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局长――浙江绍兴柯桥供电分局抗灾抢险突击队负责人王泗宝小记
2008-02-22 16:50:2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民工”局长并不是“民工”出生,只是在这次整个抗冰抢险过程中,要不是他头上戴着一顶红色安全帽,和鼻梁上架了一副白边眼镜,可能没有人能看出他与其他施工队员有什么区别。这位被当地受灾村民亲切地称为“民工”局长的人,就是浙江绍兴柯桥供电分局副局长王泗宝,也是该局抗灾抢险突击队的负责人。2004、2006年,他曾经带领着他的这支“部队”先后转战台州、温州援助当地开展抗台抢险工作;今年,他又带领着他的精兵强将先后出征新昌、武义、缙云援助当地开展抗冰抢险工作。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展现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去争取胜利的‘作战’精神!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一支敢打敢拼、拉得出、打得响的精英部队!”这是这位“民工”局长天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你们有这样一位“民工”总指挥和副局长,是你们的福气,也是我们灾区人民的福气。
2月16日,刚刚结束援助金华武义抗冰抢险线路测量工作的王泗宝,又接到上级援助丽水缙云抗冰抢险任务。一接到命令,王泗宝直接从武义马不停蹄地赶到缙云县。王泗宝深知,作为指挥人员,只有更好地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才能更快地完成抢修任务,让失电百姓早一点用上电!
当天中午一到缙云县双溪乡,王泗宝不顾在武义连续多日“作战”疲劳,在当地供电所的配合下,马上展开勘查工作。他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头,做到巡视到每一个角落,不放弃任何一个故障点,并和地方工作人员商量,决定第二天的主要工作任务。17日上午,王泗宝趁大部队还没有抵达缙云的这段时间,又和提前赶到的施工班长勘查起18日的抢修任务。
2月19日13时,王泗宝和队员们一起在抢修现场匆匆忙忙吃过中饭,并布置完当天下午的工作任务后,立即和施工班长一起去勘查第二天的工作。第二天抢修的上周124线西潘支线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巅。由于前两天缙云刚下过一场大雪,第二天太阳一晒,盘山公路变得泥泞不堪,勘查现场的工程车开在上面就像“漂移”一样,为了安全起见,车子只好停在山脚下。然而,要到达故障点,必须翻越一座又一座五六百米的山头。到达第一根断杆时已经是下午的3点多了。由于档距平均在200米左右,几乎每档线都横跨两座山头,当勘查完30根10千伏杆子和低压杆子从山上下来时,已是晚上20时。他拖着疲倦的身子,笑着对笔者说,“今天足足翻越了20多座山头,可能一辈子都没爬过这么多山,幸好上山前带了手电筒,不然估计都找不到下山的路了。”
不管是在新昌、还是武义,亦或缙云,王泗宝在整个抢修过程中,不论白天黑夜都和队员们工作生活在一起。队伍凌晨6时多就要出发,他肯定老早就起床了,看看材料、工具是否准备妥当,施工计划是否万无一失。到了晚上,当其他队员劳累了一天早早休息时,他还在和施工班班长一起商议第二天的抢修计划。由于有些施工地点位于深山密林间,当地又找不到小工,人手不够,线路工出生的王泗宝兼当起了民工,抬材料、抗工具、竖杆拉线……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
在马飞岭支线抢修现场,马飞岭村的村长到现场看望抢修工人,他向一位正在和其他几位队员一起拉线的王泗宝打听谁是这里的负责人时,王泗宝笑笑说,“我就是。”当旁边的队员告诉村长,王泗宝就是这支小分队的总指挥,也是柯桥供电分局的副局长时,他惊愕地说不出话来。后来,那位村长告诉笔者,他实在想象不出这样一个瘦瘦的个子,黑黑的脸,穿的又是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工作服,脚上穿的雨鞋全是沾满了淤泥的民工模样的人,竟然是一位副局长。他说,我仔细看了一下你们的副局长,除了他戴的安全帽是红色的,另外多了一副眼镜,别的就看不出来与其他队员有什么区别了,你们有这样一位“民工”总指挥和副局长,是你们的福气,也是我们灾区人民的福气。
王局都天天在现场,我能落下吗?
在援助新昌抢修时,队员们住在当地乡政府的大礼堂里。由于大礼堂没有空调,且四处透风,当地乡政府为每张床准备了两床被子。王泗宝怕被子太滑,容易掉下来,每天半夜起床为队员们盖好被子。另外,每次出征时,他都会买来常备药品发给各位队员。在丽水缙云抢修期间,有两位队员发高烧,王泗宝连夜亲自把生病的队员送到当地乡医院挂盐水。在他的带领下,整个抢修队都士气高涨,呈现出火热的工作热情。有些队员昨天晚上还在挂盐水,第二天一早就出现在施工现场。他们说:“王局都天天在现场,我能落下吗?”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展现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去争取胜利的‘作战’精神!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一支敢打敢拼、拉得出、打得响的精英部队!”这是这位“民工”局长天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你们有这样一位“民工”总指挥和副局长,是你们的福气,也是我们灾区人民的福气。
2月16日,刚刚结束援助金华武义抗冰抢险线路测量工作的王泗宝,又接到上级援助丽水缙云抗冰抢险任务。一接到命令,王泗宝直接从武义马不停蹄地赶到缙云县。王泗宝深知,作为指挥人员,只有更好地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才能更快地完成抢修任务,让失电百姓早一点用上电!
当天中午一到缙云县双溪乡,王泗宝不顾在武义连续多日“作战”疲劳,在当地供电所的配合下,马上展开勘查工作。他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头,做到巡视到每一个角落,不放弃任何一个故障点,并和地方工作人员商量,决定第二天的主要工作任务。17日上午,王泗宝趁大部队还没有抵达缙云的这段时间,又和提前赶到的施工班长勘查起18日的抢修任务。
2月19日13时,王泗宝和队员们一起在抢修现场匆匆忙忙吃过中饭,并布置完当天下午的工作任务后,立即和施工班长一起去勘查第二天的工作。第二天抢修的上周124线西潘支线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巅。由于前两天缙云刚下过一场大雪,第二天太阳一晒,盘山公路变得泥泞不堪,勘查现场的工程车开在上面就像“漂移”一样,为了安全起见,车子只好停在山脚下。然而,要到达故障点,必须翻越一座又一座五六百米的山头。到达第一根断杆时已经是下午的3点多了。由于档距平均在200米左右,几乎每档线都横跨两座山头,当勘查完30根10千伏杆子和低压杆子从山上下来时,已是晚上20时。他拖着疲倦的身子,笑着对笔者说,“今天足足翻越了20多座山头,可能一辈子都没爬过这么多山,幸好上山前带了手电筒,不然估计都找不到下山的路了。”
不管是在新昌、还是武义,亦或缙云,王泗宝在整个抢修过程中,不论白天黑夜都和队员们工作生活在一起。队伍凌晨6时多就要出发,他肯定老早就起床了,看看材料、工具是否准备妥当,施工计划是否万无一失。到了晚上,当其他队员劳累了一天早早休息时,他还在和施工班班长一起商议第二天的抢修计划。由于有些施工地点位于深山密林间,当地又找不到小工,人手不够,线路工出生的王泗宝兼当起了民工,抬材料、抗工具、竖杆拉线……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
在马飞岭支线抢修现场,马飞岭村的村长到现场看望抢修工人,他向一位正在和其他几位队员一起拉线的王泗宝打听谁是这里的负责人时,王泗宝笑笑说,“我就是。”当旁边的队员告诉村长,王泗宝就是这支小分队的总指挥,也是柯桥供电分局的副局长时,他惊愕地说不出话来。后来,那位村长告诉笔者,他实在想象不出这样一个瘦瘦的个子,黑黑的脸,穿的又是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工作服,脚上穿的雨鞋全是沾满了淤泥的民工模样的人,竟然是一位副局长。他说,我仔细看了一下你们的副局长,除了他戴的安全帽是红色的,另外多了一副眼镜,别的就看不出来与其他队员有什么区别了,你们有这样一位“民工”总指挥和副局长,是你们的福气,也是我们灾区人民的福气。
王局都天天在现场,我能落下吗?
在援助新昌抢修时,队员们住在当地乡政府的大礼堂里。由于大礼堂没有空调,且四处透风,当地乡政府为每张床准备了两床被子。王泗宝怕被子太滑,容易掉下来,每天半夜起床为队员们盖好被子。另外,每次出征时,他都会买来常备药品发给各位队员。在丽水缙云抢修期间,有两位队员发高烧,王泗宝连夜亲自把生病的队员送到当地乡医院挂盐水。在他的带领下,整个抢修队都士气高涨,呈现出火热的工作热情。有些队员昨天晚上还在挂盐水,第二天一早就出现在施工现场。他们说:“王局都天天在现场,我能落下吗?”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