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大侠”――记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于晓侠
2008-02-25 16:21:3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白城供电公司,提起于晓侠,知道的人也许不是很多。但提起“营销大侠”,可就是无人不晓了。明明叫晓侠,怎么又称大侠?为此,笔者专程到于晓侠的工作单位――洮南供电分公司进行采访,从多个侧面了解到了这位“侠女士”。
于晓侠从2002年起连续五年被白城供电公司授予“岗位标兵”称号;2004年获白城供电公司“首席员工”称号;2005年获白城供电公司以上级“首席员工”称号;2005年获省公司的“岗位能手”称号;2006年被省公司评为“劳动模范”。
侠心潜练
于晓侠,今年46岁。1988年,在四平市做了近5年通讯调度工作的于晓侠,回到了她魂牵梦绕的故乡――洮南,但步入的工作岗位却是她一窍不通的供电营销领域。于晓侠先后承担过核算发行、统计、微机管理、营业大厅主任等工作任务。对新的工作内容和新的工作领域,她都是认真的学习,细细地揣摩,勤学、多问。工作时间干不好,下班后再练,很快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
“大家背后都称你是‘营销大侠’,说电力营销的事儿都在你的脑子里呢。是吗?”
听到这个问题,于晓侠笑了,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就是营销战线上的普通一员。”接着她向我们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那还是在她刚回洮南供电分公司不久,洮南市五一造纸厂来营业厅办理大用户暂停用电手续。她由于业务流程不熟,解释不清,客户很不满意。就在她十分尴尬之时,营业部主任上前详细解答,为她解了围。这件事对她触动很深。她说:“在那之后多年的工作中,我经常用这件事鞭策自己,工作光有热情不够,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做后盾。”
2005年,省公司召开了营销系统的抄核收技能竞赛,已经43岁的于晓侠在此项赛事上,获得了全能第二名和抄表、核算两个单项第二名。尽管没能折桂,但这三块银牌的含金量绝不逊色于第一名。通过几次技术大赛,于晓侠脱颖而出,成为了白城供电公司营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侠风厉志
在采访于晓侠的过程中,她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有咨询电价的,有临时用电的,也有对抄收人员服务提意见的。在她标准规范的、不温不火的解释中,客户的语气由急躁渐渐舒缓,每个电话都在她“不客气,再见”的回复中结束。之后,她又拿起桌上的电话安排人员处理或接待事宜。那种干练的作风,对业务的熟练和精通,让人不得不承认大家赋予她的“营销大侠”称号是那样的贴切。
在洮南分公司,谁都知道于晓侠的眼中不揉沙子。“每次走票儿我们都非常小心,一点小马虎都逃不过她的法眼”,营业大厅的人这样说。“我的收费如果出现异常,于姐都要重新计算的,所以我也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几乎不出错儿了。”她的徒弟王雷这样说。
2004年末,于晓侠担任洮南供电分公司营业大厅主任。那时,洮南供电分公司从农电接手了4300多客户,当时距下一个抄表期仅有几天的时间,为了能正常发行,她们必须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为保质保量完成好这项工作,她一连几天,组织大厅全体人员,白天正常工作,晚间加班加点,光方便面就吃了十几包。于晓侠看着满面倦容的同事,心里很过意不去,劝大家回家休息。同事们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于姐,你不走,我们就陪你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过完事你可得请我们大家吃饭!”就这样,4300多新装客户原始数据的建立如期完成。
还是在前几年,一个客户称自己认识市里的某位领导,用电不想花钱。在大厅里对工作人员大吵大嚷。于晓侠听见了,忙过去请客户先坐下,耐心地和她攀谈起来,从电价政策到用电常识,从报装接电流程到优质服务,随着于晓侠的娓娓道来,态度非常强硬的客户,终于缓和了下来。
“这么说,谁用电都要花钱了?”
于晓侠笑着说:“对呀,跟咱家买东西花钱一样,用电就是买电,你说怎么能不花钱!”
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讲解,客户心服口服地走了。以后再来交电费时,还经常找到于晓侠聊上几句,俨然成了好朋友。
侠骨柔情
于晓侠的丈夫是一名国家干部,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而于晓侠同样也是工作繁忙。孩子小的时候一直请父母帮着照看。看见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儿子也免不了经常埋怨,于晓侠为此不止一次地流下心疼而愧疚的泪水。幸运的是孩子在父母敬业精神的影响下,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更成熟也更自立。如今,他已经上高中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的第一名,对妈妈的工作由先前的埋怨转变成了理解和支持。儿子不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还学会了做饭。于晓侠说:“儿子第一次做饭时,把鸡蛋炒糊了,豆角没洗就下了锅,可我还是吃得很香。”
这就是于晓侠,在家里她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在客户心中她是一个既有服务水平又有服务热情的用电工作人员;在同事眼中她<
于晓侠从2002年起连续五年被白城供电公司授予“岗位标兵”称号;2004年获白城供电公司“首席员工”称号;2005年获白城供电公司以上级“首席员工”称号;2005年获省公司的“岗位能手”称号;2006年被省公司评为“劳动模范”。
侠心潜练
于晓侠,今年46岁。1988年,在四平市做了近5年通讯调度工作的于晓侠,回到了她魂牵梦绕的故乡――洮南,但步入的工作岗位却是她一窍不通的供电营销领域。于晓侠先后承担过核算发行、统计、微机管理、营业大厅主任等工作任务。对新的工作内容和新的工作领域,她都是认真的学习,细细地揣摩,勤学、多问。工作时间干不好,下班后再练,很快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
“大家背后都称你是‘营销大侠’,说电力营销的事儿都在你的脑子里呢。是吗?”
听到这个问题,于晓侠笑了,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就是营销战线上的普通一员。”接着她向我们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那还是在她刚回洮南供电分公司不久,洮南市五一造纸厂来营业厅办理大用户暂停用电手续。她由于业务流程不熟,解释不清,客户很不满意。就在她十分尴尬之时,营业部主任上前详细解答,为她解了围。这件事对她触动很深。她说:“在那之后多年的工作中,我经常用这件事鞭策自己,工作光有热情不够,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做后盾。”
2005年,省公司召开了营销系统的抄核收技能竞赛,已经43岁的于晓侠在此项赛事上,获得了全能第二名和抄表、核算两个单项第二名。尽管没能折桂,但这三块银牌的含金量绝不逊色于第一名。通过几次技术大赛,于晓侠脱颖而出,成为了白城供电公司营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侠风厉志
在采访于晓侠的过程中,她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有咨询电价的,有临时用电的,也有对抄收人员服务提意见的。在她标准规范的、不温不火的解释中,客户的语气由急躁渐渐舒缓,每个电话都在她“不客气,再见”的回复中结束。之后,她又拿起桌上的电话安排人员处理或接待事宜。那种干练的作风,对业务的熟练和精通,让人不得不承认大家赋予她的“营销大侠”称号是那样的贴切。
在洮南分公司,谁都知道于晓侠的眼中不揉沙子。“每次走票儿我们都非常小心,一点小马虎都逃不过她的法眼”,营业大厅的人这样说。“我的收费如果出现异常,于姐都要重新计算的,所以我也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几乎不出错儿了。”她的徒弟王雷这样说。
2004年末,于晓侠担任洮南供电分公司营业大厅主任。那时,洮南供电分公司从农电接手了4300多客户,当时距下一个抄表期仅有几天的时间,为了能正常发行,她们必须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为保质保量完成好这项工作,她一连几天,组织大厅全体人员,白天正常工作,晚间加班加点,光方便面就吃了十几包。于晓侠看着满面倦容的同事,心里很过意不去,劝大家回家休息。同事们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于姐,你不走,我们就陪你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过完事你可得请我们大家吃饭!”就这样,4300多新装客户原始数据的建立如期完成。
还是在前几年,一个客户称自己认识市里的某位领导,用电不想花钱。在大厅里对工作人员大吵大嚷。于晓侠听见了,忙过去请客户先坐下,耐心地和她攀谈起来,从电价政策到用电常识,从报装接电流程到优质服务,随着于晓侠的娓娓道来,态度非常强硬的客户,终于缓和了下来。
“这么说,谁用电都要花钱了?”
于晓侠笑着说:“对呀,跟咱家买东西花钱一样,用电就是买电,你说怎么能不花钱!”
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讲解,客户心服口服地走了。以后再来交电费时,还经常找到于晓侠聊上几句,俨然成了好朋友。
侠骨柔情
于晓侠的丈夫是一名国家干部,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而于晓侠同样也是工作繁忙。孩子小的时候一直请父母帮着照看。看见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儿子也免不了经常埋怨,于晓侠为此不止一次地流下心疼而愧疚的泪水。幸运的是孩子在父母敬业精神的影响下,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更成熟也更自立。如今,他已经上高中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的第一名,对妈妈的工作由先前的埋怨转变成了理解和支持。儿子不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还学会了做饭。于晓侠说:“儿子第一次做饭时,把鸡蛋炒糊了,豆角没洗就下了锅,可我还是吃得很香。”
这就是于晓侠,在家里她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在客户心中她是一个既有服务水平又有服务热情的用电工作人员;在同事眼中她<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