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电力教育培训中心流动实训
2007-08-08 14:06:4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听说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流动实训车”正在丰都供电公司开展培训,7月24日,记者驱车近3小时前去看个究竟。
下午2时许,记者在丰都供电公司大院下车。只见一辆大卡车停放大院一隅,车厢板展开,形成一个硕大的舞台,足够举办一场文艺演出。一群身着工装的人在平台上围站一起比划着讨论着。走近一看,是教培中心老师在给学员上装表接电原理和技能课,青志明老师和周飞老师正在分组给学员讲解如何查找错误接线。
这是一辆由货车车厢搭建起来的实训平台,约63平方米,可以避阳遮雨。平台就是教室,十来台综合实训柜整齐摆放,足够20人同时操作。这就是教培中心在全国首家开创的“流动实训车”,被基层单位誉为“流动的生产现场”,疑难问题的“实验室”,技能提升的“加油站”。
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围绕新时期电力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不断开拓创新,进行培训项目开发和专业学科建设,探索出许多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培训的新路子。他们联合江北供电局等4家供电局及供电公司30多名工程师、教师和技术工人共同开发了“流动实训车”培训平台,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为重庆电力公司系统两万多名一线电力职工搭建了一个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助推成才的移动平台;为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尽快提高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扭转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做出了特殊贡献。
送技能下基层
在“送文化下乡”的启发下,教培中心首家开创了“流动实训车”技能培训的模式。将“流动舞台车”改装为教学平台,开发出多功能的综合实训柜,将传统模式需多个实训柜及多种设备才能实现培训集为一体。哪里需要技能培训,教培中心的老师就把“流动实训车”开到那里,把以前只能在教培中心实训教室里完成的技能培训搬到了现场,在“流动实训车”上通过单元模块的组合就能完成安全、用电、配电及安装、检修等电力企业多项工种的技能培训,解决了以前教培中心老师到基层单位只能靠讲理论或做演示来授课,学员感觉不直观、比较空洞的缺点。
目前,该平台包括四大部分技能培训:虚拟负荷电源装置、错误接线模拟装置、配网线路及设备故障模拟装置和员工技能提升应用系统。其中“虚拟负荷电源装置”已于2007年4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错误接线模拟装置”和“配电线路故障模拟装置”两项创新技术的专利正在申报中。
丰都供电公司培训现场,青志明老师给学员讲解如何利用错误接线模拟装置检测错误的接线。课后,青老师意犹未尽地对记者说:“以前要在黑板上画很多次相量图来分析错误的接线方式,讲得又多,学员还不一定能理解;现在,只要通过装置演示一遍,学员就能找到并理解错误,十分直观。与学员的交流也常常会反过来促进我们自身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解答学员现场提出来的问题,我们必须去学习、去钻研,我们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所以,这车也是培养老师的平台。”
“我是丰都供电公司安全配网工杨向东”,一名学员看到记者,马上凑了过来,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地吐出来,“以前的培训是讲的书本上的,写在黑板上的,理解起来很困难,即使当时学懂了也会很快忘掉。现在上课又有理论又有实践,只要通过操作,很容易就上手了。学得懂、用得上,我们都愿意学。在这里学一天胜读十年书呀!”
丰都供电公司培训专责鲁桂良说:“‘流动实训车’是一种新的培训手段。以前的理论培训空洞、无趣;采用这种培训方式既生动又具体。老师在上面边讲边操作,学员在下面边学边操作,基础不好的学员能很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工作中的难点暴露出来,老师针对性地讲解,学员可以立即加以改进,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希望以后能多开展这种形式的培训项目。”
“基层单位欢迎你们”
教培中心经过调研,算了这么一笔帐:重庆市电力公司有12个供电局和23个供电公司,其中多数供电公司远离重庆主城区。“流动实训车”培训能力约为每年1000―1500人,职业技能鉴定每年为1000―1500人。供电公司每送1人到位于九龙坡区的教培中心学习5天,平均差旅费和住宿费需每人1000元以上;职业技能鉴定,需每人600元以上。实施现场培训和考核,重庆市电力公司系统每年可直接节约经费160万元。“流动实训车”的培训模式不仅效果好,而且为基层单位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培训经费,受到基层单位领导的欢迎和重视。
听说记者来了,丰都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余兴江兴冲冲地来到现场,要“说几句”。他说:“‘流动实训车’的培训模式非常好,既有利于学员理解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的
下午2时许,记者在丰都供电公司大院下车。只见一辆大卡车停放大院一隅,车厢板展开,形成一个硕大的舞台,足够举办一场文艺演出。一群身着工装的人在平台上围站一起比划着讨论着。走近一看,是教培中心老师在给学员上装表接电原理和技能课,青志明老师和周飞老师正在分组给学员讲解如何查找错误接线。
这是一辆由货车车厢搭建起来的实训平台,约63平方米,可以避阳遮雨。平台就是教室,十来台综合实训柜整齐摆放,足够20人同时操作。这就是教培中心在全国首家开创的“流动实训车”,被基层单位誉为“流动的生产现场”,疑难问题的“实验室”,技能提升的“加油站”。
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围绕新时期电力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不断开拓创新,进行培训项目开发和专业学科建设,探索出许多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培训的新路子。他们联合江北供电局等4家供电局及供电公司30多名工程师、教师和技术工人共同开发了“流动实训车”培训平台,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为重庆电力公司系统两万多名一线电力职工搭建了一个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助推成才的移动平台;为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尽快提高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扭转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做出了特殊贡献。
送技能下基层
在“送文化下乡”的启发下,教培中心首家开创了“流动实训车”技能培训的模式。将“流动舞台车”改装为教学平台,开发出多功能的综合实训柜,将传统模式需多个实训柜及多种设备才能实现培训集为一体。哪里需要技能培训,教培中心的老师就把“流动实训车”开到那里,把以前只能在教培中心实训教室里完成的技能培训搬到了现场,在“流动实训车”上通过单元模块的组合就能完成安全、用电、配电及安装、检修等电力企业多项工种的技能培训,解决了以前教培中心老师到基层单位只能靠讲理论或做演示来授课,学员感觉不直观、比较空洞的缺点。
目前,该平台包括四大部分技能培训:虚拟负荷电源装置、错误接线模拟装置、配网线路及设备故障模拟装置和员工技能提升应用系统。其中“虚拟负荷电源装置”已于2007年4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错误接线模拟装置”和“配电线路故障模拟装置”两项创新技术的专利正在申报中。
丰都供电公司培训现场,青志明老师给学员讲解如何利用错误接线模拟装置检测错误的接线。课后,青老师意犹未尽地对记者说:“以前要在黑板上画很多次相量图来分析错误的接线方式,讲得又多,学员还不一定能理解;现在,只要通过装置演示一遍,学员就能找到并理解错误,十分直观。与学员的交流也常常会反过来促进我们自身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解答学员现场提出来的问题,我们必须去学习、去钻研,我们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所以,这车也是培养老师的平台。”
“我是丰都供电公司安全配网工杨向东”,一名学员看到记者,马上凑了过来,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地吐出来,“以前的培训是讲的书本上的,写在黑板上的,理解起来很困难,即使当时学懂了也会很快忘掉。现在上课又有理论又有实践,只要通过操作,很容易就上手了。学得懂、用得上,我们都愿意学。在这里学一天胜读十年书呀!”
丰都供电公司培训专责鲁桂良说:“‘流动实训车’是一种新的培训手段。以前的理论培训空洞、无趣;采用这种培训方式既生动又具体。老师在上面边讲边操作,学员在下面边学边操作,基础不好的学员能很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工作中的难点暴露出来,老师针对性地讲解,学员可以立即加以改进,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希望以后能多开展这种形式的培训项目。”
“基层单位欢迎你们”
教培中心经过调研,算了这么一笔帐:重庆市电力公司有12个供电局和23个供电公司,其中多数供电公司远离重庆主城区。“流动实训车”培训能力约为每年1000―1500人,职业技能鉴定每年为1000―1500人。供电公司每送1人到位于九龙坡区的教培中心学习5天,平均差旅费和住宿费需每人1000元以上;职业技能鉴定,需每人600元以上。实施现场培训和考核,重庆市电力公司系统每年可直接节约经费160万元。“流动实训车”的培训模式不仅效果好,而且为基层单位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培训经费,受到基层单位领导的欢迎和重视。
听说记者来了,丰都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余兴江兴冲冲地来到现场,要“说几句”。他说:“‘流动实训车’的培训模式非常好,既有利于学员理解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