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电力职工的情怀――记盐城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吴东波
2007-10-31 09:59:0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供稿:花兰干 王成凤
“叮铃铃……”9月3日早晨刚上班,江苏省盐城市盐都供电公司职工吴东波听到短信铃声,按动手机键, 眼前呈现出几行小字:“感谢您的无偿献血,您的爱心使一朵生命之花又重新绽放。”原来,就在前一天,他到盐城市中心血站完成了他的第18次献血。
媒体披露鲜为人知的秘密
今年仲夏的一天,《盐阜大众报》公布了该市2006年度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名单,盐城市盐都供电公司一些职工在读报时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吴东波。他会不会就是我们公司所属设计室的设计员吴东波?在同事们的再三追问下,一直不事张扬的他,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隐瞒了11年的献血史。自1996年开始,吴东波已先后默默无闻地献血18次,连续7年被盐城市政府、盐城中心血站表彰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并在全市通报表扬,累计献血已经达到6900毫升。吴东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投身无偿献血的爱心之举在公司内外被传为美谈。
11年从不间断的“区区小事”
今年42岁的吴东波在该公司已工作了20多个年头。20多年来,他的工作岗位变动多次,先后从事过变电检修工、工程管理、工程设计等,但他干一行爱一行,还每天提前半小时,完成扫地、抹桌子、烧水这些小事。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他不满足于曾经在电力学校所学的电力专业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先后取得了东南大学工民建专科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本科毕业证书。
11年前的冬天,吴东波搬进新居,盐城市中心血站就在他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出于好奇,他偶尔停在那儿看一下。一天,他看到一位农民老大伯,伸出瘦弱的手臂在抽血。他不解地问穿白大褂、戴近视眼镜的医生,才知道这些人是因生计而从事卖血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一齐在他的心里升腾,他伸出胳臂,对医生说,就让我为这位农民大伯代劳吧。
医生露出赞许的目光,当即对他进行有关体检。当天,他就献血200毫升。当他想着用自己的鲜血就可能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时, 心里感到别样的充实和快乐。
吴东波觉得献血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区区小事,何足声张?因而,他既没有告假休息,也一直未向任何人提起。此后,他又通过不断学习献血方面的医学知识,知悉一次献血后,至少得半年时间,血的各种成分才能生长达标。于是,他严格遵照这条科学规律行事,每当到了一个周期,就主动到市中心血站去尽义务,每次献血的数量在200~400毫升,11年从不间断。
妻子也加入到献血行列
在200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吴东波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谁知一进门就遭到父母及妻子三人突如其来的“兴师问罪”。原来,他们看到了中心血站门前公布栏里无偿献血光荣榜名单中有吴东波的名字。面对家人的询问,吴东波只得如实相告。当时,除了上中学的女儿支持他以外,其他家庭成员都一致要求他“下不为例”。为了不给年愈古稀的父母增加思想负担,吴东波点了点头。其实,锁定在他心里的主张谁也无法改变。
事后,吴东波将自学的献血方面的医学知识,现学现卖给父母和妻子,使他们明白了献血对当事人身体非但没有影响,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益处的道理。入情入理的分析、解说,父母不再阻拦了,同是供电职工的妻子徐小凤也自告奋勇地加入到单位组织的献血行列之中。
前几年,吴东波参加了盐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俱乐部,常与一帮献血的朋友们一起相互学习、切磋、鼓励。他还坚持参加游泳、羽毛球等体育锻炼。他说 ,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多献出一些优质的血液,让更多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美丽。
“叮铃铃……”9月3日早晨刚上班,江苏省盐城市盐都供电公司职工吴东波听到短信铃声,按动手机键, 眼前呈现出几行小字:“感谢您的无偿献血,您的爱心使一朵生命之花又重新绽放。”原来,就在前一天,他到盐城市中心血站完成了他的第18次献血。
媒体披露鲜为人知的秘密
今年仲夏的一天,《盐阜大众报》公布了该市2006年度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名单,盐城市盐都供电公司一些职工在读报时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吴东波。他会不会就是我们公司所属设计室的设计员吴东波?在同事们的再三追问下,一直不事张扬的他,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隐瞒了11年的献血史。自1996年开始,吴东波已先后默默无闻地献血18次,连续7年被盐城市政府、盐城中心血站表彰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并在全市通报表扬,累计献血已经达到6900毫升。吴东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投身无偿献血的爱心之举在公司内外被传为美谈。
11年从不间断的“区区小事”
今年42岁的吴东波在该公司已工作了20多个年头。20多年来,他的工作岗位变动多次,先后从事过变电检修工、工程管理、工程设计等,但他干一行爱一行,还每天提前半小时,完成扫地、抹桌子、烧水这些小事。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他不满足于曾经在电力学校所学的电力专业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先后取得了东南大学工民建专科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本科毕业证书。
11年前的冬天,吴东波搬进新居,盐城市中心血站就在他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出于好奇,他偶尔停在那儿看一下。一天,他看到一位农民老大伯,伸出瘦弱的手臂在抽血。他不解地问穿白大褂、戴近视眼镜的医生,才知道这些人是因生计而从事卖血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一齐在他的心里升腾,他伸出胳臂,对医生说,就让我为这位农民大伯代劳吧。
医生露出赞许的目光,当即对他进行有关体检。当天,他就献血200毫升。当他想着用自己的鲜血就可能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时, 心里感到别样的充实和快乐。
吴东波觉得献血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区区小事,何足声张?因而,他既没有告假休息,也一直未向任何人提起。此后,他又通过不断学习献血方面的医学知识,知悉一次献血后,至少得半年时间,血的各种成分才能生长达标。于是,他严格遵照这条科学规律行事,每当到了一个周期,就主动到市中心血站去尽义务,每次献血的数量在200~400毫升,11年从不间断。
妻子也加入到献血行列
在200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吴东波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谁知一进门就遭到父母及妻子三人突如其来的“兴师问罪”。原来,他们看到了中心血站门前公布栏里无偿献血光荣榜名单中有吴东波的名字。面对家人的询问,吴东波只得如实相告。当时,除了上中学的女儿支持他以外,其他家庭成员都一致要求他“下不为例”。为了不给年愈古稀的父母增加思想负担,吴东波点了点头。其实,锁定在他心里的主张谁也无法改变。
事后,吴东波将自学的献血方面的医学知识,现学现卖给父母和妻子,使他们明白了献血对当事人身体非但没有影响,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益处的道理。入情入理的分析、解说,父母不再阻拦了,同是供电职工的妻子徐小凤也自告奋勇地加入到单位组织的献血行列之中。
前几年,吴东波参加了盐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俱乐部,常与一帮献血的朋友们一起相互学习、切磋、鼓励。他还坚持参加游泳、羽毛球等体育锻炼。他说 ,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多献出一些优质的血液,让更多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美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