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往返8000公里――上海电力抢修队汽修组抚州救灾纪实
2008-02-21 09:20:53 来源:文汇报
A-
A+
电力18讯: 作者:袁祺
抚州市区,距东乡县58公里,南城64公里,宜黄108公里,乐安128公里。从2月3日赶赴江西至今,上海抢险队的发电车分驻四地。为了确保每一处发电设备都能正常工作,过去的15天中,上海市区供电局下属汽修厂的师傅每天日夜不停地在这方圆百里内往返奔波。山路难行,记者跟随抢修车进山,最快也只能开到50多码;而就是这辆车,在两个星期里,已开过了八千多公里,每天行驶的路程超过500公里。
“这是我这辈子开过的最险的路”
上海电力抢修队到达抚州后,发电车和发电机组迅速被分派到各个受灾县执行供电任务。为确保设备运作正常,汽修组员每天都必须跑遍相隔百里山路的四个县城巡视检修。队员孙伟中告诉记者:“来时在车上装的GPS卫星定位,没几天就不用了。每天走两遍,现在这路开得比在上海还熟。”
汽修组组长刘振勇说,刚到抚州的第一个星期,大家觉得最累。不是因为苦,而是因为漫山遍野的积雪和坚冰阻碍工作进程。年初三,宜黄的发电车部件出现故障,一旦停止工作,就意味着一千多户居民要重陷黑暗。当时正在东乡检修的队员们,为了抓紧时间,选择了比大路近60公里,却积满冰雪的山路赶往宜黄。湿滑的盘山路上,轮子随时可能打滑,好几辆来往两地的班车一头撞在路边,驾驶经验丰富的队员们也“吓出了一头冷汗”。队员李如勇告诉记者:“进去时不知道路况这么差,后来再绕回去已经来不及了,为了保证效率,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顶着这“一头冷汗”,在万分小心下,汽修队员们最终开过了这条冰雪山道,及时赶到现场,为发电车排除了故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已有28年驾龄的刘振勇感慨道:“这是我这辈子开过的最危险的一条路。”
“保证设备无恙是我们的本分”
刘振勇告诉记者,就在车队刚从上海出发的当天深夜,一辆发电车抛锚在诸暨附近。为确保尽快到达灾区,不顾漫天飞舞的风雪,凌晨两点的高速公路上,师傅们钻到汽车下的雪地上紧急抢修了一个多小时,直至车子重新开动。起身时,师傅们的手脚几乎失去知觉。
队员王涛和赵平,一个老家在宜兴,一个老家在蚌埠。出发时,单位原本决定让他们执行任务一段时间后赶回家过个“晚年”,到达时便已买好回家的长途车票。然而,一到抚州,看见如此严重的灾区现状,两人毅然退掉回家的车票,留在了灾区。“六个人出来,分两路跑,每天坐车坐到屁股痛,我们要是走了,工作就更难了。”
刘振勇和队员刘政侃、孙伟中、李如勇都曾患有肩周炎,每天超过10个小时的驾驶工作,让疾病再次复发。疼痛剧烈时,连喝水的杯子都握不住。但紧张的日常检修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让他们根本无法好好休息。刘政侃笑称,“我们靠自己锻炼身体,每到一个地方停好,就下车排队做广播操。”其实,师傅们只能是忙里偷闲地甩一甩手臂,来缓解疼痛。
在同行的几天里,刘振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不能到一线直接给灾民送电,就一定要履行好保证设备无恙的职责,这是本分。”然而,抢险队领队何鲁中告诉记者,由于抚州当地电网硬件情况与上海不同,发电设备工作状况出现的问题很多。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救灾工作根本无从谈起。这些汽修队员们,堪称是支撑救灾工作的“幕后英雄”。
本报特派记者 袁祺(本报抚州2月20日专电)
抚州市区,距东乡县58公里,南城64公里,宜黄108公里,乐安128公里。从2月3日赶赴江西至今,上海抢险队的发电车分驻四地。为了确保每一处发电设备都能正常工作,过去的15天中,上海市区供电局下属汽修厂的师傅每天日夜不停地在这方圆百里内往返奔波。山路难行,记者跟随抢修车进山,最快也只能开到50多码;而就是这辆车,在两个星期里,已开过了八千多公里,每天行驶的路程超过500公里。
“这是我这辈子开过的最险的路”
上海电力抢修队到达抚州后,发电车和发电机组迅速被分派到各个受灾县执行供电任务。为确保设备运作正常,汽修组员每天都必须跑遍相隔百里山路的四个县城巡视检修。队员孙伟中告诉记者:“来时在车上装的GPS卫星定位,没几天就不用了。每天走两遍,现在这路开得比在上海还熟。”
汽修组组长刘振勇说,刚到抚州的第一个星期,大家觉得最累。不是因为苦,而是因为漫山遍野的积雪和坚冰阻碍工作进程。年初三,宜黄的发电车部件出现故障,一旦停止工作,就意味着一千多户居民要重陷黑暗。当时正在东乡检修的队员们,为了抓紧时间,选择了比大路近60公里,却积满冰雪的山路赶往宜黄。湿滑的盘山路上,轮子随时可能打滑,好几辆来往两地的班车一头撞在路边,驾驶经验丰富的队员们也“吓出了一头冷汗”。队员李如勇告诉记者:“进去时不知道路况这么差,后来再绕回去已经来不及了,为了保证效率,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顶着这“一头冷汗”,在万分小心下,汽修队员们最终开过了这条冰雪山道,及时赶到现场,为发电车排除了故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已有28年驾龄的刘振勇感慨道:“这是我这辈子开过的最危险的一条路。”
“保证设备无恙是我们的本分”
刘振勇告诉记者,就在车队刚从上海出发的当天深夜,一辆发电车抛锚在诸暨附近。为确保尽快到达灾区,不顾漫天飞舞的风雪,凌晨两点的高速公路上,师傅们钻到汽车下的雪地上紧急抢修了一个多小时,直至车子重新开动。起身时,师傅们的手脚几乎失去知觉。
队员王涛和赵平,一个老家在宜兴,一个老家在蚌埠。出发时,单位原本决定让他们执行任务一段时间后赶回家过个“晚年”,到达时便已买好回家的长途车票。然而,一到抚州,看见如此严重的灾区现状,两人毅然退掉回家的车票,留在了灾区。“六个人出来,分两路跑,每天坐车坐到屁股痛,我们要是走了,工作就更难了。”
刘振勇和队员刘政侃、孙伟中、李如勇都曾患有肩周炎,每天超过10个小时的驾驶工作,让疾病再次复发。疼痛剧烈时,连喝水的杯子都握不住。但紧张的日常检修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让他们根本无法好好休息。刘政侃笑称,“我们靠自己锻炼身体,每到一个地方停好,就下车排队做广播操。”其实,师傅们只能是忙里偷闲地甩一甩手臂,来缓解疼痛。
在同行的几天里,刘振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不能到一线直接给灾民送电,就一定要履行好保证设备无恙的职责,这是本分。”然而,抢险队领队何鲁中告诉记者,由于抚州当地电网硬件情况与上海不同,发电设备工作状况出现的问题很多。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救灾工作根本无从谈起。这些汽修队员们,堪称是支撑救灾工作的“幕后英雄”。
本报特派记者 袁祺(本报抚州2月20日专电)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