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电力新闻宣传先进个人陆斌
2008-04-24 17:07:1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位于乌江河衅的武隆县,在今年1月遭受了50年罕见冰雪灾害袭击。身为重庆武隆供电公司宣传专责的陆斌,以高度的责任感,从1月12日发生雪灾到抗冰复电的2月上旬,他深入一线采访,与抢险队员同行,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全面真实地记录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此期间,陆斌与各大媒体记者快速互动,确保了抗冰抢险新闻报道迅速有序进行,共上稿230篇:其中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1篇;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华中电力报14篇;重庆日报、商报、晚报、新华网、新浪网等报刊、网站179篇;重庆卫视、天天630、武隆电视台及重庆电力视频新闻38条次。
陆斌的敬业精神得到上级肯定,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庆市电力公司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4月18日,陆斌作为10名先进个人的代表,在重庆电力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近200名参会人员被那些动人的故事感动。
风雪仙女山
1月17日,连续暴雪,仙女山3条10千伏线路因导线覆冰严重,倒杆断线几十处。6点15分,陆斌接到电话便提上照相机、摄像机随抢修人员赶赴现场。故障点在冰封山顶的新华农庄附近,他们一路走一路爬,把抢修物资扛上山。队员肖世云顶着凛冽寒风,在电杆上工作六七个小时,下杆后因为双脚冻僵,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仙女山上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痛,陆斌拿着相机的手都冻僵了,更别说要在杆上作业。
收工回到家里已是深夜12点,陆斌来不及换下裤脚冻成冰块的裤子和湿透了的袜子,打开电脑写稿到凌晨四点多。第二天,这篇《50年罕见暴雪袭击武隆 供电员工连续鏖战保供电》在新华网、新浪网和重庆商报、重庆晚报等社会媒体刊登;一幅抢险队员穿行在雪林的图片,被新华网重庆频道抗冰专辑作为刊头图。《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华中电力报》也先后刊登了这篇新闻,重庆电视台《天天630》也播出。正是这篇报道,让市内各大媒体的目光投向了武隆。
1月21日,仙女上的3条10千伏线路再次断线,致使5万多村民停电。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刮着,雪还在不断的往下落,陆斌扛着摄像机和身负沉重抢修工器具的抢修队员一道,鞋上捆绑着草绳,艰难蹒跚地向现场挺进。
由于连日来长期在山腰低谷抢修,队员罗洪双脚长满了冻疮,原本穿40码的鞋已经换上了43码。“大码的鞋能减少摩擦,虽然爬山、走路比较不方便,但是能减少疼痛,跟上抢修节奏。”罗洪的一席话,听得陆斌心里酸酸的,嘴角有一种涩涩的感觉。当晚,他们住在当地村民家里,由于停电,当地蜡烛也卖空了,为将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出,陆斌蹲在火炉旁,用跳跃的火光采写新闻,当天采访的稿子写完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多。和衣躺下后,盖了两床被子陆斌还是觉得浑身冰凉。《电网覆冰严重 武隆5万人停电》第二天在重庆各大媒体刊登,人物专访《43码的大脚》也在全国电力系统各大网站刊登。
22日至25日,武隆持续暴雪,仙女山上的高压线路连续抢修了四次,那几天他同抢修队员早出晚归,一道奋战在第一线。同时加强与重庆商报、晚报的记者沟通,商报跟踪报道了5条新闻,晚报也跟踪报道了3条。这些报道还连续在国内各大新闻网登载60多条次。
见证共产党员
自抗冰抢险以来,共产党员秦小圆一直坚守在抗冰一线,女儿整个寒假都没有看见他,年迈的父亲也打来电话,如果再不回家,就不认他这个儿子。
那晚,他们喝了酒,一个四十几岁的大男人,怀着对女儿的愧疚,想着对父亲的不孝,嚎啕大哭。第二天,进入10千伏城东线抢险的关键一天,下午,陆斌随秦主任到山顶工作现场采访。从山脚到山顶大约要爬6公里的路,快接近作业点时,有一段根本没有路,这里坡度特别大,已经处于悬崖峭壁。覆冰遮住了荆棘的真面目,他抓住荆棘后,手不敢松开,否则完全有掉崖的危险,白色的手套就这样被鲜血染红。想着那些成天鏖战在冰天雪地的抢修队员们,陆斌没被这点伤痛吓倒,仍坚持扛着摄像机和相机在现场忙碌采访。
正月初一的下午,在白马采访时,队长熊孔明正在烤火,鞋和裤脚早已被冰水渗透。这时,他接了个电话,电话里传来了哭泣的声音,他妻子流产了。熊孔明今年37岁了,妻子有病一直没有怀上孩子,结婚十年来,这次好不容易才怀上,可恶的冰雪又将丈夫送到了抗冰抢险第一线,缺少了呵护、缺少了关爱,可怜的宝宝就这样走了……熊孔明沉默片刻,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老婆,到处断线了,山上有1000多人没有电,我是队长,你要理解我,不能回家照顾你了,我对不住你!”当深夜写稿的时候,陆斌已是泪流满脸,泪水不知不觉滑落在键盘上。
由于连续在冰雪里采访,从雪灾开始,陆斌感冒一天比一天严重。2月4日早上,他起床后全身乏力,没有到一线
在此期间,陆斌与各大媒体记者快速互动,确保了抗冰抢险新闻报道迅速有序进行,共上稿230篇:其中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1篇;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华中电力报14篇;重庆日报、商报、晚报、新华网、新浪网等报刊、网站179篇;重庆卫视、天天630、武隆电视台及重庆电力视频新闻38条次。
陆斌的敬业精神得到上级肯定,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庆市电力公司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4月18日,陆斌作为10名先进个人的代表,在重庆电力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近200名参会人员被那些动人的故事感动。
风雪仙女山
1月17日,连续暴雪,仙女山3条10千伏线路因导线覆冰严重,倒杆断线几十处。6点15分,陆斌接到电话便提上照相机、摄像机随抢修人员赶赴现场。故障点在冰封山顶的新华农庄附近,他们一路走一路爬,把抢修物资扛上山。队员肖世云顶着凛冽寒风,在电杆上工作六七个小时,下杆后因为双脚冻僵,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仙女山上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痛,陆斌拿着相机的手都冻僵了,更别说要在杆上作业。
收工回到家里已是深夜12点,陆斌来不及换下裤脚冻成冰块的裤子和湿透了的袜子,打开电脑写稿到凌晨四点多。第二天,这篇《50年罕见暴雪袭击武隆 供电员工连续鏖战保供电》在新华网、新浪网和重庆商报、重庆晚报等社会媒体刊登;一幅抢险队员穿行在雪林的图片,被新华网重庆频道抗冰专辑作为刊头图。《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华中电力报》也先后刊登了这篇新闻,重庆电视台《天天630》也播出。正是这篇报道,让市内各大媒体的目光投向了武隆。
1月21日,仙女上的3条10千伏线路再次断线,致使5万多村民停电。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刮着,雪还在不断的往下落,陆斌扛着摄像机和身负沉重抢修工器具的抢修队员一道,鞋上捆绑着草绳,艰难蹒跚地向现场挺进。
由于连日来长期在山腰低谷抢修,队员罗洪双脚长满了冻疮,原本穿40码的鞋已经换上了43码。“大码的鞋能减少摩擦,虽然爬山、走路比较不方便,但是能减少疼痛,跟上抢修节奏。”罗洪的一席话,听得陆斌心里酸酸的,嘴角有一种涩涩的感觉。当晚,他们住在当地村民家里,由于停电,当地蜡烛也卖空了,为将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出,陆斌蹲在火炉旁,用跳跃的火光采写新闻,当天采访的稿子写完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多。和衣躺下后,盖了两床被子陆斌还是觉得浑身冰凉。《电网覆冰严重 武隆5万人停电》第二天在重庆各大媒体刊登,人物专访《43码的大脚》也在全国电力系统各大网站刊登。
22日至25日,武隆持续暴雪,仙女山上的高压线路连续抢修了四次,那几天他同抢修队员早出晚归,一道奋战在第一线。同时加强与重庆商报、晚报的记者沟通,商报跟踪报道了5条新闻,晚报也跟踪报道了3条。这些报道还连续在国内各大新闻网登载60多条次。
见证共产党员
自抗冰抢险以来,共产党员秦小圆一直坚守在抗冰一线,女儿整个寒假都没有看见他,年迈的父亲也打来电话,如果再不回家,就不认他这个儿子。
那晚,他们喝了酒,一个四十几岁的大男人,怀着对女儿的愧疚,想着对父亲的不孝,嚎啕大哭。第二天,进入10千伏城东线抢险的关键一天,下午,陆斌随秦主任到山顶工作现场采访。从山脚到山顶大约要爬6公里的路,快接近作业点时,有一段根本没有路,这里坡度特别大,已经处于悬崖峭壁。覆冰遮住了荆棘的真面目,他抓住荆棘后,手不敢松开,否则完全有掉崖的危险,白色的手套就这样被鲜血染红。想着那些成天鏖战在冰天雪地的抢修队员们,陆斌没被这点伤痛吓倒,仍坚持扛着摄像机和相机在现场忙碌采访。
正月初一的下午,在白马采访时,队长熊孔明正在烤火,鞋和裤脚早已被冰水渗透。这时,他接了个电话,电话里传来了哭泣的声音,他妻子流产了。熊孔明今年37岁了,妻子有病一直没有怀上孩子,结婚十年来,这次好不容易才怀上,可恶的冰雪又将丈夫送到了抗冰抢险第一线,缺少了呵护、缺少了关爱,可怜的宝宝就这样走了……熊孔明沉默片刻,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老婆,到处断线了,山上有1000多人没有电,我是队长,你要理解我,不能回家照顾你了,我对不住你!”当深夜写稿的时候,陆斌已是泪流满脸,泪水不知不觉滑落在键盘上。
由于连续在冰雪里采访,从雪灾开始,陆斌感冒一天比一天严重。2月4日早上,他起床后全身乏力,没有到一线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