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农电工走进央视新闻周刊
2008-04-21 16:43:3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记者:徐 赵斐
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说:“生活中很难用物化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强与弱,周维忠并不富裕,但他用一颗宝贵的同情心帮助弱者,一帮就是10年,这就是一种内心的强大……”
周维忠是江苏仪征市供电公司朴席供电所的一名农电工,今年39岁,干村电工近20年,2004年6月入党,曾负责3个村1600多户人家的用电维护、抄表和电费收取。他在既平凡又烦琐的工作中,以自己的勤劳、朴实、善良和真情感动着四乡八邻。4月12日晚10:15,由央视名嘴白岩松主持的新闻频道《新闻周刊》人物专栏,播讲了周维忠乐施好善、助人为乐的故事。
神行太保
1988年10月,不足20岁的周维忠成为朴席镇汴河村村电工。周维忠――这个先是被村民们喜欢叫做“小忠子”的毛头小伙子,后来竟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神行太保”。如果时间可以像光盘一样能够回放的话,我们便截住以下几幅画面,以验证周维忠俨然是“神行太保”。
2000年大年三十傍晚,汴河村吕庄组的张锦春急匆匆跑到周维忠的家里,反映他家突然没电了。正在做年夜饭的周维忠二话没说,脱下围裙, 挎上工具包,跟着张锦春就走。
2006年“三夏”农忙时节,黄泥村中秋组朱德明用潜水泵打水,水泵漏电导致400伏朝阳线跳闸。当时,周维忠正在责任田里插秧,他闻讯后迅速沿着线杆一路查找,半小时后查出故障恢复供电。
2007年深冬的一天子夜,沿江村团结组有一户人家老人去世,却碰上家中停电。周维忠在睡梦中被村民主任汤爱红打来的求助电话叫醒,知情后他满口应承。因冰天雪地路滑,根本无法骑车,周维忠快步踩着“吧吱、吧吱”的雪地,背着抢修工具,走到那户人家。
2007年大年三十晚八点,周维忠一家4口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时,沿江村徐庄组的徐义平打电话称全组40多户人家电灯全“瞎”了、电视都“哑”了。接户线改造不长时间,周维忠满以为能过一个太平年,下午时分特意将摩托车冲洗干净,等他出行时才发觉因气温低摩托车“冻”上发动不起来,只好改骑自行车上路。当天晚上天空下着毛毛雨,要到的地方距他家有4公里多的路程。即便是这样,周维忠仅花了15分钟的时间赶到村电房排除了故障。
电爸爸
十多年来,周维忠与一个叫做唐久亮的智障青年结下了“缘”――从“1”都不会数到“10”的唐久亮只要见到他总要喊声:“电爸爸”。浑沌未开、情感闭塞的唐久亮为何这么亲热称谓周维忠呢?事情得从他不寻常的家庭说起。
家住朴席镇卞河村勇敢组的唐久亮,今年22岁。他和妈妈分属智障二级、三级,母子俩生活不能自理,更无劳动能力。他的父亲唐有富不仅身体孱弱,而且右眼看不见东西。这样的三口之家,其生活艰辛可想而知。
1998年年初,因为唐久亮家连续几个月不交电费,供电所根据供用电条例让周维忠对他家实施停电处理。走进唐家时,周维忠看见房屋破旧,家徒四壁。老唐对周维忠说,“我不是不想交,实在没钱,要不你就拉走我家的口粮冲抵电费。”周维忠听后很为难,考虑了几天后拿定主意,为这特困家庭垫付电费。一晃10年过去了,周维忠已经垫付电费3000多元。
当初,最让周维忠内心难以平静的是每次到唐家抄电表数时,看到唐久亮一副痴傻样,他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只要上唐家的门,周维忠就会从工具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火腿肠、面包、饼干等食物塞给唐久亮。得到恩惠的唐久亮一看见周维忠,大老远就迎了上去,还跟着他走村串户“抄表”,并且当着众人的面喊周维忠“电爸爸”。从此,周维忠把唐久亮当作自己的儿子。平时里,周维忠为唐久亮洗头、剪指甲,每到春节,周维忠要给唐久亮买好里里外外一身新衣服和新鞋子。2007年冬天, 唐久亮一家3人全患上了重感冒, 周维忠知道后赶忙买药送上门,怕他们吃错药, 他一连几天白天抽空、晚上蹲守给他们派药,看着他们服下去。暑往冬来,不谙世事的唐久亮成了周维忠家的常客,一个月里起码上他家“蹭”饭10回。2008年春节期间,周维忠在外上学的女儿周丽被唐久亮狼吞虎咽的吃相气得快掉眼泪,离开桌子不愿吃饭。周维忠将女儿拉在一旁说:“你把久亮当作亲哥哥,就不会厌烦他了。一个人做了善举,心中就会暖烘烘的,你不常说爸爸你偶像吗?”周丽破涕为笑,不再另眼看待唐久亮了,就在前几天清明节放假,周丽还为唐久亮捎带一份“肯德基”呢。
编外村官
周维忠从23岁起就被村民推选为村民代表,他以自己的正直、热心赢得村民们的普遍信任,每年不少于10回帮助村
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说:“生活中很难用物化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强与弱,周维忠并不富裕,但他用一颗宝贵的同情心帮助弱者,一帮就是10年,这就是一种内心的强大……”
周维忠是江苏仪征市供电公司朴席供电所的一名农电工,今年39岁,干村电工近20年,2004年6月入党,曾负责3个村1600多户人家的用电维护、抄表和电费收取。他在既平凡又烦琐的工作中,以自己的勤劳、朴实、善良和真情感动着四乡八邻。4月12日晚10:15,由央视名嘴白岩松主持的新闻频道《新闻周刊》人物专栏,播讲了周维忠乐施好善、助人为乐的故事。
神行太保
1988年10月,不足20岁的周维忠成为朴席镇汴河村村电工。周维忠――这个先是被村民们喜欢叫做“小忠子”的毛头小伙子,后来竟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神行太保”。如果时间可以像光盘一样能够回放的话,我们便截住以下几幅画面,以验证周维忠俨然是“神行太保”。
2000年大年三十傍晚,汴河村吕庄组的张锦春急匆匆跑到周维忠的家里,反映他家突然没电了。正在做年夜饭的周维忠二话没说,脱下围裙, 挎上工具包,跟着张锦春就走。
2006年“三夏”农忙时节,黄泥村中秋组朱德明用潜水泵打水,水泵漏电导致400伏朝阳线跳闸。当时,周维忠正在责任田里插秧,他闻讯后迅速沿着线杆一路查找,半小时后查出故障恢复供电。
2007年深冬的一天子夜,沿江村团结组有一户人家老人去世,却碰上家中停电。周维忠在睡梦中被村民主任汤爱红打来的求助电话叫醒,知情后他满口应承。因冰天雪地路滑,根本无法骑车,周维忠快步踩着“吧吱、吧吱”的雪地,背着抢修工具,走到那户人家。
2007年大年三十晚八点,周维忠一家4口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时,沿江村徐庄组的徐义平打电话称全组40多户人家电灯全“瞎”了、电视都“哑”了。接户线改造不长时间,周维忠满以为能过一个太平年,下午时分特意将摩托车冲洗干净,等他出行时才发觉因气温低摩托车“冻”上发动不起来,只好改骑自行车上路。当天晚上天空下着毛毛雨,要到的地方距他家有4公里多的路程。即便是这样,周维忠仅花了15分钟的时间赶到村电房排除了故障。
电爸爸
十多年来,周维忠与一个叫做唐久亮的智障青年结下了“缘”――从“1”都不会数到“10”的唐久亮只要见到他总要喊声:“电爸爸”。浑沌未开、情感闭塞的唐久亮为何这么亲热称谓周维忠呢?事情得从他不寻常的家庭说起。
家住朴席镇卞河村勇敢组的唐久亮,今年22岁。他和妈妈分属智障二级、三级,母子俩生活不能自理,更无劳动能力。他的父亲唐有富不仅身体孱弱,而且右眼看不见东西。这样的三口之家,其生活艰辛可想而知。
1998年年初,因为唐久亮家连续几个月不交电费,供电所根据供用电条例让周维忠对他家实施停电处理。走进唐家时,周维忠看见房屋破旧,家徒四壁。老唐对周维忠说,“我不是不想交,实在没钱,要不你就拉走我家的口粮冲抵电费。”周维忠听后很为难,考虑了几天后拿定主意,为这特困家庭垫付电费。一晃10年过去了,周维忠已经垫付电费3000多元。
当初,最让周维忠内心难以平静的是每次到唐家抄电表数时,看到唐久亮一副痴傻样,他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只要上唐家的门,周维忠就会从工具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火腿肠、面包、饼干等食物塞给唐久亮。得到恩惠的唐久亮一看见周维忠,大老远就迎了上去,还跟着他走村串户“抄表”,并且当着众人的面喊周维忠“电爸爸”。从此,周维忠把唐久亮当作自己的儿子。平时里,周维忠为唐久亮洗头、剪指甲,每到春节,周维忠要给唐久亮买好里里外外一身新衣服和新鞋子。2007年冬天, 唐久亮一家3人全患上了重感冒, 周维忠知道后赶忙买药送上门,怕他们吃错药, 他一连几天白天抽空、晚上蹲守给他们派药,看着他们服下去。暑往冬来,不谙世事的唐久亮成了周维忠家的常客,一个月里起码上他家“蹭”饭10回。2008年春节期间,周维忠在外上学的女儿周丽被唐久亮狼吞虎咽的吃相气得快掉眼泪,离开桌子不愿吃饭。周维忠将女儿拉在一旁说:“你把久亮当作亲哥哥,就不会厌烦他了。一个人做了善举,心中就会暖烘烘的,你不常说爸爸你偶像吗?”周丽破涕为笑,不再另眼看待唐久亮了,就在前几天清明节放假,周丽还为唐久亮捎带一份“肯德基”呢。
编外村官
周维忠从23岁起就被村民推选为村民代表,他以自己的正直、热心赢得村民们的普遍信任,每年不少于10回帮助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