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潘集供电公司三轮车服务队评为全国百家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
2008-07-28 16:50:3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7月17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布了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名单,被淮南社会各界誉为“橙色旋风”的潘集供电公司“怀庆三轮车服务队”榜上有名,这也是本次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唯一一支受表彰的服务队。
回首潘集供电公司“怀庆三轮车服务队”走过的历程,这里凝结着淮南供电公司和潘集供电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辛劳和寄托,服务队走过的历程是两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创建和打造淮南供电与潘集供电服务品牌的过程。
诞 生
潘集公司供电区域内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农村居民分布点多,面广,加之潘集地区为重要的矿区,采煤塌陷处比比皆是,道路交通十分不便,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农村电力设施和电网结构也相对薄弱,用电高峰和农忙等季节,事故报修率较多,一旦发生事故,抢修车很难进入,特别是雨雪天气,抢修车更难进入村庄和分布在农田中的排灌站以及塌陷地区,给服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2003年,潘集供电公司贺疃供电所所长陈怀庆购买了一辆蓝色农用三轮车,经过简单改造后,经常服务田间地头。只要供电线路架到的地方,三轮车就能开到那里,他们的口号是“用电有困难,我们帮您办”。这辆小小的三轮服务车很受当地农户的欢迎,同时也引起了潘集供电公司领导的注意。
2006年3月15日,该公司领导经过精心策划,在总结了贺疃供电所的经验基础上,投资10万余元在山东时风集团量身订做了12辆15马力的农用三轮车,组建了一支由12个分队组成的潘集公司“怀庆三轮车服务队”。
成 长
服务队成立后,首先加强了组织保障,成立以公司党政领导为组长的“三轮车服务队”领导小组,营销部、思政部负责制订了相关政策和推进措施,并具体协调推进“三轮车服务队”的组建。其次是健全机制,实现制度保障,为确保服务队规范有序的运作,为服务队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公司先后出台了《潘集供电公司农电三轮车服务管理办法》、《潘集供电公司三轮车服务队考核办法》、《潘集供电公司三轮车服务队车辆管理办法》、《潘集供电公司三轮车服务队承诺保证制度》等规章制度。第三是进行资金保障,公司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服务队的建设,前期投入11万元用于购车和对车辆的改造上,另外公司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服务的奖励和常态管理上。
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服务队,该公司在每个供电所内抽出四名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的青年农电员工,组建了12个“三轮车服务队”小分队,其中每个服务分队一名分队长,3名队员。服务队成立后,定期对服务队员进行业务技能、服务意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确保每名服务人员达到要求。经常开展以“五项修炼”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大练兵,要求人人掌握、知晓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供电营业职工文明服务行为规范。
为了加强对服务队常态化的管理。该公司为每名服务队员建立档案资料,包括队员的培训记录、服务记录等;制订服务人员行为准则和服务职责,要求服务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按章办事;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奖励和考核制度。
服务分队还在每个所建立特殊群体服务档案,并经常利用休息日、节假日主动上门宣传服务项目,发送服务卡和联系卡,并特别针对孤寡老人、敬老院和特殊群体,建立联系和服务对象,定期上门服务,只要他们有需要,打个电话,服务队员就能及时上门服务。
奉 献
三轮车服务队成立以后,一方面建立与完善农电优质服务的常态运行机制, 落实各项服务措施,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以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以服务促进农村电力市场开拓,使客户对供电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针对孤寡老人、敬老院等特殊群体,建立联系和服务对象,定期上门服务,在提升公司农电优质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贺疃乡董圩村孤寡老人董文付原来一直用矿上的电,由于电价太高,董老一生勤俭节约,加上本来就靠村里救济,所以一直也没用过电。细心的服务队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运来电线、开关、电灯等材料,免费为董文付老人装表接电,大家又为老人家买来了一台电风扇。看着电扇吹出的凉爽的风,老人家笑的嘴都合不上了!
2006年6月17日, 田集乡朱圩村的村民打来电话,说该村电灌站没电了,时值栽秧抽水用电,没有电不行。这个电灌站地处偏僻,村民们十分担心泥泞的稻田地抢修车辆无法过去,就在村民们焦急等待的时候,田集供电所三轮车服务分队的同志们驾驶着橙色的三轮车来到了电灌站。
2007年7、8月间,淮河出现1954年以来第二大流域性洪水,面对洪水,以三轮服务队为主要成员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始终战斗在最前沿。
洪涝还使得许多村庄成了一座座孤岛,村中一些带电的导线浸泡在水中,严重威胁着村民的用电安全,为了保证正常供电,各供电所的三轮车服务分队,一方面及时抢修水毁电力设备,一方面在村<
回首潘集供电公司“怀庆三轮车服务队”走过的历程,这里凝结着淮南供电公司和潘集供电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辛劳和寄托,服务队走过的历程是两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创建和打造淮南供电与潘集供电服务品牌的过程。
诞 生
潘集公司供电区域内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农村居民分布点多,面广,加之潘集地区为重要的矿区,采煤塌陷处比比皆是,道路交通十分不便,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农村电力设施和电网结构也相对薄弱,用电高峰和农忙等季节,事故报修率较多,一旦发生事故,抢修车很难进入,特别是雨雪天气,抢修车更难进入村庄和分布在农田中的排灌站以及塌陷地区,给服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2003年,潘集供电公司贺疃供电所所长陈怀庆购买了一辆蓝色农用三轮车,经过简单改造后,经常服务田间地头。只要供电线路架到的地方,三轮车就能开到那里,他们的口号是“用电有困难,我们帮您办”。这辆小小的三轮服务车很受当地农户的欢迎,同时也引起了潘集供电公司领导的注意。
2006年3月15日,该公司领导经过精心策划,在总结了贺疃供电所的经验基础上,投资10万余元在山东时风集团量身订做了12辆15马力的农用三轮车,组建了一支由12个分队组成的潘集公司“怀庆三轮车服务队”。
成 长
服务队成立后,首先加强了组织保障,成立以公司党政领导为组长的“三轮车服务队”领导小组,营销部、思政部负责制订了相关政策和推进措施,并具体协调推进“三轮车服务队”的组建。其次是健全机制,实现制度保障,为确保服务队规范有序的运作,为服务队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公司先后出台了《潘集供电公司农电三轮车服务管理办法》、《潘集供电公司三轮车服务队考核办法》、《潘集供电公司三轮车服务队车辆管理办法》、《潘集供电公司三轮车服务队承诺保证制度》等规章制度。第三是进行资金保障,公司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服务队的建设,前期投入11万元用于购车和对车辆的改造上,另外公司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服务的奖励和常态管理上。
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服务队,该公司在每个供电所内抽出四名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的青年农电员工,组建了12个“三轮车服务队”小分队,其中每个服务分队一名分队长,3名队员。服务队成立后,定期对服务队员进行业务技能、服务意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确保每名服务人员达到要求。经常开展以“五项修炼”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大练兵,要求人人掌握、知晓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供电营业职工文明服务行为规范。
为了加强对服务队常态化的管理。该公司为每名服务队员建立档案资料,包括队员的培训记录、服务记录等;制订服务人员行为准则和服务职责,要求服务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按章办事;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奖励和考核制度。
服务分队还在每个所建立特殊群体服务档案,并经常利用休息日、节假日主动上门宣传服务项目,发送服务卡和联系卡,并特别针对孤寡老人、敬老院和特殊群体,建立联系和服务对象,定期上门服务,只要他们有需要,打个电话,服务队员就能及时上门服务。
奉 献
三轮车服务队成立以后,一方面建立与完善农电优质服务的常态运行机制, 落实各项服务措施,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以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以服务促进农村电力市场开拓,使客户对供电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针对孤寡老人、敬老院等特殊群体,建立联系和服务对象,定期上门服务,在提升公司农电优质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贺疃乡董圩村孤寡老人董文付原来一直用矿上的电,由于电价太高,董老一生勤俭节约,加上本来就靠村里救济,所以一直也没用过电。细心的服务队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运来电线、开关、电灯等材料,免费为董文付老人装表接电,大家又为老人家买来了一台电风扇。看着电扇吹出的凉爽的风,老人家笑的嘴都合不上了!
2006年6月17日, 田集乡朱圩村的村民打来电话,说该村电灌站没电了,时值栽秧抽水用电,没有电不行。这个电灌站地处偏僻,村民们十分担心泥泞的稻田地抢修车辆无法过去,就在村民们焦急等待的时候,田集供电所三轮车服务分队的同志们驾驶着橙色的三轮车来到了电灌站。
2007年7、8月间,淮河出现1954年以来第二大流域性洪水,面对洪水,以三轮服务队为主要成员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始终战斗在最前沿。
洪涝还使得许多村庄成了一座座孤岛,村中一些带电的导线浸泡在水中,严重威胁着村民的用电安全,为了保证正常供电,各供电所的三轮车服务分队,一方面及时抢修水毁电力设备,一方面在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