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供电公司抗灾抢修发起最后冲刺
2008-02-27 10:25:5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 2月24日、25日连续两天,石狮抢修队举全队之力,集中全队所有队员近150名,在从邵武市金坑乡下黄街村到桂林乡槎口村近7公里长的抢修线上,加班加点、顽强拼搏,为抗灾抢修任务的圆满完成作最后的冲刺。
该段线路高压部分从1#杆到66#杆,涉及变电台区10个,须新立12米杆17根、10米杆41根,开挖杆洞130个,所有输电导线全部更换为LGJ―95型导线,施工环境十分复杂,有的在村庄内,有的在农田里,有的在公路旁,有的在高山上。面对这种情况,石狮抢修队经讨论确定采取分头出击、各个击破、着眼重点、主攻难点的施工策略,充分发挥每个队员不同的工作能力和特长,提高效率,加快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在放线架线施工时,采用大兵团全面作战方案,既便于沿线所经村庄和公路的安全管理,又能保证在崇山峻岭间拉线时对大量人力的需求。
抬杆、立杆、挖杆洞、架线、紧线,各项工作在每个队员的密切配合下,紧张而又有序地进行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抗冰抢修的最后冲刺阶段,吹响展现狮电人豪情与壮志的“集结号”。
受地理条件限制,专用的工具在施工现场无法派上用场,队员们就用原始的方法施工作业。用手抱肩扛胸顶的办法运杆,用竹梯顶杆,绳子作防护,人海战术放线,艰难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作业动作。田地间、峡谷中、高山上,队员们全力攻坚“一二三、一二三……”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可惜天公不作美,25日午后,天空突然下起了淅沥淅沥的小雨,正在各个施工点作业的抢修队员,一个个都被淋成了“落汤鸡”,但为了能完成当天的施工任务,没有一个人提出回家换衣服,任凭风吹雨打,继续从事着手头的工作。回到驻地的时候,有的队员因为受冻,嘴唇都有些发紫;有的队员由于长时间在杆上作业,手臂因酸痛而发木;还有的队员因长时间借助肩膀使劲拉线而被勒出深深的印痕,但没有一人吐露半句怨言。(曾利)
该段线路高压部分从1#杆到66#杆,涉及变电台区10个,须新立12米杆17根、10米杆41根,开挖杆洞130个,所有输电导线全部更换为LGJ―95型导线,施工环境十分复杂,有的在村庄内,有的在农田里,有的在公路旁,有的在高山上。面对这种情况,石狮抢修队经讨论确定采取分头出击、各个击破、着眼重点、主攻难点的施工策略,充分发挥每个队员不同的工作能力和特长,提高效率,加快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在放线架线施工时,采用大兵团全面作战方案,既便于沿线所经村庄和公路的安全管理,又能保证在崇山峻岭间拉线时对大量人力的需求。
抬杆、立杆、挖杆洞、架线、紧线,各项工作在每个队员的密切配合下,紧张而又有序地进行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抗冰抢修的最后冲刺阶段,吹响展现狮电人豪情与壮志的“集结号”。
受地理条件限制,专用的工具在施工现场无法派上用场,队员们就用原始的方法施工作业。用手抱肩扛胸顶的办法运杆,用竹梯顶杆,绳子作防护,人海战术放线,艰难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作业动作。田地间、峡谷中、高山上,队员们全力攻坚“一二三、一二三……”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可惜天公不作美,25日午后,天空突然下起了淅沥淅沥的小雨,正在各个施工点作业的抢修队员,一个个都被淋成了“落汤鸡”,但为了能完成当天的施工任务,没有一个人提出回家换衣服,任凭风吹雨打,继续从事着手头的工作。回到驻地的时候,有的队员因为受冻,嘴唇都有些发紫;有的队员由于长时间在杆上作业,手臂因酸痛而发木;还有的队员因长时间借助肩膀使劲拉线而被勒出深深的印痕,但没有一人吐露半句怨言。(曾利)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