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家电网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先进个人王刚
2008-04-11 15:10:5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记者:高卫
冬末的潇湘大地,风雪肆虐。在湖南娄底500千伏五民线430号塔抢修现场,甘肃兰州供电公司赴湘抗冰抢险青年突击队队长王刚正在参加抢修。
2月11日,王刚沿山路对430号塔内抱杆四侧临时拉线进行检查。突然,正在提升的铝合金内抱杆发生严重倾斜,王刚立即从另一个山坡爬至拉线滑动处。途中,折断的毛竹将他的脸划出一道道血口,鲜血、汗水和雪水糊在他的脸上。由于情况危急,来不及戴手套,冰冷的金属拉线将他的手磨出了血泡,他一边紧拽拉线,一边联系增援。最后,他终于和赶来的抢险队员一道排除了险情。
2月12日,重新组立430号塔的工作到了最后关头。19时许,铁塔逐渐被夜幕包围,塔上的队友看不到图纸,束手无策。当抢修灯亮起来的时候,王刚早已经攀上了几十米高的铁塔。此时,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寒风冻雨无情地打在他的脸上。为了减少频繁换人耽误时间,王刚一直坚持到铁塔组立完工才下塔。下来后,他的手脚已经被冻僵。
湖南娄底电网的抢险任务刚刚完成,王刚率领的“供电铁军”又赶往300千米外的怀化。他们的任务是修复深山老林里的220千伏黔平线近40千米线路。
2月21日,王刚和抢险队员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堵在抢修现场,无处躲避。他们索性在雨中继续作业。第二天,大多数被雨水浇透的队员开始感冒,但大家誓言“轻伤不下火线”,直到78号铁塔被迅速修复。
抢险队员负责抢修的黔平线79号铁塔位于雪峰山深处,从驻地到施工现场徒步要走3千多米。由于山高路远,天气恶劣,抢险队员走一个来回就需要半天时间。然而,巡线时间只有两天,王刚和队员决定晚上不下山,就近住在老乡的吊脚楼里。黑黝黝的夜,冷嗖嗖的风,队员们裹着棉大衣,依偎在一起,凑合了一夜。
空手去79号塔也需要近3个小时,何况根本没有上山的路。王刚走在最前面开路,他的双手被划出道道血痕,可他硬是没有叫一声疼。就这样,他们凭着供电员工特有的顽强意志成功组立79号塔。
放线时,他们又遇到难题,茂密的竹林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按照常规,需用人工砍伐,如果这样做,不但无法保证工期,老百姓还将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关键时刻,王刚果断提议,使用动力伞放线。2月27日,天终于放晴,紧急从辽宁调来的滑翔伞立即投入战斗,抢险队员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
冬末的潇湘大地,风雪肆虐。在湖南娄底500千伏五民线430号塔抢修现场,甘肃兰州供电公司赴湘抗冰抢险青年突击队队长王刚正在参加抢修。
2月11日,王刚沿山路对430号塔内抱杆四侧临时拉线进行检查。突然,正在提升的铝合金内抱杆发生严重倾斜,王刚立即从另一个山坡爬至拉线滑动处。途中,折断的毛竹将他的脸划出一道道血口,鲜血、汗水和雪水糊在他的脸上。由于情况危急,来不及戴手套,冰冷的金属拉线将他的手磨出了血泡,他一边紧拽拉线,一边联系增援。最后,他终于和赶来的抢险队员一道排除了险情。
2月12日,重新组立430号塔的工作到了最后关头。19时许,铁塔逐渐被夜幕包围,塔上的队友看不到图纸,束手无策。当抢修灯亮起来的时候,王刚早已经攀上了几十米高的铁塔。此时,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寒风冻雨无情地打在他的脸上。为了减少频繁换人耽误时间,王刚一直坚持到铁塔组立完工才下塔。下来后,他的手脚已经被冻僵。
湖南娄底电网的抢险任务刚刚完成,王刚率领的“供电铁军”又赶往300千米外的怀化。他们的任务是修复深山老林里的220千伏黔平线近40千米线路。
2月21日,王刚和抢险队员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堵在抢修现场,无处躲避。他们索性在雨中继续作业。第二天,大多数被雨水浇透的队员开始感冒,但大家誓言“轻伤不下火线”,直到78号铁塔被迅速修复。
抢险队员负责抢修的黔平线79号铁塔位于雪峰山深处,从驻地到施工现场徒步要走3千多米。由于山高路远,天气恶劣,抢险队员走一个来回就需要半天时间。然而,巡线时间只有两天,王刚和队员决定晚上不下山,就近住在老乡的吊脚楼里。黑黝黝的夜,冷嗖嗖的风,队员们裹着棉大衣,依偎在一起,凑合了一夜。
空手去79号塔也需要近3个小时,何况根本没有上山的路。王刚走在最前面开路,他的双手被划出道道血痕,可他硬是没有叫一声疼。就这样,他们凭着供电员工特有的顽强意志成功组立79号塔。
放线时,他们又遇到难题,茂密的竹林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按照常规,需用人工砍伐,如果这样做,不但无法保证工期,老百姓还将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关键时刻,王刚果断提议,使用动力伞放线。2月27日,天终于放晴,紧急从辽宁调来的滑翔伞立即投入战斗,抢险队员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