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电力局职工培训效果显著
2007-04-26 09:32:1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陕西省黄陵电力局 王宏涛
2006年以来,面对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陕西省黄陵电力局结合本局实际,积极实施“科教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为载体,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活动,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以全面提升我局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4月24日召开的延安供电局2007年度培训工作会上,再喜获培训工作“先进集体”,为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不断提升基层一线员工的安全技术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促使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该局制定了五项重点措施:一是统一思想,及时制定员工长远培训计划:“对基层一线生产员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是该局局长郭宏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创争”活动开展伊始,该局领导就积极深入基层一线经过调研的论证后,清醒的认识到人才是企业之本,人才兴则企业兴,并以战略的眼光和对企业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在广泛征询员工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该局《“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和《2006年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二是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对症下药,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该局共有农电员工97人,其中在生产一线的就达81人之多,所占一线员工的78%。由于农电员工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山区,虽经多次集中培训但仍存在整体业务技术素质低下,远远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该局及时确定了2006年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提出,首先要以抓好农电员工业务技术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力争使其在1―2年内至少达到“会干活,不出事”的目标。并及时从农电工中抽调了一名理论知识丰富,业务技术过硬农电工担任农电培训专责,主要给全局农电工面对面讲解理论知识、手把手传授业务技能。其次,创造一切机会加强对基层班所长的业务技能培训。三是健全规章制度,夯实人员责任:为了确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够取得实效,该局根据工作需要先后编制下发了《黄陵电力局农电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和《黄陵电力局基层班所图书管理规定》,明确了人员职责及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基层班所的培训教材的存放与管理。另外,为了随时掌握员工个人的教育培训情况,检测培训效果,又修订完善了《黄陵电力局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并结合“创争”活动中的“学分制管理办法”,对培训不合格的个人、班所严格考核,促使了该局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既完善了职工素质工程的实施手段,又使企业育人用人机制逐步清晰起来,学习型企业的框架初具规模,推动了员工培训活动由活动型向机制性的转变。四是革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实效:为了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矛盾,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要求培训专责“下基层、到班所、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方式为主,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一线职工培训难的问题。全年,举办集中培训班5期,培训专责下基层63次,共计培训人数612人次,培训总课时659小时,全员培训率达到94.3%。由于工作中措施得当,从而使员工业务素质与加快企业发展得以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以学习促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创造了一个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的良好内部环境,形成了学习工作互为动力的良性循环,在今年延安供电局第六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中,该我局包揽了第一、二名;在延安供电局第五届农电业务技能和优质服务竞赛中再次蝉联团体第一。五是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为了真正提升基层员工的自学能力,9月份该局投资5149元给基层班所购买了9套63本非常实用的《农电配网营业工培训教材》,近日,又再次投资1.1万余元,配置了以《如何当好班组长》、《供电所所长岗位培训教材》、《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等为主的4类37种822本图书。图书的配备既方便了一线员工的自学与培训,又愉悦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此举受到了基层一线员工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该局又积极投资18万余元建起150平米的职工培训基地一座,是员工告别了租赁培训场地的历史。
通过培训,提高了员工整体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员工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同时也提供共同交流,开拓视野和增长知识机会,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观念转变的目的,为该局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以来,面对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陕西省黄陵电力局结合本局实际,积极实施“科教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为载体,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活动,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以全面提升我局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4月24日召开的延安供电局2007年度培训工作会上,再喜获培训工作“先进集体”,为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不断提升基层一线员工的安全技术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促使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该局制定了五项重点措施:一是统一思想,及时制定员工长远培训计划:“对基层一线生产员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是该局局长郭宏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创争”活动开展伊始,该局领导就积极深入基层一线经过调研的论证后,清醒的认识到人才是企业之本,人才兴则企业兴,并以战略的眼光和对企业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在广泛征询员工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该局《“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和《2006年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二是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对症下药,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该局共有农电员工97人,其中在生产一线的就达81人之多,所占一线员工的78%。由于农电员工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山区,虽经多次集中培训但仍存在整体业务技术素质低下,远远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该局及时确定了2006年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提出,首先要以抓好农电员工业务技术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力争使其在1―2年内至少达到“会干活,不出事”的目标。并及时从农电工中抽调了一名理论知识丰富,业务技术过硬农电工担任农电培训专责,主要给全局农电工面对面讲解理论知识、手把手传授业务技能。其次,创造一切机会加强对基层班所长的业务技能培训。三是健全规章制度,夯实人员责任:为了确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够取得实效,该局根据工作需要先后编制下发了《黄陵电力局农电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和《黄陵电力局基层班所图书管理规定》,明确了人员职责及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基层班所的培训教材的存放与管理。另外,为了随时掌握员工个人的教育培训情况,检测培训效果,又修订完善了《黄陵电力局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并结合“创争”活动中的“学分制管理办法”,对培训不合格的个人、班所严格考核,促使了该局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既完善了职工素质工程的实施手段,又使企业育人用人机制逐步清晰起来,学习型企业的框架初具规模,推动了员工培训活动由活动型向机制性的转变。四是革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实效:为了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矛盾,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要求培训专责“下基层、到班所、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方式为主,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一线职工培训难的问题。全年,举办集中培训班5期,培训专责下基层63次,共计培训人数612人次,培训总课时659小时,全员培训率达到94.3%。由于工作中措施得当,从而使员工业务素质与加快企业发展得以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以学习促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创造了一个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的良好内部环境,形成了学习工作互为动力的良性循环,在今年延安供电局第六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中,该我局包揽了第一、二名;在延安供电局第五届农电业务技能和优质服务竞赛中再次蝉联团体第一。五是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为了真正提升基层员工的自学能力,9月份该局投资5149元给基层班所购买了9套63本非常实用的《农电配网营业工培训教材》,近日,又再次投资1.1万余元,配置了以《如何当好班组长》、《供电所所长岗位培训教材》、《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等为主的4类37种822本图书。图书的配备既方便了一线员工的自学与培训,又愉悦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此举受到了基层一线员工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该局又积极投资18万余元建起150平米的职工培训基地一座,是员工告别了租赁培训场地的历史。
通过培训,提高了员工整体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员工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同时也提供共同交流,开拓视野和增长知识机会,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观念转变的目的,为该局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