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战士”刘孝全
2008-03-20 16:19:5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被喻为“全国最难排危抢修的电网工程之一”的重庆500千伏张长线武隆车盘山施工现场,有一支能打善战的钢铁队伍,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张丽英握着抢修队员的手称赞道:“你们真了不起啊!没有一起违章。”这支被誉为钢铁队伍的,就是500千伏张长线武隆车盘山抢险排危施工组。45岁的刘孝全,就是这个施工组的组长。两会代表委员说电力专题
肆虐的冰雪天气,让重庆电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险情牵动着每一名电力员工的心。在作为渝鄂第二通道和重庆“日”字型环网的主通道―500千伏张长线受损停运的危难关头,正在医院治疗肠胃炎、痢疾、椎间盘突出的工程建设部线路主管刘孝全,不顾家人、同事、好友和医生的劝说,主动请缨率队奔赴抗冰抢险第一线。访问
“党员,干活就要冲在前,这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做的。”2月13日(正月初七),降温、降雪基本停歇,抢修张长线进入实施阶段。资料频道提供电力行业最新统计资料
刘孝全与指挥部成员率队赶赴武隆车盘山,与雪山和受损铁塔、导线展开搏斗。而这一战,就是18天没下战场。
临行前,妻子帮他带上胃痛宁、活骨通片,千叮万嘱要他按时吃药,刘孝全口中答应得好,可到了抢险现场常常是顾不上吃药。胃病不能饿肚子,但因为大雪封山,有两天中午饭未能吃,他就强忍着饥寒和疼痛,持续战斗在抢修现场,晚上睡觉时,腰痛得无法翻身。由于劳累过度,不仅老病一次又一次发作,还患上了重感冒、发高烧。冰天雪地,刘孝全却时常被折磨得额头挂满汗珠,冒出一团团热气。领导、同事们都劝他回武隆县休息看病,他却说:“抗冰抢险人人有责,我这点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抢险不结束不下山!”
作为抢险排危施工组组长,刘孝全每天与指挥部成员研讨、修订方案,用棍子撑着疼痛的腰椎上山,掌握一线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整个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出主意、想办法,与战友们并肩战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抢修难题。
在险情最重、抢修难度最大的张长线99号、100号铁塔前,刘孝全一次次忍着病痛反复查勘、测量、计算。99号铁塔已严重扭曲倾斜变形,100号铁塔的塔头全部折断,散落导线交叉缠绕,一旦排危方法不正确或措施不当,后果均不堪设想。为此,刘孝全坚持每天蹲守100号铁塔,详细检查抢修作业的每一个环节。经过日夜思考,凭着多年经验,刘孝全最终拿手出了扭曲倾斜的99号铁塔采用抱杆加强主材的方案、99―103号铁塔采用逐基排危修复的方案,起初遭到了张长线原设计单位―中南电力设计院专家的反对,因为这种方案在国内尚属首创,实施起来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是,在日益紧逼的工期面前,领导、专家们又连夜讨论后,两个方案均获通过。
“说实话,抢修方案实施时,我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一直守在现场,差点拉肚子‘出洋相’。直到99号、100号铁塔的导线全部撤下后,我的心才落了地,当时那股胜利的兴奋劲真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刘孝全回想起自己的“创作”似乎有些后怕,但又明显带有几分得意。
“光明送他人,劳累摧自身。”这是刘孝全抗冰抢险的真实写照。他带病坚持在抗冰抢险和灾后重建第一线,为了让电网早日康复,他因劳累过度,多病齐发,两进医院。对家人他充满了愧疚,连元宵节也未能与回家团聚。“真是个铁人”是每个抢修队员对刘孝全的评价。在他的感染和号召下,抢修队员个个卯足了劲,他们先后完成了张长线7基铁塔的抢修,撤除、更换500千伏导线2回共6.2公里,架通地线、光缆3公里多。2月28日凌晨6点半,刘孝全和抢修队员们赢来了胜利一刻,500千伏张长线全面修复投运,标志着重庆电网抗冰抢险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肆虐的冰雪天气,让重庆电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险情牵动着每一名电力员工的心。在作为渝鄂第二通道和重庆“日”字型环网的主通道―500千伏张长线受损停运的危难关头,正在医院治疗肠胃炎、痢疾、椎间盘突出的工程建设部线路主管刘孝全,不顾家人、同事、好友和医生的劝说,主动请缨率队奔赴抗冰抢险第一线。访问
“党员,干活就要冲在前,这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做的。”2月13日(正月初七),降温、降雪基本停歇,抢修张长线进入实施阶段。资料频道提供电力行业最新统计资料
刘孝全与指挥部成员率队赶赴武隆车盘山,与雪山和受损铁塔、导线展开搏斗。而这一战,就是18天没下战场。
临行前,妻子帮他带上胃痛宁、活骨通片,千叮万嘱要他按时吃药,刘孝全口中答应得好,可到了抢险现场常常是顾不上吃药。胃病不能饿肚子,但因为大雪封山,有两天中午饭未能吃,他就强忍着饥寒和疼痛,持续战斗在抢修现场,晚上睡觉时,腰痛得无法翻身。由于劳累过度,不仅老病一次又一次发作,还患上了重感冒、发高烧。冰天雪地,刘孝全却时常被折磨得额头挂满汗珠,冒出一团团热气。领导、同事们都劝他回武隆县休息看病,他却说:“抗冰抢险人人有责,我这点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抢险不结束不下山!”
作为抢险排危施工组组长,刘孝全每天与指挥部成员研讨、修订方案,用棍子撑着疼痛的腰椎上山,掌握一线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整个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出主意、想办法,与战友们并肩战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抢修难题。
在险情最重、抢修难度最大的张长线99号、100号铁塔前,刘孝全一次次忍着病痛反复查勘、测量、计算。99号铁塔已严重扭曲倾斜变形,100号铁塔的塔头全部折断,散落导线交叉缠绕,一旦排危方法不正确或措施不当,后果均不堪设想。为此,刘孝全坚持每天蹲守100号铁塔,详细检查抢修作业的每一个环节。经过日夜思考,凭着多年经验,刘孝全最终拿手出了扭曲倾斜的99号铁塔采用抱杆加强主材的方案、99―103号铁塔采用逐基排危修复的方案,起初遭到了张长线原设计单位―中南电力设计院专家的反对,因为这种方案在国内尚属首创,实施起来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是,在日益紧逼的工期面前,领导、专家们又连夜讨论后,两个方案均获通过。
“说实话,抢修方案实施时,我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一直守在现场,差点拉肚子‘出洋相’。直到99号、100号铁塔的导线全部撤下后,我的心才落了地,当时那股胜利的兴奋劲真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刘孝全回想起自己的“创作”似乎有些后怕,但又明显带有几分得意。
“光明送他人,劳累摧自身。”这是刘孝全抗冰抢险的真实写照。他带病坚持在抗冰抢险和灾后重建第一线,为了让电网早日康复,他因劳累过度,多病齐发,两进医院。对家人他充满了愧疚,连元宵节也未能与回家团聚。“真是个铁人”是每个抢修队员对刘孝全的评价。在他的感染和号召下,抢修队员个个卯足了劲,他们先后完成了张长线7基铁塔的抢修,撤除、更换500千伏导线2回共6.2公里,架通地线、光缆3公里多。2月28日凌晨6点半,刘孝全和抢修队员们赢来了胜利一刻,500千伏张长线全面修复投运,标志着重庆电网抗冰抢险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