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农电系统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效果
2007-07-20 11:56:38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本报德州讯 (王昌禄 马建国)近日,在山东省安委会、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山东省第二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大赛中,乐陵供电公司的许彬、夏津供电公司的刘建分别代表集团公司和德州市参加比赛,双双荣获第一名,并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另有3名职工分别荣获个人二等奖及“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这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与德州供电公司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加大农电培训力度,提高农电员工素质密不可分。
近年来,德州供电公司围绕“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树立全新的培训思想和理念,力求打造一支“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结构合理、服务优质”的高素质农电工队伍。他们着力加强农电培训基地建设,使其成为农电工成长的“摇篮”。分别在德州、夏津建设了农电工培训基地和中心,先后对教学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投资110万元建成模拟变电站两座,使农电员工有了提高素质的“好去处”。在此基础上,认真探索创新培训基地教育模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实用技能、适应岗位的专业训练为主,辅之以理论培训,对安全、服务、营销等7个专业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和训练,使每一岗位的员工掌握农电各专业工作技能,着重培养一专多能的知识型员工。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县供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用电检查等专业培训班9期,培训人数达410人次,完成了全市1067名供电员工的轮训任务。有7个县市分别开展了农电员工技能操作竞赛和不同专业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同时,他们采取“借水行舟”的策略,充分利用有关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模式,根据需求提出专业设置方案,对农电工进行定位培养。他们还鼓励农电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全方位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如夏津供电公司启动“百名管理人员赴清华深造”工程,他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依托清华大学雄厚的工商管理培训资源,以联合办学、集中培训、分期送培的方式,分10批对100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深造。
德州供电公司还将农电培训工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年初制定详细的培训工作计划,逐级加以落实。他们落实奖励政策,把农电员工的技术水平、培训成绩与工资奖金、医疗保险的基数挂钩,打破固定工和农电工的界限,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今年以来,通过培训选拔和技术比武,共有11名农电工走上供电所所长等管理岗位,1名农电工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近年来,德州供电公司围绕“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树立全新的培训思想和理念,力求打造一支“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结构合理、服务优质”的高素质农电工队伍。他们着力加强农电培训基地建设,使其成为农电工成长的“摇篮”。分别在德州、夏津建设了农电工培训基地和中心,先后对教学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投资110万元建成模拟变电站两座,使农电员工有了提高素质的“好去处”。在此基础上,认真探索创新培训基地教育模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实用技能、适应岗位的专业训练为主,辅之以理论培训,对安全、服务、营销等7个专业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和训练,使每一岗位的员工掌握农电各专业工作技能,着重培养一专多能的知识型员工。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县供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用电检查等专业培训班9期,培训人数达410人次,完成了全市1067名供电员工的轮训任务。有7个县市分别开展了农电员工技能操作竞赛和不同专业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同时,他们采取“借水行舟”的策略,充分利用有关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模式,根据需求提出专业设置方案,对农电工进行定位培养。他们还鼓励农电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全方位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如夏津供电公司启动“百名管理人员赴清华深造”工程,他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依托清华大学雄厚的工商管理培训资源,以联合办学、集中培训、分期送培的方式,分10批对100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深造。
德州供电公司还将农电培训工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年初制定详细的培训工作计划,逐级加以落实。他们落实奖励政策,把农电员工的技术水平、培训成绩与工资奖金、医疗保险的基数挂钩,打破固定工和农电工的界限,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今年以来,通过培训选拔和技术比武,共有11名农电工走上供电所所长等管理岗位,1名农电工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