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柏果镇被拉村“南网池”惠民作用凸显
2013-04-03 08:26:43 来源:李桂厅
A-
A+
电力18讯: 两年后的今天,再次来到黄家坟――被拉村8组村民22户迁入点。眼下的现实已经完全不能跟记忆融合。如今,黄家坟再不是干枯、荒芜、死气沉沉的旷野,取而代之的是青砖、绿瓦、白墙的山村院落,一排排矗立在青山之巅。站在“南网池”旁边,顺着村落朝远处看去,沟壑纵横的高原上,云雾缭绕,如蒸汽般腾腾上升,近处,村口的蔬菜、小麦……绿意萦绕,混杂着鸡鸣、狗吠,一切显得生机勃发。那景象,煞是美丽。
记得2011年的7、8月份来时,这里是一片干枯、荒芜、死气沉沉的景象,没有一点生机活力,是标准的“三不通”地段,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用村民们的话讲,“黄家坟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而今,却是柏果镇一道美丽的风景。
两年前来时,是为了给村民打气鼓劲,解除村民搬迁至此的后顾之忧。那时,被拉村八组因山体滑坡,22户村民失去了家园,为了帮助他们新建家园,政府出资在黄家坟为村民建房,但没有村民愿意迁到这里来。想不到,时隔不过两个年头,这里却成了居住的好去处,不需要政府的支助,村民都抢着往这里迁。
“供电局把电拉到了这里,还装了变压器,给我们修了‘南网池’,让我们用电、吃水都不愁了,哪怕是大旱年,我们这里人畜饮水,作物浇灌都有保障,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地方。” 村民吴远章很兴奋,也很感慨。他还富有诗意的告诉我们,“是盘县供电局用‘爱心’在黄家坟筑起了‘南网池’,用银线绘出黄家坟的云雾缭绕,生机勃发!”看得出来,他对供电局是心存感激。
的确,是盘县供电局的大手笔,才有了黄家坟如今的生机勃发。两年前,为了解除村民搬迁的后顾之忧,为村民提供建房用电,供电局投入58000余元,组织柏果供电所工作人员运来电杆、打坑、立杆,安装熔断器、刀闸、变压器等设备。为村民架设了10千伏线路310米、400伏线路180米,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供村民抽水,重建家园。同年十月,为了彻底解决受灾村民的饮水问题,该局又投入14000余元,在该村援建了一个“南网池”,解决村里的人畜饮用水问题。
“南网池”的建设,不仅考虑了村里人畜的饮水,还考虑到了发生干旱时,附近作物的灌溉用水等问题。我们在现场看到,“南网池”容积大,水源点稳定,储水供水能力强。村民告诉我们,两年间,尽管盘县地区旱灾不断,但黄家坟的村民饮用水,牲畜饮水等并未出现困难。
“下边那几户就是今年新迁过来的。”包村干部孙斌指着村口最边上的几栋小楼,满意的告诉我们。他说,“很感谢供电局,村民愿意迁过来,全是‘南网池’的功效,全是因为‘南网池’的可靠供水,这里才变成了居住的好地方!”
当天,我们还随同村民吴远章跑到村口,查看春耕种植情况,看着绿油油的青菜、长势良好的小麦,还有刚刚萌芽的辣椒苗……,吴远章显得异常兴奋,他激动的告诉我们,这些作物都是依靠“南网池”来浇灌的。他说“尽管今年出现不同程度干旱,但他们依托“南网池”浇灌,按季播了种子,种了作物,也是依托“南网池”浇灌,作物长势非常好。
想想两年前,我们来这里时,村民连居住的地方都没了,大都不愿意搬迁到这里,原因就是因为太荒凉,没有水。建了“南网池”后,这里却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陆续进驻这个原本荒凉的山野。今天,黄家坟已远不止当年迁入的22户了。
据村民说来,大家愿意迁到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了“南网池”的可靠供水。换句话说就是“南网池”的惠民作用凸显出来了!(李桂厅)
记得2011年的7、8月份来时,这里是一片干枯、荒芜、死气沉沉的景象,没有一点生机活力,是标准的“三不通”地段,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用村民们的话讲,“黄家坟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而今,却是柏果镇一道美丽的风景。
两年前来时,是为了给村民打气鼓劲,解除村民搬迁至此的后顾之忧。那时,被拉村八组因山体滑坡,22户村民失去了家园,为了帮助他们新建家园,政府出资在黄家坟为村民建房,但没有村民愿意迁到这里来。想不到,时隔不过两个年头,这里却成了居住的好去处,不需要政府的支助,村民都抢着往这里迁。
“供电局把电拉到了这里,还装了变压器,给我们修了‘南网池’,让我们用电、吃水都不愁了,哪怕是大旱年,我们这里人畜饮水,作物浇灌都有保障,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地方。” 村民吴远章很兴奋,也很感慨。他还富有诗意的告诉我们,“是盘县供电局用‘爱心’在黄家坟筑起了‘南网池’,用银线绘出黄家坟的云雾缭绕,生机勃发!”看得出来,他对供电局是心存感激。
的确,是盘县供电局的大手笔,才有了黄家坟如今的生机勃发。两年前,为了解除村民搬迁的后顾之忧,为村民提供建房用电,供电局投入58000余元,组织柏果供电所工作人员运来电杆、打坑、立杆,安装熔断器、刀闸、变压器等设备。为村民架设了10千伏线路310米、400伏线路180米,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供村民抽水,重建家园。同年十月,为了彻底解决受灾村民的饮水问题,该局又投入14000余元,在该村援建了一个“南网池”,解决村里的人畜饮用水问题。
“南网池”的建设,不仅考虑了村里人畜的饮水,还考虑到了发生干旱时,附近作物的灌溉用水等问题。我们在现场看到,“南网池”容积大,水源点稳定,储水供水能力强。村民告诉我们,两年间,尽管盘县地区旱灾不断,但黄家坟的村民饮用水,牲畜饮水等并未出现困难。
“下边那几户就是今年新迁过来的。”包村干部孙斌指着村口最边上的几栋小楼,满意的告诉我们。他说,“很感谢供电局,村民愿意迁过来,全是‘南网池’的功效,全是因为‘南网池’的可靠供水,这里才变成了居住的好地方!”
当天,我们还随同村民吴远章跑到村口,查看春耕种植情况,看着绿油油的青菜、长势良好的小麦,还有刚刚萌芽的辣椒苗……,吴远章显得异常兴奋,他激动的告诉我们,这些作物都是依靠“南网池”来浇灌的。他说“尽管今年出现不同程度干旱,但他们依托“南网池”浇灌,按季播了种子,种了作物,也是依托“南网池”浇灌,作物长势非常好。
想想两年前,我们来这里时,村民连居住的地方都没了,大都不愿意搬迁到这里,原因就是因为太荒凉,没有水。建了“南网池”后,这里却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陆续进驻这个原本荒凉的山野。今天,黄家坟已远不止当年迁入的22户了。
据村民说来,大家愿意迁到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了“南网池”的可靠供水。换句话说就是“南网池”的惠民作用凸显出来了!(李桂厅)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