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生活好了 腰包鼓了
生活好了 腰包鼓了
陈举 陈厦华
“入冬以来,我们都用上了电烤炉,再以不用担心用电量大,会影响取暖问题了。”2018年12月10日,家住贵州铜仁市德江县煎茶镇村民李鸿,看着新装的变压器和线路十分高兴。这是贵州铜仁德江供电局在2018年完成的最后一批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对该县城区、稳坪、共和、煎茶等乡镇的34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更换和增加容量工作,保障了5100余户群众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这喜人的变化离不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规划电网建设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对农村电网建设投资超过330亿元,仅2016年至2017年完成农村电网建设投资93.8亿元,2018年进一步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完成农村电网建设投资96.2亿元,基本确保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千伏安,实现贫困户生活用电不愁、农村动力用电不愁、电能质量基本保障。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用电质量一次次升级
面对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一轮又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就是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电力需要的基本保障。
“以前没得电,吃完夜饭,我们就是摆下龙门阵,天一黑就各自回家了。现在不一样了,晚上去哪家,家里都是亮堂堂的。”在铜仁市沿河县高山村老寨组82岁的老人田应清这样回忆道。
高山村位于思渠镇,乌江岸边,与镇政府隔河相望,三面与重庆酉阳接壤,全村土地面积600亩,无一亩良田,辖7个村民组173户714人。2007年11月高山村第一次通电,也是贵州省最后一批通电村,从此告别了煤油灯历史。
“没有通电前,我们看着乌江对面及附近重庆界的寨子都通了电灯,而我们这个村子到处黑漆漆的,心里实在是羡慕啊!”高山村党支部书记田永江回想起没电的日子,想看一场电影,就要跑十多千米以外的重庆界村寨或坐小木船到乌江对岸的思渠镇上看。
如今的高山村正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发展了养殖业和种植业,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幸福生活。
近年来,贵州电网将像高山村一样的农村用电质量不高问题,全部纳入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范围。同时表示,要全力提升贫困地区供电能力、用电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贵州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用上电”更要“用好电”。
从贫困到小康电亮致富脚步从未停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小康电”对“减贫摘帽、脱贫攻坚”有哪些改变?
贵州电网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加大农村电网投入,在全面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低、电压稳定性差等问题的同时,将精准升级农村电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为贵州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德江县桶井乡是贵州20个极贫乡之一,近年来,德江供电局先后投入资金2.13亿元对该乡实施了3次农村电网改造和中心村改造,增加变压器容量、缩小供电半径、线路改造升级等有力措施,有效解决了该村低电压和供电卡脖子问题,让村民用上了动力电、小康电。
“以前电力不足,电风扇用不上,天气热,晚上睡觉都跑楼顶睡。现在,吊扇、电烤炉、电磁炉、冰箱、磨面机、打浆机都能用上了。”在桶井乡七里村茶子丫,60岁的陈和美老人对现在的用电表示很满意。
2017年,陈和美一家从3千米外的寨子上搬到了现居住地,盖起了新楼房,却成了无电户。针对她家的特殊情况,德江供电局为陈和美家和另外附近3户安装了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了10千伏线路800米,400伏线路2千米,并为她家安装了动力电。
动力电通了,致富的信心也足了,陈和美搞起了养殖和小作坊,仅做豆腐这一项小生意,平均每天卖上150元钱以上,同时还养了20余头猪,6头牛。电力的改变让她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电网累计完成小康电投资超过250亿元,小康电项目受益群众1270余万人。为攻克全省深度贫困的最后壁垒,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贵州电网力争在2019年基本完成贵州省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提前一年实现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大指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
如今,广大农村群众生活便利了,腰包鼓起来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为了保障偏远地区的农村群众能够用上放心电、充足电,一代又一代的电力人扎根电力事业,默默守护贵州人民的光明。一次又一次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贵州电网人用责任和担当,叙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回味。
责任编辑:李梁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能源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
2019-06-30
- 1个多月后,电价又要降了!看看降
2019-05-18
- “陕西水电”新三板隆重挂牌
2019-04-26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全资收
2018-12-05
- 全国首届“地电杯”电力工匠技
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