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书写忠诚――记重庆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赵晓勇
2007-08-14 14:03:3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展示公司系统共产党员的良好精神风貌,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今日之星・身边的共产党员》栏目,敬请关注。
用责任书写忠诚
――记重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赵晓勇
何润生 李大定 李敦友
看着气势恢弘的500千伏板桥变电站赫然矗立于田野,听着重庆市电力公司负责人发出“500千伏板桥变电站竣工投运”的豪迈声音,铁骨铮铮的血性汉子赵晓勇眼睛湿润了。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331天的披星戴月、呕心沥血,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书写了对电力事业、对国家电网的无限忠诚。
钢铁般的人
赵晓勇今年43岁,投身电力事业已经整整26年了,现任重庆市电力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他从一个青年学徒,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每一步成长,都体现了对事业的一腔赤诚。
2005年2月,重庆东南武陵山系天气骤变,连日大雪使酉阳、武隆等地区电网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冰灾,许多电力线路覆冰超过50毫米,110千伏黔秀龙线多基铁塔倒塌,酉阳、武隆地区大面积停电。
时任重庆吉通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的赵晓勇承担了此次抢险任务。
这次抢险无疑是十分艰苦的。车辆在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间行驶,加装了防滑链条的28台车,总共更换了40个轮胎,其中,有4台跑断了钢板。倒塌的127号、128号、129号塔地处山顶风口,抢险队员每天在冰雪道路上艰苦跋涉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由于公路不通,几十吨的塔材都是靠人力肩挑背扛运上山的。
作为抢险工程指挥长,赵晓勇深知责任重大。抢险的28天,他每天与抢险队员在凛冽的寒风中上山下山,在呼啸的雨雪中勘查、策划,指挥抢险工作。晚上回到驻地,他还要组织指挥组专业技术人员总结一天的抢险工作,研究、制定第二天的抢险方案,躺下时常常已是凌晨两三点钟。
由于受凉,赵晓勇身患重感冒,大家都让他休息,他坚决不肯,仍每天与大家一起到现场。他说,钢铁般的事业,就需要钢铁般的人和钢铁般的意志来完成。
凭着这种信念,在短短的28天内,工程浩大、规模空前的抢险任务圆满完成。类似这样的抢险任务,赵晓勇不知参加了多少。
为了二十九个工程项目
为解决重庆电网电力不足状况,合川双槐电厂、万盛电厂、合川富金坝电站、珞璜电厂三期工程必须在夏季负荷高峰之前按期完成;珞璜电厂至马岚垭线路亟须建成,以解决该断面负荷严重“卡脖子”的现象。
这次,已调任重庆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的赵晓勇又一次挑起了重担。
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多少次,因为牵挂工程上的事情,赵晓勇从梦中惊醒。度夏工程、电源送出工程及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问题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的神经。
赵晓勇和他的同事们克服了设计资源、施工力量不足,以及外部建设环境越来越恶劣等诸多困难,使上述工程都在当年夏季负荷高峰到来之前建成投运,珞璜电厂三期500千伏送出工程比原定并网发电时间提前一个月建成投运。2006年,成为重庆公司历史上电网建设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年完成重点电网建设工程29个,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100%。赵晓勇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充分肯定,公司党组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责任铸就奇迹
被列为2007年“渝电一号”的500千伏板桥变电站建设,是重庆公司第一次独立承建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短短的11个月内,重庆公司完成建设项目1900多个、验收项目2300多个,工程量之大、时间之紧在华中地区输变电工程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奇迹!”华中电网有限公司领导和重庆公司领导均为工程的推进速度、质量工艺、安全管理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为了这个奇迹,工程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赵晓勇和施工人员铆在工地。工程初期,缺水、无电、道路不通,他们多次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与村民协商,使整个工程得以稳步推进。
2007年6月,工程进入验收投运阶段。20多天没有回家的赵晓勇接到消息说,16岁的女儿因病住院,爱人一天打来十几个电话。但工程投运在即,他实在无法脱身。6月26日,第二阶段顺利投运后,他才急匆匆赶到医院探望。看着病床上的女儿,愧疚的泪花直在眼眶里转动。半天后,他又返回现场,准备第三阶段的验收工作。由于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喉咙肿痛说不出话,仍坚持不离工地。
华中公司组织30多名专家验收500千伏板桥变电站工程时发出这样的赞叹:“施工建设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施工工艺的精细度都非常少见。”“不愧为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的样板。”
“山再高,没有脚高;路再长,没有腿长。”有着劲松般品格的共产党员赵晓勇,几十年来,凭着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对党的事业、对电力事业的无限赤诚,用青春书写了一幅绚丽的人生画卷,用热血谱写了一曲高亢的生命之歌。
用责任书写忠诚
――记重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赵晓勇
何润生 李大定 李敦友
看着气势恢弘的500千伏板桥变电站赫然矗立于田野,听着重庆市电力公司负责人发出“500千伏板桥变电站竣工投运”的豪迈声音,铁骨铮铮的血性汉子赵晓勇眼睛湿润了。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331天的披星戴月、呕心沥血,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书写了对电力事业、对国家电网的无限忠诚。
钢铁般的人
赵晓勇今年43岁,投身电力事业已经整整26年了,现任重庆市电力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他从一个青年学徒,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每一步成长,都体现了对事业的一腔赤诚。
2005年2月,重庆东南武陵山系天气骤变,连日大雪使酉阳、武隆等地区电网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冰灾,许多电力线路覆冰超过50毫米,110千伏黔秀龙线多基铁塔倒塌,酉阳、武隆地区大面积停电。
时任重庆吉通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的赵晓勇承担了此次抢险任务。
这次抢险无疑是十分艰苦的。车辆在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间行驶,加装了防滑链条的28台车,总共更换了40个轮胎,其中,有4台跑断了钢板。倒塌的127号、128号、129号塔地处山顶风口,抢险队员每天在冰雪道路上艰苦跋涉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由于公路不通,几十吨的塔材都是靠人力肩挑背扛运上山的。
作为抢险工程指挥长,赵晓勇深知责任重大。抢险的28天,他每天与抢险队员在凛冽的寒风中上山下山,在呼啸的雨雪中勘查、策划,指挥抢险工作。晚上回到驻地,他还要组织指挥组专业技术人员总结一天的抢险工作,研究、制定第二天的抢险方案,躺下时常常已是凌晨两三点钟。
由于受凉,赵晓勇身患重感冒,大家都让他休息,他坚决不肯,仍每天与大家一起到现场。他说,钢铁般的事业,就需要钢铁般的人和钢铁般的意志来完成。
凭着这种信念,在短短的28天内,工程浩大、规模空前的抢险任务圆满完成。类似这样的抢险任务,赵晓勇不知参加了多少。
为了二十九个工程项目
为解决重庆电网电力不足状况,合川双槐电厂、万盛电厂、合川富金坝电站、珞璜电厂三期工程必须在夏季负荷高峰之前按期完成;珞璜电厂至马岚垭线路亟须建成,以解决该断面负荷严重“卡脖子”的现象。
这次,已调任重庆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的赵晓勇又一次挑起了重担。
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多少次,因为牵挂工程上的事情,赵晓勇从梦中惊醒。度夏工程、电源送出工程及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问题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的神经。
赵晓勇和他的同事们克服了设计资源、施工力量不足,以及外部建设环境越来越恶劣等诸多困难,使上述工程都在当年夏季负荷高峰到来之前建成投运,珞璜电厂三期500千伏送出工程比原定并网发电时间提前一个月建成投运。2006年,成为重庆公司历史上电网建设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年完成重点电网建设工程29个,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100%。赵晓勇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充分肯定,公司党组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责任铸就奇迹
被列为2007年“渝电一号”的500千伏板桥变电站建设,是重庆公司第一次独立承建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短短的11个月内,重庆公司完成建设项目1900多个、验收项目2300多个,工程量之大、时间之紧在华中地区输变电工程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奇迹!”华中电网有限公司领导和重庆公司领导均为工程的推进速度、质量工艺、安全管理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为了这个奇迹,工程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赵晓勇和施工人员铆在工地。工程初期,缺水、无电、道路不通,他们多次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与村民协商,使整个工程得以稳步推进。
2007年6月,工程进入验收投运阶段。20多天没有回家的赵晓勇接到消息说,16岁的女儿因病住院,爱人一天打来十几个电话。但工程投运在即,他实在无法脱身。6月26日,第二阶段顺利投运后,他才急匆匆赶到医院探望。看着病床上的女儿,愧疚的泪花直在眼眶里转动。半天后,他又返回现场,准备第三阶段的验收工作。由于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喉咙肿痛说不出话,仍坚持不离工地。
华中公司组织30多名专家验收500千伏板桥变电站工程时发出这样的赞叹:“施工建设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施工工艺的精细度都非常少见。”“不愧为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的样板。”
“山再高,没有脚高;路再长,没有腿长。”有着劲松般品格的共产党员赵晓勇,几十年来,凭着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对党的事业、对电力事业的无限赤诚,用青春书写了一幅绚丽的人生画卷,用热血谱写了一曲高亢的生命之歌。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