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村长”卸任――记巴中市通江县胜利乡迪坪村农电工伏军德
2008-01-08 08:53:0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抄表路上
抄表路上
■李国旗 文/图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胜利乡迪坪村村民伏军德在农电岗位上奋斗了10年。由于全心全意地为民服务,他被村民们称为“二村长”。2007年11月,巴中市实施城乡同网同价,这位与共和国同岁的农电工积极配合、支持供电部门抄核移交工作,光荣卸任后,他自豪地说:“同网同价是天大的好事,我举双手赞成,如今,完成了任务,我快乐退休!”
“二村长”的“创业史”
迪坪村从无电到有电,伏军德既是见证人又是参与者。1998年,该村开始自筹资金办电(引电入村)。伏军德被村民推选为办电小组副组长,负责宣传发动、民工组织派遣和工程施工等工作。办电过程中,他与施工人员一起摸爬滚打,成了村里最热心办电的人。他办事风风火火,有股子“不到南墙不回头”的闯劲和韧劲。办电之初,村民们曾为变压器的坐落位置争论不休,伏军德硬是拿着烟绳(农村量土烟的绳子)从村子的四周测量到中心点,最终选定了一个让村民们心服口服的位置。“二村长”美名由此叫响。
迪坪村村长刘中值谈起伏军德时赞赏有加:“老伏是迪坪村办电和管电的第一功臣,村民服他,村干部都很敬重他。”
“二村长”的“管电经”
迪坪村幅员12平方公里,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伏军德能把这个大村的用电管好吗?沙溪供电所所长杨长春告诉笔者,虽然全村400多户客户的抄表收费、维护管理由伏军德一人负责,但近10年来,该村从未出现过人为的安全事故。
有人问起伏军德的管电经验,他幽默地说,“我是个粗人,只会用土办法呐。因为对村上的用电户很熟悉,400多个电表安(装)在什么地方、每位客户每月大概的用电量、村民守不守用电规矩等情况我都了如指掌。我是个出了名的‘夜猫子’,逮过不少偷电的‘老鼠’。在电力部门工作人员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电力管理和电力法律知识,因此建议村上制订了‘三不供’和‘一必供’的‘土政策’:即‘不安全不供,不讲信用不供,照明干扰了别人不供’;‘哪家哪户有红白喜事必须供!’”
伏军德认为农电工必须具备“四德”即“道得(德)”、“苦得”、“受得”、和“说得”品质。其中,“道德”是指农电工的人品;“苦得”是指不怕苦和累;“受得”是指能忍受客户的不理解;“说得”是指能用政策说服村民依法用电,按时交费。10年来,伏军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这“四德”。
“二村长”的“服务观”
从事农电工作之前,伏军德并不懂电。但这10来年的摸索让他逐渐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农电工。迪坪村及相邻片区的客户遇到用电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
电力部门到迪坪村实施电网改造时,伏军德都义务地跟班作业。他爬过当地的每根高低压电杆,巡视过每条高低压线路。当人们问他,“您这么大的年龄了,还这样辛苦地工作,图的啥?”他总是用那句老话问答:“为集体做点事情,吃点苦也值!”
2006年7月,当地遭遇洪灾,为了防止倒杆断线,伏军德冒雨前去巡线,在停电作业时被电击伤,手上的伤疤至今还在。
2006年12月一个下雪的夜晚,他和2个弟弟在家吃晚饭。久未见面的兄弟想畅饮几盅,叙叙离别之情。当火锅上桌,酒刚温热的时候,电话响了。“二社的下杆线被雪压断了,整个院子没电……”听完电话后,伏军德一脸无奈地说。然后,他又戴上安全帽,提着工具袋冒雪出门了。排除故障,回到家已是10时许。伏军德的妻子告诉两个弟弟:“你哥就是这个命。他经常深夜出门帮人处理用电故障,要不人家怎么会把他叫做‘夜猫子’?”
当笔者问伏军德:“现在不管电了,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没啥,国家出台了惠及三农的好政策,这是大好事啊。农电接管是大气候,更是农电工作的新起点,今后,村民们会得到更多的实惠,我想得通!”
其实,在大巴山,像伏军德这样的“二村长”还有很多。虽然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了农电舞台,但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已根植在这片沃土里。
抄表路上
■李国旗 文/图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胜利乡迪坪村村民伏军德在农电岗位上奋斗了10年。由于全心全意地为民服务,他被村民们称为“二村长”。2007年11月,巴中市实施城乡同网同价,这位与共和国同岁的农电工积极配合、支持供电部门抄核移交工作,光荣卸任后,他自豪地说:“同网同价是天大的好事,我举双手赞成,如今,完成了任务,我快乐退休!”
“二村长”的“创业史”
迪坪村从无电到有电,伏军德既是见证人又是参与者。1998年,该村开始自筹资金办电(引电入村)。伏军德被村民推选为办电小组副组长,负责宣传发动、民工组织派遣和工程施工等工作。办电过程中,他与施工人员一起摸爬滚打,成了村里最热心办电的人。他办事风风火火,有股子“不到南墙不回头”的闯劲和韧劲。办电之初,村民们曾为变压器的坐落位置争论不休,伏军德硬是拿着烟绳(农村量土烟的绳子)从村子的四周测量到中心点,最终选定了一个让村民们心服口服的位置。“二村长”美名由此叫响。
迪坪村村长刘中值谈起伏军德时赞赏有加:“老伏是迪坪村办电和管电的第一功臣,村民服他,村干部都很敬重他。”
“二村长”的“管电经”
迪坪村幅员12平方公里,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伏军德能把这个大村的用电管好吗?沙溪供电所所长杨长春告诉笔者,虽然全村400多户客户的抄表收费、维护管理由伏军德一人负责,但近10年来,该村从未出现过人为的安全事故。
有人问起伏军德的管电经验,他幽默地说,“我是个粗人,只会用土办法呐。因为对村上的用电户很熟悉,400多个电表安(装)在什么地方、每位客户每月大概的用电量、村民守不守用电规矩等情况我都了如指掌。我是个出了名的‘夜猫子’,逮过不少偷电的‘老鼠’。在电力部门工作人员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电力管理和电力法律知识,因此建议村上制订了‘三不供’和‘一必供’的‘土政策’:即‘不安全不供,不讲信用不供,照明干扰了别人不供’;‘哪家哪户有红白喜事必须供!’”
伏军德认为农电工必须具备“四德”即“道得(德)”、“苦得”、“受得”、和“说得”品质。其中,“道德”是指农电工的人品;“苦得”是指不怕苦和累;“受得”是指能忍受客户的不理解;“说得”是指能用政策说服村民依法用电,按时交费。10年来,伏军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这“四德”。
“二村长”的“服务观”
从事农电工作之前,伏军德并不懂电。但这10来年的摸索让他逐渐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农电工。迪坪村及相邻片区的客户遇到用电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
电力部门到迪坪村实施电网改造时,伏军德都义务地跟班作业。他爬过当地的每根高低压电杆,巡视过每条高低压线路。当人们问他,“您这么大的年龄了,还这样辛苦地工作,图的啥?”他总是用那句老话问答:“为集体做点事情,吃点苦也值!”
2006年7月,当地遭遇洪灾,为了防止倒杆断线,伏军德冒雨前去巡线,在停电作业时被电击伤,手上的伤疤至今还在。
2006年12月一个下雪的夜晚,他和2个弟弟在家吃晚饭。久未见面的兄弟想畅饮几盅,叙叙离别之情。当火锅上桌,酒刚温热的时候,电话响了。“二社的下杆线被雪压断了,整个院子没电……”听完电话后,伏军德一脸无奈地说。然后,他又戴上安全帽,提着工具袋冒雪出门了。排除故障,回到家已是10时许。伏军德的妻子告诉两个弟弟:“你哥就是这个命。他经常深夜出门帮人处理用电故障,要不人家怎么会把他叫做‘夜猫子’?”
当笔者问伏军德:“现在不管电了,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没啥,国家出台了惠及三农的好政策,这是大好事啊。农电接管是大气候,更是农电工作的新起点,今后,村民们会得到更多的实惠,我想得通!”
其实,在大巴山,像伏军德这样的“二村长”还有很多。虽然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了农电舞台,但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已根植在这片沃土里。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