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供电公司依托科技求发展
2009-03-12 10:48:0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罗邦铭 张玉生 王夏耘
当您走进沙县任何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值班人员都能在监控屏幕上看到您;
如果您想了解沙县某条输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您只要鼠标轻点“输变电管理系统”,所有数据一目了然;
如果您要与公司系统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同事联系,方便的OA系统可以让您保持时刻沟通……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发展,科技先行。近年来,福建省沙县供电公司牢固树立“科技强网、科技兴电”的战略思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全力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企业,有效提升电网运行能力和电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综合线损率降低0.23%的秘诀
综合线损率7.29%,比指标数降低0.23个百分点,其秘诀何在?在于科技降损。
沙县供电公司担负着县内11座变电站和数千公里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任务,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综合线损,是公司整体效益提高的“瓶颈”所在。
为此,沙县供电公司把实现电网一次设备无油化、二次设备电子化、检修维护状态化和电力负荷系统智能化,作为沙县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科技建设的目标。
早在三年前,针对公用线路损耗高的情况,该公司对线损率高、线路电量大和线损率突变量大的环节开展重点分析,对个别线路进行了试点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改造中公司发现,变压器二次低压侧跨表窃电的防御还需完善、各类用户分类计量、产权分界、乱接私拉电线、维护失修等现象还需改进。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投入资金实行技改,把城区60台S7或SJ高耗能变压器更换为S11型节能型变压器,实现每年空载损耗降低20万千瓦时;针对城网10千伏、400伏主干线路截面小、载流量大的路段,更换改造横截面240平方毫米、120平方毫米的导线,改造城区居民一户一表,加装城网配变无功补偿装置,从而减少电量损失;引进了先进的专利技术设备,对低压计量装置进行改造,逐步实现了电力负荷系统的全面升级。引进的全电子式电表,比之前使用的机械式电表更加智能化,可以同时监测到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各项数据,成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有力帮手。
日常管理工作中,电力营销人员以线损统计分析结果指导用电检查工作,把日常检查、重点检查、目标检查三种方式与线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开创了线损管理的新做法、新举措。
调度自动化让一切尽在掌握中
“鼠标一点,电能负荷、运行故障等尽在掌握中。”沙县电网的有效运行,缘于调度自动化的广泛使用。
沙县电网是三明电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电网调度自动化成为现代电网调度的重要工具。沙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起步较早,1993年底公司同威海三利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一套系统;1999年,又在原系统基础上,采用济南积成电子系统实验所研制的iES-500系统,完成了一个主站与四个系统终端,实现第一座35千伏无人值守站郑湖变顺利投运;此后,公司多次“借梯上楼”,通过技改,实现110千伏洋坊变电站无人值守,把35千伏的城西变升级为11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莲花变),同时还接入用户变三座(110千伏大亚变、35千伏高科变、35千伏金古变),节省大量人力资源。
随着电网不断的发展和变电站数量的增加,2008年,沙县供电公司对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该主站系统采用基于SCADA/PAS一体化的开放式集成应用环境,是一个完全基于国际标准的、开放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应用环境。使用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具有先进的支撑平台,全面提升电网能量管理的水平。
新技术的应用,使沙县供电公司电网管理迈向了网络时代。自动化系统能及时将各变电站、电厂等到相关电流、电压、功率、力率、电量等模似量,开关的分、合状态以及主保护动作信号,中央信号屏有关事故、音响、灯光信号动作情况及时传入调度自动化网络,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达到遥测、遥信、遥调、遥控功能。在安全生产上,系统还能以不同的方式自动报警,提醒调度员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彻底改变电网调度“耳聋”、“眼瞎”状况,准确确定事故类型、地点、缩短停电和事故处理时间,防止线路和设备因超限造成损坏,提高了电网抗灾、防灾能力。
供需双赢的服务科技化
作为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至关重要。在工作中,沙县供电公司将科技融入到服务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服务为先的经营转变,保证供需双赢。
建设95598远端IP座席系统。去年5月全面通过验收的95598远端IP座席系统,该系统是集人工服务、自动语音、网站查询、短信订阅等功能在内的全天候实时电力客户服务信息平台,可以在24小时不间断向7万多电力客户提供业务受理、故障报修、信息查询、投诉举报等多项服务,平均接通率96.79%,居三明市各县公司首位;铃响三声接通率100%;报修回访率98.69%,抢修到达及时率95.8%,回访客户满意度100%,平均到岗时间26分56秒,平均抢修修复时间38分51秒。
在福建省山区县级供电企业中,该公司首家成立带电中心并能独立开展带电作业。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带电作业车及防护用品,将带电作业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取得了带电作业的资格,在业扩新装、排除线路故障及抢修工作中,积极推行带电作业,使大量线路和用户避免了停电,设备缺陷得到了消除,增加了供电量,减少了用户的停电损失,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此外,沙县供电公司作为农电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去年5月份率先上线输变电GPMS管理系统,完成办公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建设两套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配电GPMS管理系统的标准作业卡持续深化应用。管理系统的采用,可以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性,实现信息编辑浏览、统计分析、业务处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
当您走进沙县任何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值班人员都能在监控屏幕上看到您;
如果您想了解沙县某条输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您只要鼠标轻点“输变电管理系统”,所有数据一目了然;
如果您要与公司系统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同事联系,方便的OA系统可以让您保持时刻沟通……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发展,科技先行。近年来,福建省沙县供电公司牢固树立“科技强网、科技兴电”的战略思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全力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企业,有效提升电网运行能力和电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综合线损率降低0.23%的秘诀
综合线损率7.29%,比指标数降低0.23个百分点,其秘诀何在?在于科技降损。
沙县供电公司担负着县内11座变电站和数千公里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任务,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综合线损,是公司整体效益提高的“瓶颈”所在。
为此,沙县供电公司把实现电网一次设备无油化、二次设备电子化、检修维护状态化和电力负荷系统智能化,作为沙县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科技建设的目标。
早在三年前,针对公用线路损耗高的情况,该公司对线损率高、线路电量大和线损率突变量大的环节开展重点分析,对个别线路进行了试点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改造中公司发现,变压器二次低压侧跨表窃电的防御还需完善、各类用户分类计量、产权分界、乱接私拉电线、维护失修等现象还需改进。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投入资金实行技改,把城区60台S7或SJ高耗能变压器更换为S11型节能型变压器,实现每年空载损耗降低20万千瓦时;针对城网10千伏、400伏主干线路截面小、载流量大的路段,更换改造横截面240平方毫米、120平方毫米的导线,改造城区居民一户一表,加装城网配变无功补偿装置,从而减少电量损失;引进了先进的专利技术设备,对低压计量装置进行改造,逐步实现了电力负荷系统的全面升级。引进的全电子式电表,比之前使用的机械式电表更加智能化,可以同时监测到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各项数据,成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有力帮手。
日常管理工作中,电力营销人员以线损统计分析结果指导用电检查工作,把日常检查、重点检查、目标检查三种方式与线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开创了线损管理的新做法、新举措。
调度自动化让一切尽在掌握中
“鼠标一点,电能负荷、运行故障等尽在掌握中。”沙县电网的有效运行,缘于调度自动化的广泛使用。
沙县电网是三明电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电网调度自动化成为现代电网调度的重要工具。沙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起步较早,1993年底公司同威海三利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一套系统;1999年,又在原系统基础上,采用济南积成电子系统实验所研制的iES-500系统,完成了一个主站与四个系统终端,实现第一座35千伏无人值守站郑湖变顺利投运;此后,公司多次“借梯上楼”,通过技改,实现110千伏洋坊变电站无人值守,把35千伏的城西变升级为11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莲花变),同时还接入用户变三座(110千伏大亚变、35千伏高科变、35千伏金古变),节省大量人力资源。
随着电网不断的发展和变电站数量的增加,2008年,沙县供电公司对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该主站系统采用基于SCADA/PAS一体化的开放式集成应用环境,是一个完全基于国际标准的、开放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应用环境。使用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具有先进的支撑平台,全面提升电网能量管理的水平。
新技术的应用,使沙县供电公司电网管理迈向了网络时代。自动化系统能及时将各变电站、电厂等到相关电流、电压、功率、力率、电量等模似量,开关的分、合状态以及主保护动作信号,中央信号屏有关事故、音响、灯光信号动作情况及时传入调度自动化网络,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达到遥测、遥信、遥调、遥控功能。在安全生产上,系统还能以不同的方式自动报警,提醒调度员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彻底改变电网调度“耳聋”、“眼瞎”状况,准确确定事故类型、地点、缩短停电和事故处理时间,防止线路和设备因超限造成损坏,提高了电网抗灾、防灾能力。
供需双赢的服务科技化
作为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至关重要。在工作中,沙县供电公司将科技融入到服务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服务为先的经营转变,保证供需双赢。
建设95598远端IP座席系统。去年5月全面通过验收的95598远端IP座席系统,该系统是集人工服务、自动语音、网站查询、短信订阅等功能在内的全天候实时电力客户服务信息平台,可以在24小时不间断向7万多电力客户提供业务受理、故障报修、信息查询、投诉举报等多项服务,平均接通率96.79%,居三明市各县公司首位;铃响三声接通率100%;报修回访率98.69%,抢修到达及时率95.8%,回访客户满意度100%,平均到岗时间26分56秒,平均抢修修复时间38分51秒。
在福建省山区县级供电企业中,该公司首家成立带电中心并能独立开展带电作业。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带电作业车及防护用品,将带电作业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取得了带电作业的资格,在业扩新装、排除线路故障及抢修工作中,积极推行带电作业,使大量线路和用户避免了停电,设备缺陷得到了消除,增加了供电量,减少了用户的停电损失,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此外,沙县供电公司作为农电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去年5月份率先上线输变电GPMS管理系统,完成办公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建设两套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配电GPMS管理系统的标准作业卡持续深化应用。管理系统的采用,可以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性,实现信息编辑浏览、统计分析、业务处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