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促和谐――霞浦供电公司新海缆通电回访
2013-02-18 10:32:32 来源:鲍斯特
A-
A+
电力18讯: 十八大报告重点突出了"民生"这一全国人民都关注的话题,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眼下,霞浦县供电公司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正是着眼"民生"促发展,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2013年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头一年,为更好地关注民生,霞浦供电公司在岁末年初专门组织了一次用电客户大回访活动。小西洋岛是2012年12月9日刚通上电的海岛乡的一个边远小岛。这天,顶着六七级风浪,笔者跟随霞浦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林桂平来到这个距离沿海大陆10多海里的小岛屿。甫一上岛林书记和随行的营销、外线人员立刻就被热情的群众团团围住,大家纷纷抢着把他们往自家请。
在岛上的老寿星,现年76岁的陈红最老人家里,随行的下浒供电所外线人员们为老人仔细地检查电力线路。由于老人膝下一双子女均不在家,外线人员们还特意安排专人用方言向老人详细介绍家庭电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并再三叮嘱他注意用电安全。离开时,老人眼角闪着泪光,紧紧握着林书记的手就是不肯放,嘴里激动地念叨着,你们不仅送来了电,还惦记着我老头子的用电安全,你们的服务真是没的说!
小西洋岛上共有住户43户、200多居民,几乎都是靠海带养殖为生,每年农历年底海带下海养殖季节,岛上居民最为繁忙,在这个时候每户都得雇五六个工人帮忙分夹海带苗,往年由于小岛没电,外地人都不愿意来这里务工,用工问题也就成了岛上发展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这回电通了,不仅解决了岛上用工难,也使整个小西洋岛家家户户鸟枪换炮-----面貌得到彻底改变。村民冯依彬告诉笔者,没通电那会,他们要买菜只能驾着自家的泡沫船去下浒镇买,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而且由于储存不便,买回来的菜只能吃两到三天,现在有了电,买了冰箱,菜买回来至少可以吃半个月。在岛上回访中,笔者发现岛上40多户居民,将近90%把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买回了家。像冯依彬家,就一次性配齐了冰柜、洗衣机、电磁炉。
由于远离大陆,又是个小岛屿,之前小西洋岛一直都没电,岛上生活条件好点的居民,日常生活照明偶尔也用自备柴油机发电或用蓄电池供电,但这样的电电压不仅不稳定,而且一度电成本高达5元钱。2012月11月底,随着总投资3450万元、长达12公里的10kV海底电缆成功投入使用,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在村前沙滩上临时搭盖的工棚里笔者看到,每个工棚顶上都挂着两三盏电灯,大伙正忙着"分夹"海带苗。提起通电的好处,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村民蒋秀华说,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海带育苗的"黄金期",直接关系着未来一年的海带收成,往年由于没有电,大家搞起生产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误了工期,现在心里可有底了,大家伙预备着扩大养殖面呢!电通了,随着返乡人员的日渐增多和海带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更加坚定了岛上群众发展生产的信心。不少村民还表示,正筹备着开个海带加工厂,做一些机械化烤干、腌制、切丝等海带加工,厂名都想好了,就叫"小西洋"。
据了解,2012年霞浦供电公司在着力解决边远小岛、小山村供电的同时,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效促进了供电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2年累计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1.3亿元,比上年增加7670万元,增幅143%。在重点加大输变电项目建设和原有变电站技改扩容的同时,还完成了10个乡镇130多个村10千伏及以下线路改造工程,提高群众供电可靠性,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电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下一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网公司四个服务宗旨,加快推进110千伏溪南、110千伏东冲、220千伏牙城等一批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全力呼应霞浦县域经济发展和民生需要。霞浦供电公司总经理尤光邦说。
2013年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头一年,为更好地关注民生,霞浦供电公司在岁末年初专门组织了一次用电客户大回访活动。小西洋岛是2012年12月9日刚通上电的海岛乡的一个边远小岛。这天,顶着六七级风浪,笔者跟随霞浦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林桂平来到这个距离沿海大陆10多海里的小岛屿。甫一上岛林书记和随行的营销、外线人员立刻就被热情的群众团团围住,大家纷纷抢着把他们往自家请。
在岛上的老寿星,现年76岁的陈红最老人家里,随行的下浒供电所外线人员们为老人仔细地检查电力线路。由于老人膝下一双子女均不在家,外线人员们还特意安排专人用方言向老人详细介绍家庭电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并再三叮嘱他注意用电安全。离开时,老人眼角闪着泪光,紧紧握着林书记的手就是不肯放,嘴里激动地念叨着,你们不仅送来了电,还惦记着我老头子的用电安全,你们的服务真是没的说!
小西洋岛上共有住户43户、200多居民,几乎都是靠海带养殖为生,每年农历年底海带下海养殖季节,岛上居民最为繁忙,在这个时候每户都得雇五六个工人帮忙分夹海带苗,往年由于小岛没电,外地人都不愿意来这里务工,用工问题也就成了岛上发展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这回电通了,不仅解决了岛上用工难,也使整个小西洋岛家家户户鸟枪换炮-----面貌得到彻底改变。村民冯依彬告诉笔者,没通电那会,他们要买菜只能驾着自家的泡沫船去下浒镇买,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而且由于储存不便,买回来的菜只能吃两到三天,现在有了电,买了冰箱,菜买回来至少可以吃半个月。在岛上回访中,笔者发现岛上40多户居民,将近90%把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买回了家。像冯依彬家,就一次性配齐了冰柜、洗衣机、电磁炉。
由于远离大陆,又是个小岛屿,之前小西洋岛一直都没电,岛上生活条件好点的居民,日常生活照明偶尔也用自备柴油机发电或用蓄电池供电,但这样的电电压不仅不稳定,而且一度电成本高达5元钱。2012月11月底,随着总投资3450万元、长达12公里的10kV海底电缆成功投入使用,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在村前沙滩上临时搭盖的工棚里笔者看到,每个工棚顶上都挂着两三盏电灯,大伙正忙着"分夹"海带苗。提起通电的好处,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村民蒋秀华说,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海带育苗的"黄金期",直接关系着未来一年的海带收成,往年由于没有电,大家搞起生产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误了工期,现在心里可有底了,大家伙预备着扩大养殖面呢!电通了,随着返乡人员的日渐增多和海带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更加坚定了岛上群众发展生产的信心。不少村民还表示,正筹备着开个海带加工厂,做一些机械化烤干、腌制、切丝等海带加工,厂名都想好了,就叫"小西洋"。
据了解,2012年霞浦供电公司在着力解决边远小岛、小山村供电的同时,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效促进了供电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2年累计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1.3亿元,比上年增加7670万元,增幅143%。在重点加大输变电项目建设和原有变电站技改扩容的同时,还完成了10个乡镇130多个村10千伏及以下线路改造工程,提高群众供电可靠性,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电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下一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网公司四个服务宗旨,加快推进110千伏溪南、110千伏东冲、220千伏牙城等一批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全力呼应霞浦县域经济发展和民生需要。霞浦供电公司总经理尤光邦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