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农电所为农区提供优质服务
2006-10-26 15:48:1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到内蒙古乌达农电所采访,所长告诉我们:“你们自己下去了解情况吧,我们提供了哪些优质服务,大家都知道。”
村民说:“他们受累,我们受益”
在乌兰阿日勒嘎查大中滩,我们见到了嘎查委员会委员、会计杨立其。说起农电所的服务,杨立其说:“那没说的,就是好!”他指着身边的一大片土地说,这一片土地共有3000多亩,占我们嘎查全部土地的80%,我们的大部分收入都在这块地上。要是没有农电所,这块地就浇不上水,没有水这块地就算白瞎了。
杨立其说,原来这块地基本上供不上电,也没法供电,每年冬天和春天这块地都会被黄河的流凌淹没,电杆、电线根本保不住。在这块地上我们埋过杆、架过线,可是年年架、年年淹,只靠我们村民投入不起呀。自从2002年,农电所每年都关注我们这里,前几年线断了架线、杆断了再埋杆,农电所没少在我们这里折腾。去年,为了确保用电,他们采取了新办法,为我们埋设了地下电缆,今年,我们这块地一点也没受耽误。你们看,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
果不其然,我们放眼望去,向日葵一眼望不到边,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
杨立其说:“他们受了不少累,我们受了不少益。”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泽园新村。泽园新村有一个抗旱扬水站,专门供应着全村的土地灌溉,但是因为线路的问题一直影响着他们正常供电。据扬水站的负责人说,他们以前也埋过木头电线杆,但是每年都被黄河流凌冲断。后来也是投入不起了,这才找到了农电所。所里投资20多万元,打起了水泥墩,架设了新线路,这里的用电才正常了。
“这电珍贵呀,否则我们全村140多户村民只能喝西北风了。”这位扬水站负责人十分感慨地说。
企业负责人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乌兰淖尔镇是个农业大镇,以前主要靠农业生产,手工业都少,更不要说企业了,招商引资更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可是,这几年,随着农电所的介入,这种情况渐渐改变了。
我们来到了距离泽园新村不远的一个养鸭场,见到了场长王济富。王济富2000年投入14万元建起了这个养鸭场,可是愈干愈艰难,主要是没有电。2003年,农电所了解情况后专门为他的企业架了专线,并且设了变压器。电有了,王济富的养鸭场火了。现在,他开起了餐饮业,养了1000多只鸭子,每年仅收蛋就30万颗,效益可观。
三林良种林果苗木开发公司也是如此。当初,公司负责人王树清签订了5000亩的沙漠开发合同,但是因为没有电,公司举步维艰。2002年,正值农网改造,农电所专门为他架了专线、设立变压器,才使公司正常运转起来。到现在,公司的5000亩沙地已经被开发出来,全部种上了梭梭。王树清又引进了苁蓉种植新技术,今年苁蓉已经能上市了。
王树清还有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形成苁蓉种植基地,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
王树清说:“这多亏了农电所,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也没有我们的将来。”
学校和特困生 :“他们是我们的贴心人”
来到励耘小学,正值孩子们放学。我们看到,欢快的笑声荡漾在学校周围,荡漾在孩子们回家的路上。以前可不是这样,原来的学校因为黄河流凌被摧毁,孩子们眼看着无学可上,政府投资新建了这所学校,但是因为资金紧张,学校刚刚建起来,资金就捉襟见肘了。农电所了解情况后,为学校无偿安装了一些电器、拉了专线、装了电表,还捐赠了篮球架。当得知有学生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时,还资助了学生。
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农电所的职工是我们的贴心人。”
和农电所职工心贴心的还有一户贫困户,父亲残疾,两个孩子残疾,他们已经两年多没交过电费了。当农电所所长上门了解情况时,发现他们实在无能为力,就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上了拖欠的电费,又帮助他们免去了以后的电费。感动的老人连声说:“还是共产党好,农电所好!”
一路走来,赞誉声不断。我们深深地为乌达农电所的优质服务所折服。
被乌达农电所的行为折服的还有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他们不但为农电所送来了10多面锦旗,而且还送来了诸多荣誉:2001―2004年,乌达农电所分别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国网公司文明示范窗口,被内蒙古电力公司授予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先进集体,被市政府授予支农先进单位。200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人民满意单位。
村民说:“他们受累,我们受益”
在乌兰阿日勒嘎查大中滩,我们见到了嘎查委员会委员、会计杨立其。说起农电所的服务,杨立其说:“那没说的,就是好!”他指着身边的一大片土地说,这一片土地共有3000多亩,占我们嘎查全部土地的80%,我们的大部分收入都在这块地上。要是没有农电所,这块地就浇不上水,没有水这块地就算白瞎了。
杨立其说,原来这块地基本上供不上电,也没法供电,每年冬天和春天这块地都会被黄河的流凌淹没,电杆、电线根本保不住。在这块地上我们埋过杆、架过线,可是年年架、年年淹,只靠我们村民投入不起呀。自从2002年,农电所每年都关注我们这里,前几年线断了架线、杆断了再埋杆,农电所没少在我们这里折腾。去年,为了确保用电,他们采取了新办法,为我们埋设了地下电缆,今年,我们这块地一点也没受耽误。你们看,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
果不其然,我们放眼望去,向日葵一眼望不到边,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
杨立其说:“他们受了不少累,我们受了不少益。”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泽园新村。泽园新村有一个抗旱扬水站,专门供应着全村的土地灌溉,但是因为线路的问题一直影响着他们正常供电。据扬水站的负责人说,他们以前也埋过木头电线杆,但是每年都被黄河流凌冲断。后来也是投入不起了,这才找到了农电所。所里投资20多万元,打起了水泥墩,架设了新线路,这里的用电才正常了。
“这电珍贵呀,否则我们全村140多户村民只能喝西北风了。”这位扬水站负责人十分感慨地说。
企业负责人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乌兰淖尔镇是个农业大镇,以前主要靠农业生产,手工业都少,更不要说企业了,招商引资更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可是,这几年,随着农电所的介入,这种情况渐渐改变了。
我们来到了距离泽园新村不远的一个养鸭场,见到了场长王济富。王济富2000年投入14万元建起了这个养鸭场,可是愈干愈艰难,主要是没有电。2003年,农电所了解情况后专门为他的企业架了专线,并且设了变压器。电有了,王济富的养鸭场火了。现在,他开起了餐饮业,养了1000多只鸭子,每年仅收蛋就30万颗,效益可观。
三林良种林果苗木开发公司也是如此。当初,公司负责人王树清签订了5000亩的沙漠开发合同,但是因为没有电,公司举步维艰。2002年,正值农网改造,农电所专门为他架了专线、设立变压器,才使公司正常运转起来。到现在,公司的5000亩沙地已经被开发出来,全部种上了梭梭。王树清又引进了苁蓉种植新技术,今年苁蓉已经能上市了。
王树清还有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形成苁蓉种植基地,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
王树清说:“这多亏了农电所,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也没有我们的将来。”
学校和特困生 :“他们是我们的贴心人”
来到励耘小学,正值孩子们放学。我们看到,欢快的笑声荡漾在学校周围,荡漾在孩子们回家的路上。以前可不是这样,原来的学校因为黄河流凌被摧毁,孩子们眼看着无学可上,政府投资新建了这所学校,但是因为资金紧张,学校刚刚建起来,资金就捉襟见肘了。农电所了解情况后,为学校无偿安装了一些电器、拉了专线、装了电表,还捐赠了篮球架。当得知有学生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时,还资助了学生。
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农电所的职工是我们的贴心人。”
和农电所职工心贴心的还有一户贫困户,父亲残疾,两个孩子残疾,他们已经两年多没交过电费了。当农电所所长上门了解情况时,发现他们实在无能为力,就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上了拖欠的电费,又帮助他们免去了以后的电费。感动的老人连声说:“还是共产党好,农电所好!”
一路走来,赞誉声不断。我们深深地为乌达农电所的优质服务所折服。
被乌达农电所的行为折服的还有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他们不但为农电所送来了10多面锦旗,而且还送来了诸多荣誉:2001―2004年,乌达农电所分别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国网公司文明示范窗口,被内蒙古电力公司授予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先进集体,被市政府授予支农先进单位。200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人民满意单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