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纯收入从2200元到3800元福建省电力公司驻村干部汪庆聪改变了下路村
2008-07-16 08:32:4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7月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摆在了福建华安县新圩镇领导的桌面上:2008年上半年该镇下路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800元,比2006年底整整高出1600元。不管是当地政府,还是当地村民,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个巨大的变化离不开驻村干部、厦门电业局职工汪庆聪的辛勤努力,更离不开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电业局的鼎力支持。
村民生活大变样
“走在水泥路,想到福建电力驻村干部”,这是下路村村民的一句顺口溜。
2007年8月,汪庆聪被福建省委组织部派驻到福建华安县新圩镇下路村任村支部第一书记。“路通了,一通百通。”修路便是汪庆聪驻村后做的第一件事。今年年初,在福建公司、厦门电业局出资90万元和政府的资金支持下,下路村10公里水泥干道竣工了。通车的那一天,下路村村民们如同过节一般,敲锣打鼓,几代人最盼、最想的梦终于圆了!但是,细心的汪庆聪发现,下路村的村庄有三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间隔2公里左右,都处于偏僻的山上,夜间外出尤其危险。在厦门电业局的支持下,30盏路灯整齐地立在了村干道的沿线,护卫着每个夜行的村民。
驻村干部给下路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还不仅限于此。看到村民每家每户都养猪,汪庆聪动起了建沼气池的脑筋。“既能解决养猪带来的污染问题,又能用沼气代替煤气使用,沼液还能作为肥料浇菜种地,一举多得!”于是,汪庆聪多次奔走县农业局,终于争取来70口沼气池的指标共14.1万元。如今的下路村,已是华安县沼气示范村,往日“牛屎猪粪到处堆,苍蝇蚊子满天飞”的状况已大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宽敞的农家院落和干干净净的村道。“建了沼气池,卫生条件好了,还省钱,每年燃料就能省1000多块钱!”现在只要一提起沼气,村民陈伯就乐得合不拢嘴。
第一次告别“零村财”
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的、与时俱进、敢打硬拼的村组织堡垒。而下路村当时的状况是:零村财,村两委的正常运作困难,影响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对社会各项事业投入不足,甚至无法开展。
从村子的长远发展来考虑,作为村子致富的领头羊,村组织必须强大起来,村干部的力量必须凝聚起来。
6月4日,在福建公司和厦门局帮助下路村募集了30万元让村委会入股县国资委下属的兴安水电厂,村委会每年可获得12%以上的分红。村里的一位老村长感慨万千:“这可是咱下路村第一次有了村财收入啊!” 汪庆聪还大胆设想,做好华安县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宣传工作,争取有合适的企业进驻。因为县政府有招商引资,税源分成政策,即各村引进的企业,今后企业的税收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成作为村财收入,村财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在汪庆聪的着力推动下,从为村部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柜及公示栏等,到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不断深化财务、村务公开工作,从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逐步推行依法治村,到教育启发村民群众依法行事,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也逐渐步入了正轨。汪庆聪还正在努力实现一个新的目标,加强支部建设,重点培养一批素质高的年轻人入党,为村后备干部储备人才。
带领村民奔小康
下路村有3户住房处于易滑坡地带,有5户住房是属于旧危房,村里基本没有机砖房,村容村貌差。今年初,汪庆聪积极向省农办申请造福工程资金,获得了60个造福工程名额共15万元的补助,这笔资金给新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经过汪庆聪努力,华安县国土资源局进村现场勘察,统一规划,目前下路村已掀起了新村建设的高潮,有30户村民积极响应正在建新房,年底下路村将出现一排排整齐的新房。
“虽然居住环境逐渐好了起来,如果村民不转变思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富不起来。”汪庆聪制定了一个长远的下路村三年发展规划。
通过走访调查,汪庆聪了解到:下路村主要种植杉木、毛竹、甘蔗,但杉木生长周期长,效益回收慢,甘蔗经济效益低,而现有的150亩茶园管理粗放,效益也不好。汪庆聪特地请人来做了土壤检测,海拔500米左右最适合种茶叶。最终,下路村确定以发展茶叶为主要产业。
在汪庆聪的发动下,村委带头种茶,茶叶带头人也得到了重点扶持。为了鼓励村民开展茶叶种植,汪庆聪还争取了县政府对农民每新种一亩补助200元的好政策,村里再补助300元。“要争取让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每人1亩;还要力争引进一家茶叶龙头企业,扩大种茶规模。”汪庆聪对下路村茶叶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庄颖芳)
信息来源: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村民生活大变样
“走在水泥路,想到福建电力驻村干部”,这是下路村村民的一句顺口溜。
2007年8月,汪庆聪被福建省委组织部派驻到福建华安县新圩镇下路村任村支部第一书记。“路通了,一通百通。”修路便是汪庆聪驻村后做的第一件事。今年年初,在福建公司、厦门电业局出资90万元和政府的资金支持下,下路村10公里水泥干道竣工了。通车的那一天,下路村村民们如同过节一般,敲锣打鼓,几代人最盼、最想的梦终于圆了!但是,细心的汪庆聪发现,下路村的村庄有三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间隔2公里左右,都处于偏僻的山上,夜间外出尤其危险。在厦门电业局的支持下,30盏路灯整齐地立在了村干道的沿线,护卫着每个夜行的村民。
驻村干部给下路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还不仅限于此。看到村民每家每户都养猪,汪庆聪动起了建沼气池的脑筋。“既能解决养猪带来的污染问题,又能用沼气代替煤气使用,沼液还能作为肥料浇菜种地,一举多得!”于是,汪庆聪多次奔走县农业局,终于争取来70口沼气池的指标共14.1万元。如今的下路村,已是华安县沼气示范村,往日“牛屎猪粪到处堆,苍蝇蚊子满天飞”的状况已大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宽敞的农家院落和干干净净的村道。“建了沼气池,卫生条件好了,还省钱,每年燃料就能省1000多块钱!”现在只要一提起沼气,村民陈伯就乐得合不拢嘴。
第一次告别“零村财”
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的、与时俱进、敢打硬拼的村组织堡垒。而下路村当时的状况是:零村财,村两委的正常运作困难,影响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对社会各项事业投入不足,甚至无法开展。
从村子的长远发展来考虑,作为村子致富的领头羊,村组织必须强大起来,村干部的力量必须凝聚起来。
6月4日,在福建公司和厦门局帮助下路村募集了30万元让村委会入股县国资委下属的兴安水电厂,村委会每年可获得12%以上的分红。村里的一位老村长感慨万千:“这可是咱下路村第一次有了村财收入啊!” 汪庆聪还大胆设想,做好华安县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宣传工作,争取有合适的企业进驻。因为县政府有招商引资,税源分成政策,即各村引进的企业,今后企业的税收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成作为村财收入,村财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在汪庆聪的着力推动下,从为村部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柜及公示栏等,到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不断深化财务、村务公开工作,从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逐步推行依法治村,到教育启发村民群众依法行事,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也逐渐步入了正轨。汪庆聪还正在努力实现一个新的目标,加强支部建设,重点培养一批素质高的年轻人入党,为村后备干部储备人才。
带领村民奔小康
下路村有3户住房处于易滑坡地带,有5户住房是属于旧危房,村里基本没有机砖房,村容村貌差。今年初,汪庆聪积极向省农办申请造福工程资金,获得了60个造福工程名额共15万元的补助,这笔资金给新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经过汪庆聪努力,华安县国土资源局进村现场勘察,统一规划,目前下路村已掀起了新村建设的高潮,有30户村民积极响应正在建新房,年底下路村将出现一排排整齐的新房。
“虽然居住环境逐渐好了起来,如果村民不转变思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富不起来。”汪庆聪制定了一个长远的下路村三年发展规划。
通过走访调查,汪庆聪了解到:下路村主要种植杉木、毛竹、甘蔗,但杉木生长周期长,效益回收慢,甘蔗经济效益低,而现有的150亩茶园管理粗放,效益也不好。汪庆聪特地请人来做了土壤检测,海拔500米左右最适合种茶叶。最终,下路村确定以发展茶叶为主要产业。
在汪庆聪的发动下,村委带头种茶,茶叶带头人也得到了重点扶持。为了鼓励村民开展茶叶种植,汪庆聪还争取了县政府对农民每新种一亩补助200元的好政策,村里再补助300元。“要争取让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每人1亩;还要力争引进一家茶叶龙头企业,扩大种茶规模。”汪庆聪对下路村茶叶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庄颖芳)
信息来源: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