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供电孙华国:平凡岗位写人生
2008-07-14 15:09:3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王德成 郑宝元
孙华国,今年44岁,江苏宝应供电公司范水供电所技术员。自1984年3月参加农电工作以来,25年如一日,默默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绩书写人生,用行动履行着一切为了工作的诺言。
2004年5月,宝应供电公司营销管理系统和农电管理系统开始建立,孙华国要做的事就是负责将范水供电所服务区内的2.6万多个用电客户的用电信息,全镇412台配电变压器的基础台账,以及690多公里高、低压线路杆线等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
为了尽快、顺利地完成此项工作,他和同事们一干就是30多天,尽管供电所离他家不到1公里,可他一天也没有回家吃过饭,每天都坚持干到深夜一点多钟才回家,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4小时以上。
5月25日,由于长时间疲劳工作的他,加之运动少,肠结粘病开始复发,疼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但他却没有向任何人说一声,自己一个人弯着腰、捂着肚子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幸亏他去的及时,不然就会出现肠穿孔,后果将不堪设想,叮嘱要他千万要注意休息。他表面是答应了,可等打完吊针后,他就催着医生开了点药,便又回到所里继续工作。之后,他一天假也未请过。
2007年6月中旬正是农村小麦收割期间,恰好范水供电所开展第二批农村低压接户线改造工程。白天,孙华国和同事们一道,奋战在施工第一线;晚上,当别人离开工地往家里赶时,他却往所里赶,他要把当天所有接户线已改造结束的用户客户的信息全部录入营销系统才回家。眼看着别人家里的麦子早已收割完,可他家地里的麦子早已焦黄,并开始炸粒,妻子便多次打电话要他回家帮一帮,可他嘴上是答应了,身子影却始终在供电所里外奔走,没办法,妻子只好与年过七旬的老母亲将4、5亩麦田的粮食自个儿收完了。对此,孙国华至今仍感到有点歉疚。
妻子本以为他白天工作忙,晚上总该有时间回来帮帮她吧,谁知自他走上供电所技术员岗位后,更是顾不了家了,有时一连几天都见不到他的影子。没办法,妻子只好忍痛割爱,将家中使用多年的一套豆制品制作机械低价给变卖了。同事们听说做豆制品在当地出了名的他,竟然将机械给卖了,都不解的问他:“你傻不傻呀?每月拼命地工作,最多也只能挣1000多元,你要是每天能回家帮帮忙,可以净挣150多元,一个月下来就是4000多元啊!”孙华国听后只是笑一笑,什么也没说。
2007年7月10日,由于连续几天强降雨,宝应湖水位不断上涨,致使环湖金宝圩路段突然决口,360余户居民房屋被洪水围困,3台配电变压器和7.32公里长的低压线路十万火急。孙华国同志闻讯后,顾不上吃一口饭,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一边迅速查勘灾情,一边组织员工展开抢险保电工作。同时,为了确保金宝圩大堤抢险照明用电和灾民生活用电,白天,他与同事们一道帮助当地灾民架设临时电源线路,晚上,他则在抗洪大堤决口处守护着柴油发电机,为抢险武警官兵提供照明。
就这样,他和同事们在金宝圩大堤上一呆就是四、五天,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睡过一次安稳觉。口干了,就喝一口凉水,肚子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困了,就倒在路边的草垛上打个顿,直到大堤决口合拢,抗洪抢险保电工作全面结束才离开现场。
今年3月份,宝应供电公司启动了城镇低压接户线改造工程,范水供电所要完成3200多个居民客户接户线改造任务,而现场查勘、设计线路走向、用户基础资料录入工作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为此,白天,他要到现场指导施工人员作业,检查施工工艺,测量线路长度;晚上,他还要到供电所核实材料使用情况,同时完成用电客户接户线改造信息录入系统工作。历时60多天的工程改造,他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工作。
4月27日是星期天,他在县城读高三的儿子回家想和父亲聊一聊高考的事,妻子也早已做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等着他早点回家。
这一天,他也破天荒地请了假,提前回到了家,准备高高兴兴地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再和儿子聊一聊高考的事。当他刚刚拿起筷子时,急促的手机铃声又响了起来:集镇配变负荷开关烧坏了,需要马上抢修。接到电话后,他不得不放下碗筷,愧疚地对妻子、儿子说:“你们先吃吧,不用等我了。”说完,便消失在夜色中。
这就是一位普通农电员工的情怀。没有移山填海的壮举,更没有热泪盈眶的感动,这是踏实的工作和纯朴的情感交织成的一份默默的坚守,正是有了坚守一份平凡而神圣的使命,才有对工作的热诚和一颗恒久的责任心,并不动神色地贯穿于始末。
孙华国,今年44岁,江苏宝应供电公司范水供电所技术员。自1984年3月参加农电工作以来,25年如一日,默默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绩书写人生,用行动履行着一切为了工作的诺言。
2004年5月,宝应供电公司营销管理系统和农电管理系统开始建立,孙华国要做的事就是负责将范水供电所服务区内的2.6万多个用电客户的用电信息,全镇412台配电变压器的基础台账,以及690多公里高、低压线路杆线等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
为了尽快、顺利地完成此项工作,他和同事们一干就是30多天,尽管供电所离他家不到1公里,可他一天也没有回家吃过饭,每天都坚持干到深夜一点多钟才回家,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4小时以上。
5月25日,由于长时间疲劳工作的他,加之运动少,肠结粘病开始复发,疼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但他却没有向任何人说一声,自己一个人弯着腰、捂着肚子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幸亏他去的及时,不然就会出现肠穿孔,后果将不堪设想,叮嘱要他千万要注意休息。他表面是答应了,可等打完吊针后,他就催着医生开了点药,便又回到所里继续工作。之后,他一天假也未请过。
2007年6月中旬正是农村小麦收割期间,恰好范水供电所开展第二批农村低压接户线改造工程。白天,孙华国和同事们一道,奋战在施工第一线;晚上,当别人离开工地往家里赶时,他却往所里赶,他要把当天所有接户线已改造结束的用户客户的信息全部录入营销系统才回家。眼看着别人家里的麦子早已收割完,可他家地里的麦子早已焦黄,并开始炸粒,妻子便多次打电话要他回家帮一帮,可他嘴上是答应了,身子影却始终在供电所里外奔走,没办法,妻子只好与年过七旬的老母亲将4、5亩麦田的粮食自个儿收完了。对此,孙国华至今仍感到有点歉疚。
妻子本以为他白天工作忙,晚上总该有时间回来帮帮她吧,谁知自他走上供电所技术员岗位后,更是顾不了家了,有时一连几天都见不到他的影子。没办法,妻子只好忍痛割爱,将家中使用多年的一套豆制品制作机械低价给变卖了。同事们听说做豆制品在当地出了名的他,竟然将机械给卖了,都不解的问他:“你傻不傻呀?每月拼命地工作,最多也只能挣1000多元,你要是每天能回家帮帮忙,可以净挣150多元,一个月下来就是4000多元啊!”孙华国听后只是笑一笑,什么也没说。
2007年7月10日,由于连续几天强降雨,宝应湖水位不断上涨,致使环湖金宝圩路段突然决口,360余户居民房屋被洪水围困,3台配电变压器和7.32公里长的低压线路十万火急。孙华国同志闻讯后,顾不上吃一口饭,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一边迅速查勘灾情,一边组织员工展开抢险保电工作。同时,为了确保金宝圩大堤抢险照明用电和灾民生活用电,白天,他与同事们一道帮助当地灾民架设临时电源线路,晚上,他则在抗洪大堤决口处守护着柴油发电机,为抢险武警官兵提供照明。
就这样,他和同事们在金宝圩大堤上一呆就是四、五天,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睡过一次安稳觉。口干了,就喝一口凉水,肚子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困了,就倒在路边的草垛上打个顿,直到大堤决口合拢,抗洪抢险保电工作全面结束才离开现场。
今年3月份,宝应供电公司启动了城镇低压接户线改造工程,范水供电所要完成3200多个居民客户接户线改造任务,而现场查勘、设计线路走向、用户基础资料录入工作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为此,白天,他要到现场指导施工人员作业,检查施工工艺,测量线路长度;晚上,他还要到供电所核实材料使用情况,同时完成用电客户接户线改造信息录入系统工作。历时60多天的工程改造,他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工作。
4月27日是星期天,他在县城读高三的儿子回家想和父亲聊一聊高考的事,妻子也早已做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等着他早点回家。
这一天,他也破天荒地请了假,提前回到了家,准备高高兴兴地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再和儿子聊一聊高考的事。当他刚刚拿起筷子时,急促的手机铃声又响了起来:集镇配变负荷开关烧坏了,需要马上抢修。接到电话后,他不得不放下碗筷,愧疚地对妻子、儿子说:“你们先吃吧,不用等我了。”说完,便消失在夜色中。
这就是一位普通农电员工的情怀。没有移山填海的壮举,更没有热泪盈眶的感动,这是踏实的工作和纯朴的情感交织成的一份默默的坚守,正是有了坚守一份平凡而神圣的使命,才有对工作的热诚和一颗恒久的责任心,并不动神色地贯穿于始末。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