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供电公司:引入人才创新机制、打好人才“组合拳”
2007-12-20 15:37: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引言:人才是第一资源,地处西北的青海海北供电公司,像久旱盼甘霖一样,迫切渴望着人才。“何时能带出自己的队伍?”海北供电公司及公司领导班子深深的思索着……
理念创新育人才
时光进入2007年,海北公司在深思熟虑后适时提出了“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以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为重点,以尊重人、培养人、造就人为动力,以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的人才工作总体思路。”
公司领导班子认为人才工作既要“硬件”的投入,同时还要“软件”的保证。“帽子”留人、待遇留人,体现了用人机制的“硬件”,而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精神留人,则体现了用人机制的“软件”。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实现人才强企机制创新,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观念上的突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机制创新励人才
有了人才强企的战略,围绕盘活存量人才、开发实用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各类人才等人才资源转变的重点, 海北公司开始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进程。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按需所培”的原则,该公司建立完善了公司、单位(部门)、班组三级培训网络,制定了《海北供电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了各级各层职责,细化培训内容,考核要求,培训工作形成闭环管理。
实施技师聘用机制。为加强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引导和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自足本职、岗位成才,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2007年,公司制定《技师聘任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开展了公司首次技师聘任工作,从生产经营一线聘任了5名技师,实现了对公司技师评聘的动态管理和薪酬兑现,对于充分发挥技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带动企业技术水平全面提高,规范技师的职务聘任和聘后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建立导师带徒机制。为贯彻进一步落实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发挥高技能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大对新员工的培养力度,促进技能型员工尽快成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公司几经研讨,制定了《导师带徒实施办法(试行)》,既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又提出了具体的成长规划,建立完善了技能等级低员工的技能提升机制。仅2007年,公司送电、变电工区、四县公司、两所就有32对师徒签订了导师合同。目前,各对师徒运转情况良好。
推行新员工成才机制。近几年来,在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补充了大批的新员工,这些新员工的加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人员缺乏的局面。对此,公司十分重视新员工入职后的成长,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制定了新入职员工培训方案。对入职一年以上的新员工比照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据此了解掌握其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为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新员工也切身感受到,公司从他们入职第一天就被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所包围,纷纷表示,将不辜负公司期望,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苦练本领,早日成为公司可用之才。
培训创新益人才
海北公司认为,培训方式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的成败,以往传统的培训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要实现人才强企,必须要实现培训形式的创新,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全面轮训常抓不懈。2007年,海北供电公司选派各类人员参加省公司及公司组织的涉及管理、营销、生产、经营各类培训65项,参培1314人次(其中外出培训304人次),全员培训率为92.33%;农电工参加各类培训320人次,培训率为89%。培训率同比增长了5.2个百分点,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定单式培训的创新。2007年初,随着330千伏明珠输变电工程即将投运,海北电网即将跨入超高压、大容量的电网行列,使得运行操作越来越复杂,而对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建立一支适应电网不断发展需求的高效的变电运行人员队伍,摆在了公司领导面前。为此,公司创新性提出培训新思路,从110千伏变电所中抽调精兵强将开展了定单式培训。这种理论学习(仿真培训)-现场学习指导-编制规程(修订、交流)与实践的培训使整个过程增强了互动性,寓教于乐,运行人员开放了心态并合谐了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复训培训方式的创新。在参加省公司技能比武后,公司及时对参赛情况进行总结,查找差距。针对现有变电运行值班员技能素质参差不齐,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普遍偏低等问题,在110kv以上的变电人员中间开展全封闭复训。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有了这样的环境,能不赢得人才的心?能不赢得人才的信任?
环境创新聚人才
理念创新育人才
时光进入2007年,海北公司在深思熟虑后适时提出了“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以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为重点,以尊重人、培养人、造就人为动力,以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的人才工作总体思路。”
公司领导班子认为人才工作既要“硬件”的投入,同时还要“软件”的保证。“帽子”留人、待遇留人,体现了用人机制的“硬件”,而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精神留人,则体现了用人机制的“软件”。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实现人才强企机制创新,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观念上的突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机制创新励人才
有了人才强企的战略,围绕盘活存量人才、开发实用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各类人才等人才资源转变的重点, 海北公司开始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进程。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按需所培”的原则,该公司建立完善了公司、单位(部门)、班组三级培训网络,制定了《海北供电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了各级各层职责,细化培训内容,考核要求,培训工作形成闭环管理。
实施技师聘用机制。为加强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引导和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自足本职、岗位成才,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2007年,公司制定《技师聘任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开展了公司首次技师聘任工作,从生产经营一线聘任了5名技师,实现了对公司技师评聘的动态管理和薪酬兑现,对于充分发挥技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带动企业技术水平全面提高,规范技师的职务聘任和聘后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建立导师带徒机制。为贯彻进一步落实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发挥高技能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大对新员工的培养力度,促进技能型员工尽快成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公司几经研讨,制定了《导师带徒实施办法(试行)》,既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又提出了具体的成长规划,建立完善了技能等级低员工的技能提升机制。仅2007年,公司送电、变电工区、四县公司、两所就有32对师徒签订了导师合同。目前,各对师徒运转情况良好。
推行新员工成才机制。近几年来,在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补充了大批的新员工,这些新员工的加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人员缺乏的局面。对此,公司十分重视新员工入职后的成长,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制定了新入职员工培训方案。对入职一年以上的新员工比照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据此了解掌握其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为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新员工也切身感受到,公司从他们入职第一天就被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所包围,纷纷表示,将不辜负公司期望,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苦练本领,早日成为公司可用之才。
培训创新益人才
海北公司认为,培训方式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的成败,以往传统的培训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要实现人才强企,必须要实现培训形式的创新,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全面轮训常抓不懈。2007年,海北供电公司选派各类人员参加省公司及公司组织的涉及管理、营销、生产、经营各类培训65项,参培1314人次(其中外出培训304人次),全员培训率为92.33%;农电工参加各类培训320人次,培训率为89%。培训率同比增长了5.2个百分点,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定单式培训的创新。2007年初,随着330千伏明珠输变电工程即将投运,海北电网即将跨入超高压、大容量的电网行列,使得运行操作越来越复杂,而对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建立一支适应电网不断发展需求的高效的变电运行人员队伍,摆在了公司领导面前。为此,公司创新性提出培训新思路,从110千伏变电所中抽调精兵强将开展了定单式培训。这种理论学习(仿真培训)-现场学习指导-编制规程(修订、交流)与实践的培训使整个过程增强了互动性,寓教于乐,运行人员开放了心态并合谐了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复训培训方式的创新。在参加省公司技能比武后,公司及时对参赛情况进行总结,查找差距。针对现有变电运行值班员技能素质参差不齐,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普遍偏低等问题,在110kv以上的变电人员中间开展全封闭复训。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有了这样的环境,能不赢得人才的心?能不赢得人才的信任?
环境创新聚人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