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战地织网 构建决胜千里的视野
2009-08-10 15:07:2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记者:姚雷 陶思遥
如今,走进国家电网公司,电话、传真、文件等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已不再是应急必备。“顺风耳”“千里眼”般的先进信息手段正日益占据主导位置。
硬件为体 打牢根基
2008年7月4日,奥运前夕,刘振亚总经理一行考察了刚刚落成的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在工作人员操作下,短短几秒钟,大屏幕上便同时出现了6个奥运主办及协办城市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画面。
“随着应急指挥中心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其作用会越来越大。”刘振亚向在场人员说出了这项工作的美好愿景。
事实正是如此。目前,总部和各网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已基本建成,公司系统应急指挥网络平台初步形成。记者注意到,所有应急指挥中心皆有统一标准建设,具有独立的场所,具备信息汇集、视频会商、辅助决策、日常应用等功能。
“这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能够坚定地冲破省际地域差异与部门业务隔阂,实现应急工作的真正融合发展。”有专家不吝赞誉之辞。
有备方能无患。各级电力调度机构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然而,一旦调度有失,何以补救?
审时度势,谋定思动。汶川地震后的第四天,公司党组果断决策:在四川境内异地建设四川电网备用调度中心。同年12月,四川电网备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通过验收。它接入了220个厂站、36968个遥测信息、18207个遥信信息,生成了520幅厂站和系统监视画面及数据库。
“公司计划到2010年年末,建成国家、网、省三级调度机构备用调度体系。届时,我们的应急能力将得到根本提升。”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信息匮乏和不对称将带来决策困境。在这个意义上,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应急管理能力上水平的关键。
今年3月21日上午,公司党组成员集体考察了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1个卫星中心站、1辆应急指挥车、8辆应急通信车、9个卫星便携站,分别部署在各区域电网公司和福建、四川等灾害多发地区电力公司。高清视频会议、无线图像采集、无线宽带传输、海事卫星、北斗卫星定位……全面的功能令人称奇。
“空中与地面结合,有线与无线结合,固定与移动相结合,完善的应急通信体系,能够快速建立起突发事件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音频、视频、数据联络,保证指令下达、信息上报的及时、准确。”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负责人信心十足。
软件为魂 力求实效
一个企业中,通常很多不同的部门皆肩负着或大或小的应急职能,拥有一个涉及多层面、多专业的跨部门安全管理应用系统显得尤为必要。国家电网公司先行一步。目前,SG186工程向年底决胜目标迈进,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将承担此职责。
福建电网综合防灾减灾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简称GDPRS)为我们了提供一个微观样本。
台风还在千里之外,GDPRS就开始预警并跟踪台风变化,提醒预防;将气象信息输入综合评估子系统,可以实时生成预想事故;通过集成电网生产管理系统,能随时查看全省输变电配电网设备设计、台账、运行维护、故障信息、变电站视频和三维全景图等信息;集成调度系统能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状况和故障信息;通过调看抢修队伍、物资和车辆信息,可以优化调配抢修资源等。
放眼全局,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将实现空前的应急集成。它具备日常工作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培训演练、预警管理、应急值班、信息上报统计、辅助应急指挥、信息汇集等多种功能。平时警觉 望,战时运筹帷幄,是它的两项使命。
“借助信息汇集功能,我们能够方便、快捷浏览查询有关输电网检修,日常运行,设备台账、供电故障信息等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同时接入变电站视频和地市电视,并提供气象、灾害等外部信息。”公司总部有关部门员工告诉记者。
目前,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已经实现总部、网省、地市三级应急相关信息深入贯通,在总部及29个网省公司上线试运行;总部与30个网省应急系统的纵向贯通全部完成;249个地方电视台全部接入;30个网省系统横向集成共接入255项,完成比例已达89%。
注重信息沟通,是顺应科学、和谐发展大势的高度自觉。2月16日,公司与新华社就建立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沟通机制达成共识。这意味着,突发电力事件不会令公众“雾里看花”。
未来向何处去?专家指出,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应该是整个企业应急管理类信息系统的“终结者”――形成以一个综合型系统带多个专业型系统的局面后,不应再建设新的综合性系统。
记者:姚雷 陶思遥
如今,走进国家电网公司,电话、传真、文件等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已不再是应急必备。“顺风耳”“千里眼”般的先进信息手段正日益占据主导位置。
硬件为体 打牢根基
2008年7月4日,奥运前夕,刘振亚总经理一行考察了刚刚落成的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在工作人员操作下,短短几秒钟,大屏幕上便同时出现了6个奥运主办及协办城市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画面。
“随着应急指挥中心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其作用会越来越大。”刘振亚向在场人员说出了这项工作的美好愿景。
事实正是如此。目前,总部和各网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已基本建成,公司系统应急指挥网络平台初步形成。记者注意到,所有应急指挥中心皆有统一标准建设,具有独立的场所,具备信息汇集、视频会商、辅助决策、日常应用等功能。
“这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能够坚定地冲破省际地域差异与部门业务隔阂,实现应急工作的真正融合发展。”有专家不吝赞誉之辞。
有备方能无患。各级电力调度机构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然而,一旦调度有失,何以补救?
审时度势,谋定思动。汶川地震后的第四天,公司党组果断决策:在四川境内异地建设四川电网备用调度中心。同年12月,四川电网备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通过验收。它接入了220个厂站、36968个遥测信息、18207个遥信信息,生成了520幅厂站和系统监视画面及数据库。
“公司计划到2010年年末,建成国家、网、省三级调度机构备用调度体系。届时,我们的应急能力将得到根本提升。”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信息匮乏和不对称将带来决策困境。在这个意义上,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应急管理能力上水平的关键。
今年3月21日上午,公司党组成员集体考察了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1个卫星中心站、1辆应急指挥车、8辆应急通信车、9个卫星便携站,分别部署在各区域电网公司和福建、四川等灾害多发地区电力公司。高清视频会议、无线图像采集、无线宽带传输、海事卫星、北斗卫星定位……全面的功能令人称奇。
“空中与地面结合,有线与无线结合,固定与移动相结合,完善的应急通信体系,能够快速建立起突发事件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音频、视频、数据联络,保证指令下达、信息上报的及时、准确。”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负责人信心十足。
软件为魂 力求实效
一个企业中,通常很多不同的部门皆肩负着或大或小的应急职能,拥有一个涉及多层面、多专业的跨部门安全管理应用系统显得尤为必要。国家电网公司先行一步。目前,SG186工程向年底决胜目标迈进,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将承担此职责。
福建电网综合防灾减灾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简称GDPRS)为我们了提供一个微观样本。
台风还在千里之外,GDPRS就开始预警并跟踪台风变化,提醒预防;将气象信息输入综合评估子系统,可以实时生成预想事故;通过集成电网生产管理系统,能随时查看全省输变电配电网设备设计、台账、运行维护、故障信息、变电站视频和三维全景图等信息;集成调度系统能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状况和故障信息;通过调看抢修队伍、物资和车辆信息,可以优化调配抢修资源等。
放眼全局,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将实现空前的应急集成。它具备日常工作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培训演练、预警管理、应急值班、信息上报统计、辅助应急指挥、信息汇集等多种功能。平时警觉 望,战时运筹帷幄,是它的两项使命。
“借助信息汇集功能,我们能够方便、快捷浏览查询有关输电网检修,日常运行,设备台账、供电故障信息等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同时接入变电站视频和地市电视,并提供气象、灾害等外部信息。”公司总部有关部门员工告诉记者。
目前,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已经实现总部、网省、地市三级应急相关信息深入贯通,在总部及29个网省公司上线试运行;总部与30个网省应急系统的纵向贯通全部完成;249个地方电视台全部接入;30个网省系统横向集成共接入255项,完成比例已达89%。
注重信息沟通,是顺应科学、和谐发展大势的高度自觉。2月16日,公司与新华社就建立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沟通机制达成共识。这意味着,突发电力事件不会令公众“雾里看花”。
未来向何处去?专家指出,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应该是整个企业应急管理类信息系统的“终结者”――形成以一个综合型系统带多个专业型系统的局面后,不应再建设新的综合性系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