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心中的“电管家”――记贵州松桃局乌罗供电所副所长李勇
2008-09-28 13:36:4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田杰
在贵州松桃供电局乌罗供电所有这样一名副所长,他承担着二乡一镇月供电量达190万千瓦时,40余家中小企业,170多个台区5万多人口的生产生活的供电任务。从20007年开始他沉下基层从事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以来,虽然时间不长,为了履行职责,他却踏遍了辖区内的山山水水,走遍村村寨寨,行程达一万多公里,解决生产问题数十件,处理故障上百起,巡查线路上千条(次),人们亲切称他为“电管家”。他就是松桃供电局乌罗供电所主管生产的副所长――李勇。
有着“电管家”美称的李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员工。别看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可干起活来却是一股子“拼命三郎”冲劲,管起事来却一本正经说一不二。因为组织的需要,他从条件环境优越的县城调至偏乡僻壤的山沟里,尽管条件恶劣毫无怨言。因为职责,他可以爬上杆塔一干就是十来个小时不下马;因为工作,他还可以牺牲一切公体时间,废寝忘食的钻研业务,学习知识技能武装自己。一个默默无闻的一线工人,被提拔到生产管理岗位,成长为一名主管生产的副所长,在这其中他经历了许多坎坷历程。
1988年,高中毕业的他踏进了供电企业,吃起了电力饭,刚参加工作的他是一个实打实干的“电盲”,对电的知识一窍不通,工作十分吃力。但他不服输,跟着老师学,默默牢记每一个操作细节暗暗掌握每一道工序流程。他还悄悄躲在单位的角落里学起理论知识,从最根本的电力知识学起,从基础的管理工作做起。很快,他由一个电盲变成了有理论知识,有实际操作技能的电管家。在2007年全局乡镇供电所所长公开竟聘中,脱颖而出,从此,正式成为那次走上领导岗位佼佼者。
2008年,县局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开始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新的工作标准让李勇同志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他结合山区特点和管理实际,对供电规划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布局,改进电网落后运行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实绩。2008年4月底,他致力于打造坚强电网,改扩线路30多条,总长20余千米,为企业、居民生活提供了用电保障。所里的售电量增多了,线损指标下降了,厂矿居民实惠了,企供实现双赢了。
李勇不仅重视生产管理,还特别富有职业责任感,他在日记中记着一句话“服务是电力人的天职,而提升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剂”。为此,他一直把做好事服好务当着自己工作的准则,换位思考,从用户的角度做好电力服务的工作,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赢得了广大用户一片赞许。
2008年8月27日夜晚,雷鸣电闪,瓢泼大雨满天而下,太丰锰业公司打来求助电话,报告停电了。睡梦中的李勇被电话铃声惊醒,太丰锰业公司是该所重要客户,从事锰矿开采加工业务,年用电量200万千瓦时。要紧的是如果停电,该公司的多条井矿巷道将会被洪水倒灌,威胁着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给企业也会造成不可估计的重大财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李勇来不及多想,匆忙穿衣起床,立即通知已回家的抢修班人员汇集到所里,备齐工具材料,马不停蹄的开赴事故现场。
赶到现场时,已是深夜十一点,雨仍在下个不停。李勇二话不说,立即冲进雨中,经过一翻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原来是因为瓷瓶被雷电击穿,大雨导致导线短路而停电。处理这样的故障要是在白天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可要想在那种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处理起来难度却不小。但李勇没有退缩,他叫职工借来两只强光手电筒,艰难地将备用材料运至电杆上,开始作业。雨水淋湿了他的头发,顺着脸颊流进眼睛里,他顾不得擦一擦,冷风吹得他直打颤,他也顾不上息一息。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操作,最后一道工序终于完成。此时,他下意识的看了一下表,时间指向了凌晨1点23分。后经合闸送电一次性成功,太丰锰业公司又恢复了供电,他的脸上露出了疲惫而快乐的微笑。
这只不过是李勇感人故事的一滴,也是他从事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他是一位普通的一线员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却以自己点滴行动彰显出一位电力人的光彩形象和人格魅力。
在贵州松桃供电局乌罗供电所有这样一名副所长,他承担着二乡一镇月供电量达190万千瓦时,40余家中小企业,170多个台区5万多人口的生产生活的供电任务。从20007年开始他沉下基层从事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以来,虽然时间不长,为了履行职责,他却踏遍了辖区内的山山水水,走遍村村寨寨,行程达一万多公里,解决生产问题数十件,处理故障上百起,巡查线路上千条(次),人们亲切称他为“电管家”。他就是松桃供电局乌罗供电所主管生产的副所长――李勇。
有着“电管家”美称的李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员工。别看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可干起活来却是一股子“拼命三郎”冲劲,管起事来却一本正经说一不二。因为组织的需要,他从条件环境优越的县城调至偏乡僻壤的山沟里,尽管条件恶劣毫无怨言。因为职责,他可以爬上杆塔一干就是十来个小时不下马;因为工作,他还可以牺牲一切公体时间,废寝忘食的钻研业务,学习知识技能武装自己。一个默默无闻的一线工人,被提拔到生产管理岗位,成长为一名主管生产的副所长,在这其中他经历了许多坎坷历程。
1988年,高中毕业的他踏进了供电企业,吃起了电力饭,刚参加工作的他是一个实打实干的“电盲”,对电的知识一窍不通,工作十分吃力。但他不服输,跟着老师学,默默牢记每一个操作细节暗暗掌握每一道工序流程。他还悄悄躲在单位的角落里学起理论知识,从最根本的电力知识学起,从基础的管理工作做起。很快,他由一个电盲变成了有理论知识,有实际操作技能的电管家。在2007年全局乡镇供电所所长公开竟聘中,脱颖而出,从此,正式成为那次走上领导岗位佼佼者。
2008年,县局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开始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新的工作标准让李勇同志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他结合山区特点和管理实际,对供电规划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布局,改进电网落后运行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实绩。2008年4月底,他致力于打造坚强电网,改扩线路30多条,总长20余千米,为企业、居民生活提供了用电保障。所里的售电量增多了,线损指标下降了,厂矿居民实惠了,企供实现双赢了。
李勇不仅重视生产管理,还特别富有职业责任感,他在日记中记着一句话“服务是电力人的天职,而提升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剂”。为此,他一直把做好事服好务当着自己工作的准则,换位思考,从用户的角度做好电力服务的工作,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赢得了广大用户一片赞许。
2008年8月27日夜晚,雷鸣电闪,瓢泼大雨满天而下,太丰锰业公司打来求助电话,报告停电了。睡梦中的李勇被电话铃声惊醒,太丰锰业公司是该所重要客户,从事锰矿开采加工业务,年用电量200万千瓦时。要紧的是如果停电,该公司的多条井矿巷道将会被洪水倒灌,威胁着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给企业也会造成不可估计的重大财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李勇来不及多想,匆忙穿衣起床,立即通知已回家的抢修班人员汇集到所里,备齐工具材料,马不停蹄的开赴事故现场。
赶到现场时,已是深夜十一点,雨仍在下个不停。李勇二话不说,立即冲进雨中,经过一翻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原来是因为瓷瓶被雷电击穿,大雨导致导线短路而停电。处理这样的故障要是在白天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可要想在那种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处理起来难度却不小。但李勇没有退缩,他叫职工借来两只强光手电筒,艰难地将备用材料运至电杆上,开始作业。雨水淋湿了他的头发,顺着脸颊流进眼睛里,他顾不得擦一擦,冷风吹得他直打颤,他也顾不上息一息。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操作,最后一道工序终于完成。此时,他下意识的看了一下表,时间指向了凌晨1点23分。后经合闸送电一次性成功,太丰锰业公司又恢复了供电,他的脸上露出了疲惫而快乐的微笑。
这只不过是李勇感人故事的一滴,也是他从事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他是一位普通的一线员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却以自己点滴行动彰显出一位电力人的光彩形象和人格魅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