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公司:22年“零投诉”的奇迹
2013-04-04 10:42:54 来源:王冰如
A-
A+
电力18讯: “满井供电所的规范管理搞得很好,特别是优质服务22年无考核投诉,对涉及千家万户的农村供电所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3月28日,在国家电网四川眉山仁寿供电局满井供电所检查电力执法的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桂花对检查组的人员这样说。
满井供电所22年无考核投诉这一奇迹到底是如何缔造的?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采访了满井供电所。
不打折的服务一守便是22年
满井供电所位于四川南部仁寿县龙泉山脉尾端的满井镇,紧邻213国道旁,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供电所。该所成立于1990年5月,现拥有职工50人,担负着3乡1镇、30个行政村、208个经济社、19827户客户的用电管理服务工作。现有10千伏线路144.507千米;配电变压器163台(其中公变122台,专变41台);低压线路1018.782千米。
面对辖区面积大、线路长、运行维护难等实际问题,该所狠抓规范管理,扎牢服务基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的要求,建立了“95598”电力抢险回复、大客户走访、企业聘请行风监督员等制度,始终践行“你用电 我用心”的服务承诺。
在该所前任所长张俊清、彭建强以及现任所长杨红兵的记忆里,满井供电所一直以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无论是刮风打雷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切实做到“随叫随到”,随时为用户处理用电故障。
管好网络供好电是服好务的前提。该所在仁寿供电局的统一指挥下,认真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先后进行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农网低电压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逐年上升,线路跳闸次数逐年下降。今年春节长假,该所没有接到一起用电报修。
“你们的工作该打200分!”
在满井镇广桥村支部书记罗明轩的印象里,满井供电所服务措施越来越细致和周到。每次安排线路计划检修,供电所都会提前跟镇、企业和村委会打电话,尽最大努力减少停电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不便。在夏季突发故障停电,及时和当地村民沟通,避免了因停电引发的服务投诉。
在2011年的农网升级改造中,因供电所人手有限,农网工程的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从片区和台区管理人员中抽调。这些施工人员在认真进行农网施工的同时,仍毫不懈怠地为供区客户提供优质的用电服务。10月27日晚,供电所双龙片区负责人刘明军从农网改造工地回到了家里,刚躺下休息,手机突然响起:“刘师傅,我们双龙村有两个社没有电了……”
刘明军放下电话,背上工具包,叫上同事,摸黑赶到了双龙村1社、2社台区配变处。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抢修,终于恢复了当地的供电。当刘明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时,已是次日零时许了。
村民对该所的服务评价是百分之百满意。在不久前的一天,该所员工按要求请村民代表填写员工行风评议调查表,并对一些服务项目打分。广桥村一位姓李的村民笑着说:“啥子十分制、百分制哦,在我眼里,你们的工作就是100分,不,该打200分。”
在党旗引领中一路疾行
走进满井供电所,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企业文化实践长廊、党支部活动室、党务公开栏、所务公开栏以及员工工作生活照片,在楼梯过道、走廊四周与催人奋进的标语相得益彰,处处体现润物细无声的企业文化。
为进一步提升农电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2011年8月,眉山公司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在仁寿供电局辖区的满井、钟祥、慈航三个供电所进行农村供电所专职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并成立了仁寿供电局农电第一党支部。并通过实践,创造性地建立了“文艺宣传队”、“技能竞技队”和“党员突击队”三支队伍,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电力为民工服务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
三支队伍在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开展用电安全、电力设施保护、企业文化等宣传和党的方针政策、优质服务标准、技术技能、供电所标准化管理等知识培训。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和扶贫济困工作,完成了多起急、难、险、重任务。
2011年9月底,该所一个农网改造项目正在冲刺阶段。此时,共产党员杨红兵却患上了急性肛周脓肿,但他无暇到医院去处理,每天坚持在工地上。因为延误了病情,原本简单的治疗变成了复杂的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天,心系工作的杨红兵带着消炎药又回到施工现场。但他那没有得到好好休息的身体“抗议”了,伤口恢复情况极为不好,因此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二次手术后,杨红兵仍不吸取“教训”,不顾同事劝阻,每天仍坚守在施工现场,直到工程圆满结束。他的事迹至今还感动和影响着全所员工。
在扶贫济困工作上,该所每年都要走进敬老院和困难党员家中,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把真情献给老人们,把挚爱洒向困难党员。满井镇中心敬老院的100余名孤寡老人和家住满井镇广桥村4社87岁的老党员张桂珍就是该所长期看望和照顾的对象。(王冰如)
满井供电所22年无考核投诉这一奇迹到底是如何缔造的?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采访了满井供电所。
不打折的服务一守便是22年
满井供电所位于四川南部仁寿县龙泉山脉尾端的满井镇,紧邻213国道旁,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供电所。该所成立于1990年5月,现拥有职工50人,担负着3乡1镇、30个行政村、208个经济社、19827户客户的用电管理服务工作。现有10千伏线路144.507千米;配电变压器163台(其中公变122台,专变41台);低压线路1018.782千米。
面对辖区面积大、线路长、运行维护难等实际问题,该所狠抓规范管理,扎牢服务基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的要求,建立了“95598”电力抢险回复、大客户走访、企业聘请行风监督员等制度,始终践行“你用电 我用心”的服务承诺。
在该所前任所长张俊清、彭建强以及现任所长杨红兵的记忆里,满井供电所一直以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无论是刮风打雷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切实做到“随叫随到”,随时为用户处理用电故障。
管好网络供好电是服好务的前提。该所在仁寿供电局的统一指挥下,认真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先后进行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农网低电压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逐年上升,线路跳闸次数逐年下降。今年春节长假,该所没有接到一起用电报修。
“你们的工作该打200分!”
在满井镇广桥村支部书记罗明轩的印象里,满井供电所服务措施越来越细致和周到。每次安排线路计划检修,供电所都会提前跟镇、企业和村委会打电话,尽最大努力减少停电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不便。在夏季突发故障停电,及时和当地村民沟通,避免了因停电引发的服务投诉。
在2011年的农网升级改造中,因供电所人手有限,农网工程的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从片区和台区管理人员中抽调。这些施工人员在认真进行农网施工的同时,仍毫不懈怠地为供区客户提供优质的用电服务。10月27日晚,供电所双龙片区负责人刘明军从农网改造工地回到了家里,刚躺下休息,手机突然响起:“刘师傅,我们双龙村有两个社没有电了……”
刘明军放下电话,背上工具包,叫上同事,摸黑赶到了双龙村1社、2社台区配变处。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抢修,终于恢复了当地的供电。当刘明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时,已是次日零时许了。
村民对该所的服务评价是百分之百满意。在不久前的一天,该所员工按要求请村民代表填写员工行风评议调查表,并对一些服务项目打分。广桥村一位姓李的村民笑着说:“啥子十分制、百分制哦,在我眼里,你们的工作就是100分,不,该打200分。”
在党旗引领中一路疾行
走进满井供电所,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企业文化实践长廊、党支部活动室、党务公开栏、所务公开栏以及员工工作生活照片,在楼梯过道、走廊四周与催人奋进的标语相得益彰,处处体现润物细无声的企业文化。
为进一步提升农电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2011年8月,眉山公司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在仁寿供电局辖区的满井、钟祥、慈航三个供电所进行农村供电所专职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并成立了仁寿供电局农电第一党支部。并通过实践,创造性地建立了“文艺宣传队”、“技能竞技队”和“党员突击队”三支队伍,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电力为民工服务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
三支队伍在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开展用电安全、电力设施保护、企业文化等宣传和党的方针政策、优质服务标准、技术技能、供电所标准化管理等知识培训。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和扶贫济困工作,完成了多起急、难、险、重任务。
2011年9月底,该所一个农网改造项目正在冲刺阶段。此时,共产党员杨红兵却患上了急性肛周脓肿,但他无暇到医院去处理,每天坚持在工地上。因为延误了病情,原本简单的治疗变成了复杂的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天,心系工作的杨红兵带着消炎药又回到施工现场。但他那没有得到好好休息的身体“抗议”了,伤口恢复情况极为不好,因此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二次手术后,杨红兵仍不吸取“教训”,不顾同事劝阻,每天仍坚守在施工现场,直到工程圆满结束。他的事迹至今还感动和影响着全所员工。
在扶贫济困工作上,该所每年都要走进敬老院和困难党员家中,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把真情献给老人们,把挚爱洒向困难党员。满井镇中心敬老院的100余名孤寡老人和家住满井镇广桥村4社87岁的老党员张桂珍就是该所长期看望和照顾的对象。(王冰如)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