧条。
2003年以后,盘县供电局对小石桥村电网进行了改造,尤其是近年来的电网升级改造,使得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实现了同网同价。有了电力强有力的支持,村里有人开始进行农产品深加工,采用粉碎机粉碎包谷草、麦草、稻草等,为村民加工饲料,逐渐致富。农产品的深加工给养殖提供了便利,促使养殖业迅速发展,家家户户都开始养猪,养牛……,养殖范围逐渐扩大,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看到农产品加工效益显现,村民们就琢磨着办带锯场,提供木材加工服务,并逐渐形成规模,并向兴义、广西、云南等一些家具厂供应半成品木料,为村民提供建房起屋木料供应。切割木料产生的锯木面也作为废品低价销售给一些强化板制造商。在带锯场的带动下,一些村民干脆就买来力碳加工机器,利用锯木面进行家庭作坊式的力碳加工,销往县城、兴义等地。
“我们是靠电吃饭,没有电我这些机器都是一堆废铁,干什么都没有用!”在汽车修理铺,汽修工李维光如是说。李维光还告诉笔者,他过去都在外打工,是快速发展的养殖业、木料半成品加工、力碳加工等的发展给他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养殖业和木料加工的发展,还有煤炭运输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运输也成为村里的一种职业,很多人都买了车,这就为他创业提供了商机。但最重要的还是有了可靠的供电,因为修车不管是敲板筋、焊接还是喷漆都要用电,如果没有电,就算有这个商机也办不了修理铺。
随着各种产业的发展,小石桥村经济不再萧条,村民逐渐致富,从民宅就可以看出。小石桥村大多民宅都是钢筋混泥土结构,还有些是2到3层小洋楼。用村民的话讲,都是平房。这些民宅大多都是贴了墙砖的,就连为数不多的瓦房也都用瓷粉粉刷过墙面。在村落中央,一条近8米宽的柏油马路南北贯通,连接着一条条水泥硬化了的入户道路。农村配电网像一张银色的网,织进每家每户。
包村干部任德红告诉笔者,近几年,村民富裕了,都建了新房或进行房屋改造,现在村子漂亮多了,干净整洁,再加上多年来的植树造林,整个村子树木环绕,空气特别清新。着实,这点笔者已切身感受到了,站在村口,极目远眺,白墙绿瓦,郁郁葱葱。看不到袅袅炊烟,却能闻到腊肉芳香,嗅得到佳肴的味美。电让村民们告别了黑乎乎的煤和煤烟,让这小山村除了浓厚的乡村底蕴,更有富集城镇现代气息。
不管是农产品加工,木料加工,还是汽车修理,抑或是力碳加工,这些看是没有直接相关,但却是一条可以衔接的链,一头系着村民的富裕,一头系着电力。用村民的话讲,电力是小石桥美丽山村经济发展的无形推手。(李桂厅)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