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抄表巡线
本网讯 抄表员张晓林,顺着山路,飞快的骑着摩托,后轮扬起的灰尘,甚至让他闻到了一些刺鼻的呛味。然而,他却仍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急速前行。远处的乌云,已经压满天际,而他必须在下雨之前,赶到最近的一个村寨,今天,是抄表日,也是他回家探亲的日子。
张晓林已经不记得这条只能人驮马扛的山路自己已经走过第几回了,当2000年,小百户农电管理站成立的那会,他就被村委会作为第一批村电工推荐到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一晃,已是15年了,他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经验老道的抄表员。
张晓林的家就在陡坡村委会。虽是区区500多户人家,可张晓林每次都要用5天的时候。一路顺道经过4个自然村,陡坡一条线再深入下去,有另外的3个自然村,其中就包括了宜良、马龙、陆良三地交界处的杨梅山,那里虽然只有17户人家,也是陆良最后的一个无电人口通电的村寨,然而就为了这17户,他已经在这过了15载的岁末寒暑。“山大,每次抄表不是人骑车,是车骑人。直上直下的大坡足足有40度,人得四脚四手的爬上去。” 张晓林似乎是略带笑意轻描淡写的自侃道。
进山,到处都是密林。繁茂的灌木几乎漫过头顶,摩托车只能歇在最近的老母寨里,徒步前行。老母寨步行到杨梅山,一个来回虽说只有5公里,但一个来回起码得花掉他一天的功夫。张晓林说:“坡太陡,路难行,去抄一次表就当成是一次户外登山了。但如果赶上雷雨天气。你才知道什么是举步维艰,泥巴可以把整个小腿肚给包起来。”
然而不管路怎么难行,对于张晓林来说,却有着不同的乐趣。之前也对抄表片区调换过,但新去的抄表员路不熟,一个报修从供电所赶到表报修点,就起码得3个小时路程,而且还要在他没走错岔道的前提下。最后所里面才统一征求意见,又把张晓林给换了回去。
“我负责的7个自然村,总共有500多户。这么多年下来没有一个人是不认识我的,我也对每个家的人员近况掌握的一清二楚,不是说了吹的,我甚至比一个村委会书记更认得那些人的行踪。”
山里人朴实,他们对张晓林也很信任,所以这么多年从没有发生过因欠电费,而拖长类账的情况。张晓林说这些的时候神情十分的轻松。他抿了抿嘴,说:“只是有一次,我去清理树障把本村的一个老头给得罪了,因为进村的唯一一条400伏线路,经过了他家茂密的竹林,竹子生长速度快,经过多次协商,都没达成一致,我只能把村委书记给搬了出来。”最后,竹子虽然砍了,老头也起码有三四个月不曾搭理张晓林,电费也赖着不交,硬要把电费抵成竹子的赔偿款。
张晓林说,抄表,是个苦差事,但在我和和他们打交道的这十多年中,也和他们成了兄弟和朋友。
“目前这条线路老化太严重了!” 张晓林说这些的时候,无助地挠了挠头,“杨梅山只经历过1994年一次农网改造升级,而且用的都是别的地方拆下来的老线,基本上都是70年代的了,可那时候老百姓只盼着能早一日通上电,再难的山路,他们都把线和龙门杆运到了规划的位置,电通了,我也深深地被老百姓的淳朴和善良打动了。”之后在抄表的过程中,虽然说杨梅山都是彝族,有不同的风俗,但是他们从来没为难过张晓林这个汉人。“现在,我就盼着农网改造能尽快,落实到这几个村寨,让他们能够享受真正优质可靠的电源。”(陈昕林)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