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家电网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功臣吴平
2008-04-22 09:31:1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三月江南,桃红柳绿,春风吹拂着大地。从冰雪中走来,这个春天让我们感到格外温暖。2008年的春天一个不平静的春天:中国南方遭受冰雪的袭击,华东电网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2008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经过艰苦的抢修,遭受重创的华东电网,提前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华东500千伏电网抢修在前线总指挥吴平的带领下,以自己的热血、汗水和坚毅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真心奏响了这曲春天的凯歌!
平静:风雪路上,他负重前行
漫天飞雪噼哩啪啦地打在车窗上,挡风玻璃上落满了被风雨刮下的冰块,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在艰难中蜿蜒行进。
春节前夕,作为华东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的吴平,奉命前往安徽慰问、检查工作,连续的暴雪已使上海到合肥的航班中,而进入春运,火车票已是一票难求,只有公路还时断时续。怎么办?“去!我们春节前一定要去!能走高速走高速,能走土路走土路。”吴平坚定而平静。
2月2日,他们中午出发后不久就遭遇了暴雪。车子如泥牛一样在路上慢慢地往前蹭,路上雪深冰厚,结满坚冰,沿途窗外不时闪现着事故车影。眼看着油箱里的油一格一格减少,好不容易临近一个加油站,却发现由于运输困难,加油站已无油可加。为了节油,堵车时司机只得关了发动机。从安徽到上海,足足走了36个小时,在安徽境内,有一段二十多公里的路竟然走了20小时,这期间车里的温度几乎降到了零点,吴平开玩笑说自己身体好、热量足;他们用瓶装水加干粮来打发肠胃的“抗议”。面对风雪的考验,虽然一路上又冷又窘,但吴平却没有一丝焦躁,他心里惦记的是春节期间安徽省的抗雪灾保供电工作,一到安徽省电力公司,他就开始部署抗冰雪保供电工作。
农历大年初二,刚刚回到上海的吴平,又赶往杭州召开浙江电网的抢修会议,并被任命为华东500千伏电网抢修前线的总指挥。他平静地取消了春节期间所有的团聚计划。此时,他的心里牵挂的只有电网抢修,会议一结束,就直接奔赴了电网受灾最重的金华。
第二天一大早,吴平就来到电网受损现场勘察。现场是只有灾难电影中运用高科技才能营造出来的景象:冰雪将输电线“速冻”,输电铁塔被拧得像麻花,受损导线扯得像乱麻。由于海拔高,又处于无人区,勉强可走路一侧就是悬崖峭壁,还有积雪和冰块,稍不留神便有危险。有人劝吴平不用上山了,但他平静地说,“不去塔底下看看,我心里不踏实。”就这样,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硬是住着根木棍,拽着扎手的荆草,脚下一泞一滑地爬到了山顶的铁塔下,认真勘察铁塔受损情况。
怎样才能按时完成抢修任务?怎样保持整体的平行推进,怎样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吴平的心中激荡,但他依然表现得依然很平静,很从容。
平稳:争分夺秒,他精益严谨
如何时间赛跑?是这次所有参加华东500千伏电网抢修人员最大的难题。
繁重的抢修工程量,按常规至少要四个月,但国网公司迫于社会用电形势的要求,抢险工期数次“压缩”,施工计划数次修改。时间,在抢修的前线已不再是钟表上的指针,而是精确到每一根铁塔塔材的组立和每一条导线的展放。这是吴平的要求,也是所有人员的行动。
为实现按期完成目标,吴平提出必须打破常规采取特殊施工手段,交叉安排不同工序同时推进,努力一再缩短抢修工程时间,将施工进度计划改了一版,又一版,尽量衔接好每个工程的项目点。他要求,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与抢修人员一起 “边踏勘、边设计、边制定抢修方案”,在工程抢修期间,武警官兵和附近村民一起“边清障、边搬运塔材”,与支援部队一起“边拆塔、边立塔”,与运行单位一起“边立塔、边架线、边验收”。整个施工作业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各工程节点做到“无缝式”衔接,工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缩短。
不管工期怎么压缩,吴平都要求安全规程毫不含糊简略,“我们的抢修一切以安全为前提,我们要胜利,但不要牺牲和流血!我们一定要把抢修人员安全地带来,完成任务后再安全地送回家!”这是吴平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在抢修现场不仅做到了每基塔、每个作业环节都有人监护,甚至对夜间作业的照明、员工的轮休、饮食及上下山都做出严格的规定。而无论工期再短、任务再急,吴平都坚持按照有关的技术规程、标准组织实施抢修重建,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3月1日晚9点多,丽水一个施工点在组立铁塔时,塔材发生偏差,弄不好就会拖延整条线路工期。施工人员汇报说:“今天没办法了,等明天……”“没有明天了!”吴平没等他说完,就语气坚决地说,“今晚必须解决,否则将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吴平立即安排有关人员连夜赶往现场,协调设计部门重新调研,组织生产。那夜,他几乎无眠。第二天一早,他又赶往现场,爬上了800多米高的塔位。他一边帮抢修人员想办法,一边为抢修人员鼓劲加油,直问题解决了,他才疲惫地回到指挥部。
平静:风雪路上,他负重前行
漫天飞雪噼哩啪啦地打在车窗上,挡风玻璃上落满了被风雨刮下的冰块,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在艰难中蜿蜒行进。
春节前夕,作为华东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的吴平,奉命前往安徽慰问、检查工作,连续的暴雪已使上海到合肥的航班中,而进入春运,火车票已是一票难求,只有公路还时断时续。怎么办?“去!我们春节前一定要去!能走高速走高速,能走土路走土路。”吴平坚定而平静。
2月2日,他们中午出发后不久就遭遇了暴雪。车子如泥牛一样在路上慢慢地往前蹭,路上雪深冰厚,结满坚冰,沿途窗外不时闪现着事故车影。眼看着油箱里的油一格一格减少,好不容易临近一个加油站,却发现由于运输困难,加油站已无油可加。为了节油,堵车时司机只得关了发动机。从安徽到上海,足足走了36个小时,在安徽境内,有一段二十多公里的路竟然走了20小时,这期间车里的温度几乎降到了零点,吴平开玩笑说自己身体好、热量足;他们用瓶装水加干粮来打发肠胃的“抗议”。面对风雪的考验,虽然一路上又冷又窘,但吴平却没有一丝焦躁,他心里惦记的是春节期间安徽省的抗雪灾保供电工作,一到安徽省电力公司,他就开始部署抗冰雪保供电工作。
农历大年初二,刚刚回到上海的吴平,又赶往杭州召开浙江电网的抢修会议,并被任命为华东500千伏电网抢修前线的总指挥。他平静地取消了春节期间所有的团聚计划。此时,他的心里牵挂的只有电网抢修,会议一结束,就直接奔赴了电网受灾最重的金华。
第二天一大早,吴平就来到电网受损现场勘察。现场是只有灾难电影中运用高科技才能营造出来的景象:冰雪将输电线“速冻”,输电铁塔被拧得像麻花,受损导线扯得像乱麻。由于海拔高,又处于无人区,勉强可走路一侧就是悬崖峭壁,还有积雪和冰块,稍不留神便有危险。有人劝吴平不用上山了,但他平静地说,“不去塔底下看看,我心里不踏实。”就这样,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硬是住着根木棍,拽着扎手的荆草,脚下一泞一滑地爬到了山顶的铁塔下,认真勘察铁塔受损情况。
怎样才能按时完成抢修任务?怎样保持整体的平行推进,怎样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吴平的心中激荡,但他依然表现得依然很平静,很从容。
平稳:争分夺秒,他精益严谨
如何时间赛跑?是这次所有参加华东500千伏电网抢修人员最大的难题。
繁重的抢修工程量,按常规至少要四个月,但国网公司迫于社会用电形势的要求,抢险工期数次“压缩”,施工计划数次修改。时间,在抢修的前线已不再是钟表上的指针,而是精确到每一根铁塔塔材的组立和每一条导线的展放。这是吴平的要求,也是所有人员的行动。
为实现按期完成目标,吴平提出必须打破常规采取特殊施工手段,交叉安排不同工序同时推进,努力一再缩短抢修工程时间,将施工进度计划改了一版,又一版,尽量衔接好每个工程的项目点。他要求,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与抢修人员一起 “边踏勘、边设计、边制定抢修方案”,在工程抢修期间,武警官兵和附近村民一起“边清障、边搬运塔材”,与支援部队一起“边拆塔、边立塔”,与运行单位一起“边立塔、边架线、边验收”。整个施工作业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各工程节点做到“无缝式”衔接,工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缩短。
不管工期怎么压缩,吴平都要求安全规程毫不含糊简略,“我们的抢修一切以安全为前提,我们要胜利,但不要牺牲和流血!我们一定要把抢修人员安全地带来,完成任务后再安全地送回家!”这是吴平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在抢修现场不仅做到了每基塔、每个作业环节都有人监护,甚至对夜间作业的照明、员工的轮休、饮食及上下山都做出严格的规定。而无论工期再短、任务再急,吴平都坚持按照有关的技术规程、标准组织实施抢修重建,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3月1日晚9点多,丽水一个施工点在组立铁塔时,塔材发生偏差,弄不好就会拖延整条线路工期。施工人员汇报说:“今天没办法了,等明天……”“没有明天了!”吴平没等他说完,就语气坚决地说,“今晚必须解决,否则将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吴平立即安排有关人员连夜赶往现场,协调设计部门重新调研,组织生产。那夜,他几乎无眠。第二天一早,他又赶往现场,爬上了800多米高的塔位。他一边帮抢修人员想办法,一边为抢修人员鼓劲加油,直问题解决了,他才疲惫地回到指挥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