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 青海电力通信信息迈大步
2010-12-17 08:59:4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放眼青海大地,座座铁塔立山川,条条银线跨草原。“十一五”正渐行渐远。这是青海电网建设阔步前进并创造发展奇迹的五年,是在金融风暴下逆风飞扬拉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五年,是勇于面对自然灾害抗冰抢险团结奋战的五年,是跨越新中国建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性节点……
静心聆听青海电力信息通信五年发展的足音,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让我们感动。乘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青海电力信通公司在青海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信息化强企战略,实现了电力信息通信的一次又一次跨越。
通信网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青海电力通信网得到飞速发展。在原有规模基础上已建成以SDH光纤通信为主的西宁地区10G核心双光纤环网和中西部、西部和南部3个2.5G双光纤环网,使青海电力通信骨干环网基本形成,在西北电力通信网中首家实现了2.5G双光纤环网。建成通信光缆10930公里,较“十五”末新增光缆9163公里,增长率为518.56%。建成了青海电力公司至六个供电公司的双2.5G光纤电路,新增通信站370个,其中750kV变电站通信站3个、330kV变电站通信站18个、110kV变电站通信站85个、35kV变电站通信站109个、县供电公司通信站31个、供电营业所光纤通信站124个;到2010年底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地市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全部实现光纤连接,光纤覆盖率均为100%;供电营业所光纤覆盖率为97%;35千伏变电所光纤覆盖率为98%。通信站点覆盖青海50多万平方公里,东到35kV东垣变(民和县),南达35kV达日变(达日县)、西抵330kV沱沱河变(格尔木)、北至35kV野牛沟变(祁连野牛沟乡)。
从2006年到2010年,电力通信传输设备从746套增加到1029套;交换设备增加到83套,全公司用户总容量共达到19000线;电源设备从559套增加到840套。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地市供电公司骨干通信节点实现双设备、双电源、双路由的可靠配置及连接。并建成通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覆盖6个地市供电公司和5个330千伏变电站的数字时钟同步系统和交换信令系统三大通信支撑系统。
目前,青海电力通信网已形成一个拥有光纤、微波、载波、程控交换等多种通信手段和设备的综合网络,覆盖了青海省电力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35kV及以上变电站、供电营业所。多种不同的通信手段、先进的通信技术、灵活的组网方式和网络智能化较高的青海电力通信网,为青海电网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坚强、可靠、先进的传输平台。
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跨入国网公司先进行列
信息化是推动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在全系统实施公司信息化“186”工程(简称SG186工程),即构筑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财务资金、营销管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八大业务应用,健全完善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等六个保障体系。
并对公司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具体战略部署。
信息化大势,顺之者昌。信通公司顺应电力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在青海电力公司的指导和鼎力支持下,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力所举,无不胜也;众智所为,无不成也。经过全体建设者和参与者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青海公司SG186工程于2009年10月全面建成,首批通过国网公司验收。其中企业门户率先实现实用化,地市覆盖率达100%,提前完成国网公司门户建设目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国网公司系统内12个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全面上线运行,系统覆盖了青海公司所属的六个州地市供电公司、34个县级供电公司、410座变电站、1619条线路、3062个关口、11768个公用台区和131个供电营业所,在线运行管理客户达107万多户;系统建设与营销“一部三中心”建设、营销标准体系建设同步实施,成为国网公司营销业务系统全国推广的样板工程。生产管理系统覆盖了全省所有输变配设备,并与GIS、输变电智能巡检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电网生产全过程管理;还有新一代生产统计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农电系统、交易系统……
在历时三年的建设里程中,青海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 SG186工程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坚持统一领导,发挥业务主导优势,强化项目建设管控,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参加人员积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建设之路。通过ERP建设,整合了工作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积极推进各系统间的集成,多个系统的应用集成研究成果丰富了国网公司典设方案。信息系统已覆盖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业务,实现了从省、地市、县到班组的全面应用以及与国网公司的三级贯通和主要业务的横向集成共享,实现了业务流程闭环管理。而且在SG186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加强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及信息安全保障,拓展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贯彻建设和应用并重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宣传、强化培训、公布应用情况、建立应用考评机制等方式,不断推进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使营销业务系统、ERP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交易等系统首批通过国网公司实用化验收,快速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吉林、山东、湖南,黑龙江、新疆、辽宁、重庆等网省公司纷纷来青进行学习、交流,他们认为青海公司在系统建设、管理转变、应用深化、绩效提升等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对他们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十一五”期间,通过SG186工程建设,省公司信息化工作已全面渗透到公司各个管理领域和各项业务环节,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不断推动公司管控模式由自转向公转、由壁垒向协同,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由分散向集中,由自发向可控、由孤岛向共享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公司和电网的科学发展,为公司集约化管理,集团化运作提供了支撑,信息化工作带来的效能、效率和效益逐步显现。
首先,信息化优化了各个生产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其次,信息化还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公司生产管理的精益化水平。信息化更重要的作用还体现在无形价值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了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加强中更是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现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青海电力生存重要支柱,信息化不仅支撑了公司业务的发展,更推进了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加快了企业信息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推进了流程化管理、信息共享的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调度自动化系统得到新发展
为实现“数据采集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处理互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在“十一五”期间,省公司加大调度自动化建设投资力度,投资上亿元,通过多个新系统的建设,青海电力自动化系由原来简单的EMS+SCADA系统发展为EMS/WAMS/DTS/AVC/AGC综合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电网由“人工分析型调度”向“辅助决策型调度”的转变,同时形成网、省、地调自动化系统的纵向、横向联网,为不断发展的电网运行和调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十一五”期间,完成的重点工程有青海省调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青海电网负荷预测系统、青海电网电能量计费系统建设、青海电力调度数据网工程建设、青海电网运行控制与安全防御系统的建设、青海电网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等,这些系统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青海省调调度自动化临时改造工程的完成,提高了CMX实时数据采集服务器的性能,104规约的开发应用为青海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330kV在线状态估计、潮流计算功能的调试,填补了我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的空白。建成投运的青海电网电能量计费系统实现了主网关口、发电企业上网关口、转供电量关口、110kV及以上大客户4个关口计量点的电能量信息采集,实现了省间、上网、省内网供关口和大用户电量的统计、计算和分析、电能量的监视、统计、分析和综合查询,实现了线损、网损计算、上网电费计算以及电量考核等功能,满足了营销业务对电能量实时数据的基本需求,使省公司的营销计量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青海电网运行控制与安全防御系统替换了运行12年之久的调度自动化老系统,实现了全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在线智能辅助决策和预防控制等功能,实现了电网由“人工分析型调度”向“辅助决策型调度”的转化,大力提升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青海电网调度数据网的建成应用彻底解决了自动化信息传输质量差、速率底、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水平;同时为后续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水调系统等的信息传输提供了可靠、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平台。青海电网负荷预测系统的成功实现,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新型计算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实际,让负荷预测用户轻松得到清晰、直观、实用的负荷预测曲线、数据,指导青海电网经济运行,使青海电网调度管理水平向现代化管理运作又迈进了一步。而青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成应用确保了青海电网各级电力监控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同时提高了电力调度数据网上各系统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各种形式的恶意破坏和攻击,特别是抵御集团式攻击,防止电力二次系统的崩溃或瘫痪,以及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事故和大面积停电事故。
青海电网二次安全防护体系覆盖了青海电网省、地二级调度和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在西北网公司中走在了前列。
“十一五”即将以坚定果敢的步伐走过属于它的历程,它身后是一连串坎坷的道路和努力的脚印,回首来路的成绩历历在目,让人激动感慨;翘首未来,高原的曙光洒满前路,又让人振奋期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十二五”必将又是青海电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任务艰巨但成绩辉煌的崭新时期。信通公司将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与征程上,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
静心聆听青海电力信息通信五年发展的足音,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让我们感动。乘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青海电力信通公司在青海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信息化强企战略,实现了电力信息通信的一次又一次跨越。
通信网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青海电力通信网得到飞速发展。在原有规模基础上已建成以SDH光纤通信为主的西宁地区10G核心双光纤环网和中西部、西部和南部3个2.5G双光纤环网,使青海电力通信骨干环网基本形成,在西北电力通信网中首家实现了2.5G双光纤环网。建成通信光缆10930公里,较“十五”末新增光缆9163公里,增长率为518.56%。建成了青海电力公司至六个供电公司的双2.5G光纤电路,新增通信站370个,其中750kV变电站通信站3个、330kV变电站通信站18个、110kV变电站通信站85个、35kV变电站通信站109个、县供电公司通信站31个、供电营业所光纤通信站124个;到2010年底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地市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全部实现光纤连接,光纤覆盖率均为100%;供电营业所光纤覆盖率为97%;35千伏变电所光纤覆盖率为98%。通信站点覆盖青海50多万平方公里,东到35kV东垣变(民和县),南达35kV达日变(达日县)、西抵330kV沱沱河变(格尔木)、北至35kV野牛沟变(祁连野牛沟乡)。
从2006年到2010年,电力通信传输设备从746套增加到1029套;交换设备增加到83套,全公司用户总容量共达到19000线;电源设备从559套增加到840套。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地市供电公司骨干通信节点实现双设备、双电源、双路由的可靠配置及连接。并建成通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覆盖6个地市供电公司和5个330千伏变电站的数字时钟同步系统和交换信令系统三大通信支撑系统。
目前,青海电力通信网已形成一个拥有光纤、微波、载波、程控交换等多种通信手段和设备的综合网络,覆盖了青海省电力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35kV及以上变电站、供电营业所。多种不同的通信手段、先进的通信技术、灵活的组网方式和网络智能化较高的青海电力通信网,为青海电网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坚强、可靠、先进的传输平台。
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跨入国网公司先进行列
信息化是推动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在全系统实施公司信息化“186”工程(简称SG186工程),即构筑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财务资金、营销管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八大业务应用,健全完善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等六个保障体系。
并对公司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具体战略部署。
信息化大势,顺之者昌。信通公司顺应电力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在青海电力公司的指导和鼎力支持下,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力所举,无不胜也;众智所为,无不成也。经过全体建设者和参与者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青海公司SG186工程于2009年10月全面建成,首批通过国网公司验收。其中企业门户率先实现实用化,地市覆盖率达100%,提前完成国网公司门户建设目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国网公司系统内12个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全面上线运行,系统覆盖了青海公司所属的六个州地市供电公司、34个县级供电公司、410座变电站、1619条线路、3062个关口、11768个公用台区和131个供电营业所,在线运行管理客户达107万多户;系统建设与营销“一部三中心”建设、营销标准体系建设同步实施,成为国网公司营销业务系统全国推广的样板工程。生产管理系统覆盖了全省所有输变配设备,并与GIS、输变电智能巡检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电网生产全过程管理;还有新一代生产统计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农电系统、交易系统……
在历时三年的建设里程中,青海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 SG186工程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坚持统一领导,发挥业务主导优势,强化项目建设管控,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参加人员积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建设之路。通过ERP建设,整合了工作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积极推进各系统间的集成,多个系统的应用集成研究成果丰富了国网公司典设方案。信息系统已覆盖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业务,实现了从省、地市、县到班组的全面应用以及与国网公司的三级贯通和主要业务的横向集成共享,实现了业务流程闭环管理。而且在SG186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加强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及信息安全保障,拓展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贯彻建设和应用并重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宣传、强化培训、公布应用情况、建立应用考评机制等方式,不断推进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使营销业务系统、ERP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交易等系统首批通过国网公司实用化验收,快速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吉林、山东、湖南,黑龙江、新疆、辽宁、重庆等网省公司纷纷来青进行学习、交流,他们认为青海公司在系统建设、管理转变、应用深化、绩效提升等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对他们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十一五”期间,通过SG186工程建设,省公司信息化工作已全面渗透到公司各个管理领域和各项业务环节,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不断推动公司管控模式由自转向公转、由壁垒向协同,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由分散向集中,由自发向可控、由孤岛向共享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公司和电网的科学发展,为公司集约化管理,集团化运作提供了支撑,信息化工作带来的效能、效率和效益逐步显现。
首先,信息化优化了各个生产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其次,信息化还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公司生产管理的精益化水平。信息化更重要的作用还体现在无形价值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了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加强中更是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现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青海电力生存重要支柱,信息化不仅支撑了公司业务的发展,更推进了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加快了企业信息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推进了流程化管理、信息共享的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调度自动化系统得到新发展
为实现“数据采集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处理互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在“十一五”期间,省公司加大调度自动化建设投资力度,投资上亿元,通过多个新系统的建设,青海电力自动化系由原来简单的EMS+SCADA系统发展为EMS/WAMS/DTS/AVC/AGC综合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电网由“人工分析型调度”向“辅助决策型调度”的转变,同时形成网、省、地调自动化系统的纵向、横向联网,为不断发展的电网运行和调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十一五”期间,完成的重点工程有青海省调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青海电网负荷预测系统、青海电网电能量计费系统建设、青海电力调度数据网工程建设、青海电网运行控制与安全防御系统的建设、青海电网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等,这些系统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青海省调调度自动化临时改造工程的完成,提高了CMX实时数据采集服务器的性能,104规约的开发应用为青海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330kV在线状态估计、潮流计算功能的调试,填补了我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的空白。建成投运的青海电网电能量计费系统实现了主网关口、发电企业上网关口、转供电量关口、110kV及以上大客户4个关口计量点的电能量信息采集,实现了省间、上网、省内网供关口和大用户电量的统计、计算和分析、电能量的监视、统计、分析和综合查询,实现了线损、网损计算、上网电费计算以及电量考核等功能,满足了营销业务对电能量实时数据的基本需求,使省公司的营销计量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青海电网运行控制与安全防御系统替换了运行12年之久的调度自动化老系统,实现了全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在线智能辅助决策和预防控制等功能,实现了电网由“人工分析型调度”向“辅助决策型调度”的转化,大力提升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青海电网调度数据网的建成应用彻底解决了自动化信息传输质量差、速率底、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水平;同时为后续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水调系统等的信息传输提供了可靠、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平台。青海电网负荷预测系统的成功实现,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新型计算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实际,让负荷预测用户轻松得到清晰、直观、实用的负荷预测曲线、数据,指导青海电网经济运行,使青海电网调度管理水平向现代化管理运作又迈进了一步。而青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成应用确保了青海电网各级电力监控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同时提高了电力调度数据网上各系统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各种形式的恶意破坏和攻击,特别是抵御集团式攻击,防止电力二次系统的崩溃或瘫痪,以及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事故和大面积停电事故。
青海电网二次安全防护体系覆盖了青海电网省、地二级调度和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在西北网公司中走在了前列。
“十一五”即将以坚定果敢的步伐走过属于它的历程,它身后是一连串坎坷的道路和努力的脚印,回首来路的成绩历历在目,让人激动感慨;翘首未来,高原的曙光洒满前路,又让人振奋期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十二五”必将又是青海电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任务艰巨但成绩辉煌的崭新时期。信通公司将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与征程上,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