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梅:平淡之中绽放绚烂
2008-03-10 16:37:1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记者:郭纪雄两会专题
提起韩金梅,留给大家的感觉是她很要强很能干,都快40岁的人了,还整天扑在一线上。她的执着,她的孜孜不倦,她的勤奋让熟悉她的人都敬佩不已。而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天水供电公司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管理的现代化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线损计算不负重托最新电力统计资料,尽在资料频道
自1997年开始,韩金梅就从事电能计量、线损管理工作。还是在陇西供电所工作的时候,她就针对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对全所的高损线路上带的重点配变进行了供电半径合理性调整,对部分导线的载面与载荷进行了计算,对不匹配者进行了更换。针对陇西供电所公网功率因数低,损耗大的问题,她通过对全所4条高损公网力率以及4条高损公网无功补偿容量的核算,从理论上提出陇西所6至10千瓦公网线路上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无功补偿方式后年少损电量140万千瓦时的依据,为今后的降损节能打下良好基础。根据陇西自来水厂、迭部林业局等用户出现的同一块三相电能表配用不同的计量CT而造成电费人员无法进行追补电量计算这一问题,她编撰了《经CT接入的电能表变比不同时的更正系数》,由此,使该所引起的此类计量差错的计算有了理论依据,并进一步规范了杜绝此类事故的管理措施,防范条例;成功检查。在陇西供电所从事计量工作期间,仅纠错电能计量而挽回电量约30万千瓦时。
电网建设勇挑大梁
韩金梅初到生技科工作时,恰逢330千伏天水变投运。由于人员不足,全科人员白天跑现场,晚上要准备第二天的验收启动工作,大家从早上八点往往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在天水变启动的21天中,韩金梅总是工作到半夜一、二点钟才回家,不满七岁的女儿一个人睡觉害怕就开着灯,整栋楼只有她家的灯点得最亮。看着酣睡的女儿,她揉着发涩的双眼,愧疚之情不禁涌上心头,但看到流光溢彩的万家灯火时,她又幸福得笑了。
330千伏秦安变智能电容器是2007年度省公司科技进步项目。面对全新的设备,运行、检修人员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都没有底。在设备投运时,恰巧厂家人员没有到场,许多参数的调定、操作手柄的作用,运行和检修人员无法吃准。若等厂家人员帮助调试,20多人的启动队伍需重新组织,若不等,面对的问题需解决。作为此项工作的负责人,韩金梅果断作出决定,自己拿着说明书一字一句仔细斟酌,指导修试人员完成了调试工作。设备投运已是晚上十点钟了,在场的所有人为公司首台智能电容器的顺利投运感到无比欣慰。
创新创效成果凸显
我国电能可靠性管理工作始于1985年,到2001年,天水供电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可靠性管理工作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的综合体现,必然会随着电网的发展、设备的更新、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在2001年,以天水供电公司以“规范报表形式,实现数据传输的网络化”为切入点拉开了基层班站可靠性管理的序幕。
任何一套新的管理模式的改变,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记得当初建立可靠性信息系统网络时,基层单位既缺乏硬件又缺乏软件支持,几经周折,总算解决了班站22个班站的计算机硬件问题,但最困难的是人员的操作使用问题。在多数班站人员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都不具备的情况下,韩金梅首先承担起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的任务,从打字到复制、粘贴,再到可靠性参数的录入、数据统计、分析、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2003年底,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IS)在公司开始推广使用,该系统涉及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共有400多个子模块,对于这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大家都意识到工作任务的艰巨。韩金梅欣然接受了系统推广的任务。如今,该系统的应用已遍及整个生产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水供电公司可靠性管理已遍及输变电各个班组,公司可靠性数据统计工作已实现了质的飞跃,基层班站不仅实现了数据传输的网络化,更可喜的是基层单位已能以可靠性指标控制停电,使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可靠性管理网已成为电网稳定经济运行的坚强后盾。
技能比赛大显身手
2007年<
提起韩金梅,留给大家的感觉是她很要强很能干,都快40岁的人了,还整天扑在一线上。她的执着,她的孜孜不倦,她的勤奋让熟悉她的人都敬佩不已。而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天水供电公司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管理的现代化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线损计算不负重托最新电力统计资料,尽在资料频道
自1997年开始,韩金梅就从事电能计量、线损管理工作。还是在陇西供电所工作的时候,她就针对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对全所的高损线路上带的重点配变进行了供电半径合理性调整,对部分导线的载面与载荷进行了计算,对不匹配者进行了更换。针对陇西供电所公网功率因数低,损耗大的问题,她通过对全所4条高损公网力率以及4条高损公网无功补偿容量的核算,从理论上提出陇西所6至10千瓦公网线路上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无功补偿方式后年少损电量140万千瓦时的依据,为今后的降损节能打下良好基础。根据陇西自来水厂、迭部林业局等用户出现的同一块三相电能表配用不同的计量CT而造成电费人员无法进行追补电量计算这一问题,她编撰了《经CT接入的电能表变比不同时的更正系数》,由此,使该所引起的此类计量差错的计算有了理论依据,并进一步规范了杜绝此类事故的管理措施,防范条例;成功检查。在陇西供电所从事计量工作期间,仅纠错电能计量而挽回电量约30万千瓦时。
电网建设勇挑大梁
韩金梅初到生技科工作时,恰逢330千伏天水变投运。由于人员不足,全科人员白天跑现场,晚上要准备第二天的验收启动工作,大家从早上八点往往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在天水变启动的21天中,韩金梅总是工作到半夜一、二点钟才回家,不满七岁的女儿一个人睡觉害怕就开着灯,整栋楼只有她家的灯点得最亮。看着酣睡的女儿,她揉着发涩的双眼,愧疚之情不禁涌上心头,但看到流光溢彩的万家灯火时,她又幸福得笑了。
330千伏秦安变智能电容器是2007年度省公司科技进步项目。面对全新的设备,运行、检修人员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都没有底。在设备投运时,恰巧厂家人员没有到场,许多参数的调定、操作手柄的作用,运行和检修人员无法吃准。若等厂家人员帮助调试,20多人的启动队伍需重新组织,若不等,面对的问题需解决。作为此项工作的负责人,韩金梅果断作出决定,自己拿着说明书一字一句仔细斟酌,指导修试人员完成了调试工作。设备投运已是晚上十点钟了,在场的所有人为公司首台智能电容器的顺利投运感到无比欣慰。
创新创效成果凸显
我国电能可靠性管理工作始于1985年,到2001年,天水供电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可靠性管理工作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的综合体现,必然会随着电网的发展、设备的更新、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在2001年,以天水供电公司以“规范报表形式,实现数据传输的网络化”为切入点拉开了基层班站可靠性管理的序幕。
任何一套新的管理模式的改变,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记得当初建立可靠性信息系统网络时,基层单位既缺乏硬件又缺乏软件支持,几经周折,总算解决了班站22个班站的计算机硬件问题,但最困难的是人员的操作使用问题。在多数班站人员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都不具备的情况下,韩金梅首先承担起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的任务,从打字到复制、粘贴,再到可靠性参数的录入、数据统计、分析、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2003年底,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IS)在公司开始推广使用,该系统涉及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共有400多个子模块,对于这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大家都意识到工作任务的艰巨。韩金梅欣然接受了系统推广的任务。如今,该系统的应用已遍及整个生产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水供电公司可靠性管理已遍及输变电各个班组,公司可靠性数据统计工作已实现了质的飞跃,基层班站不仅实现了数据传输的网络化,更可喜的是基层单位已能以可靠性指标控制停电,使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可靠性管理网已成为电网稳定经济运行的坚强后盾。
技能比赛大显身手
2007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