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尚清的农电情怀
2007-06-28 16:01:24 来源:西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本站讯 赵应禄
5月25日,是农村大春“双抢”季节,秀丽风光的川北农村到处是一片农忙景象。在阆中市的千佛镇乐安观村,一位身着工作装、肩挎凡布工具包的电力员工正满头大汗地行走在乡村小道上巡视检查着线路,一会又见他站在了村民的脱麦现场帮助村民安装脱麦机……
他就是阆中市电力公司农电工母尚清。
在乐安观村采访,村支部书记罗荣德提起母师傅就竖大拇指。他说母尚清因为村里用电的事常和他打交道,如今他们都成了老朋友了。乐安观村在千佛镇是数一数二的富裕村,前几年,这里的村民以加工生猪饲料为主,老百姓着实发了不少的财。现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为种植生姜和养兔,光乐安观村就发展400多亩生姜基地,凭这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达三四千元。为了让电力更好地为村民带来实惠,让国家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负责该片区用电服务的母尚清更是操碎了心。去年他就为村民改电的事跑了不下100多趟。在未进行农网改造之前,这里的农民经常为用电的事发愁,晚上照明灯光不明亮,看电视电压不稳时常跳闸,农民买的抽水机、粉碎机白天加工带不动,只有在错峰时段半夜起来打米磨面,而且电价高达每千瓦时1元。为这事老百姓伤透了脑筋。从去年实行“户表工程”后,加强了电能管理,降低了线损,电价便宜了,村民也从城里买回了电饭煲、冰箱、洗衣机,有的家里还买了健身器。“城里人有的我们农村百姓也有”。说起这些变化,罗书记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笔者随着母师傅一道,来到他来得次数最多的三堆石村,村民康克林见母师傅领着一帮人来了,忙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迎了上来,听说我们是来了解母师傅的先进事迹的,康克林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母师傅可是位好员工,去年腊月,队里9只电表主线和表箱烧坏了,村民要急着抽水,清晨6点钟天还没亮,我们就给母师傅打电话。那天天气特别的冷,半小时后母师傅就带着3名电工赶来了,接线的接线,安表的安表,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修好了。我们平时只有靠抽水吃,是母师傅在关键时候为我们解了难,他是我们的保护神。只要有用电故障打电话向他求救,他保准是准时上门服务,服务完后从来不接受村民的任何感谢。你们可要好好写写他呀!说着康克林向我们握了握手,又忙农活去了。
我们又跟着母师傅继续向偏僻乡村行走,母师傅提醒我们每人手里提一根木棒,说是一为山路不平用来杖路,二来农村的狗和毒蛇较多用来防身,他说这都是我们农电工不可缺少的随身武器。我们按照母师傅的话每人提了一根棒上路了。说来也很凑巧,走着走着,在三堆石村公路边,母师傅发现电杆上的一户表计箱被树枝挂着了,他赶紧到这户人家取梯子准备除障,可主人不在家,庭院里拴着一条硕大的狼狗张牙咧嘴汪汪直叫,母师傅与狼狗对恃一阵,只见他用棍棒吆喝着,慢慢将那狼狗威胁住,直至它夹着尾巴遛进了窝内,这才赶忙从庭院内扛起木梯跑了出来,然后借着木梯爬上电杆把树枝清理了,又仔细检查了表计箱,发现没什么问题了才放心地下来。一路上笔者发现母师傅的职业敏感性特别强,他的头总是向有电力线路的地方张望着,每走到一根电杆下都要停下来查看,发现意外便及时处理。“作为电力员工这就是我的工作职责,就象军人爱护武器,警察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一样,这都成了职业习惯。”母师傅一脸的认真。
别看大家都叫他母师傅,还以为是多老的一个人,其实他只有25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这个从部队复员参加工作才3个年头的年轻人,全凭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锤炼出的优良作风和过硬的素质,才使他有了今天的出色的成绩。笔者从其他员工那里了解到,他刚到公司上班时闹了不少笑话。刚跟师傅那阵子,他只知道电力线分火线和零线,但不知道低压线路哪根是火线哪根是零线。带他的启蒙老师康克武一边亲手教他操作,一边教给他一些理论知识,从抄表收费、检修农排、架设10千伏线路,他跟着师傅一五一十学起。一次在农网改造架设10千伏线路LGJ-70线渡线时,由于缺少经验,上杆操作人应该站在受力侧,他却站在反受力方向,不小心右手食指压在了磁瓶槽,差点手指被压残废了,幸亏师傅解救及时。这事在同事间还嘲出了笑话。打那以后,他感到电力行业属高危作业,自己不懂专业知识闹出笑话不说,还危及生命安全,那时他就暗下决心要当一名好电工。
母师傅去年结婚了,妻子没有工作,房子还是向亲戚家借的。他心里清楚,只有加倍工作,精心钻研业务,才能改变家庭的窘境。他负责千佛镇小保宁村、乐安观村、三堆石村600多户用户的用电,无论村民谁家用电有了问题,他都是随叫随到。每月准时10号前抄表到户,山区道路崎岖根本无法骑车,只能靠脚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月要步行100多公里路程。据千佛供电所员工邵东介绍:“母<
5月25日,是农村大春“双抢”季节,秀丽风光的川北农村到处是一片农忙景象。在阆中市的千佛镇乐安观村,一位身着工作装、肩挎凡布工具包的电力员工正满头大汗地行走在乡村小道上巡视检查着线路,一会又见他站在了村民的脱麦现场帮助村民安装脱麦机……
他就是阆中市电力公司农电工母尚清。
在乐安观村采访,村支部书记罗荣德提起母师傅就竖大拇指。他说母尚清因为村里用电的事常和他打交道,如今他们都成了老朋友了。乐安观村在千佛镇是数一数二的富裕村,前几年,这里的村民以加工生猪饲料为主,老百姓着实发了不少的财。现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为种植生姜和养兔,光乐安观村就发展400多亩生姜基地,凭这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达三四千元。为了让电力更好地为村民带来实惠,让国家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负责该片区用电服务的母尚清更是操碎了心。去年他就为村民改电的事跑了不下100多趟。在未进行农网改造之前,这里的农民经常为用电的事发愁,晚上照明灯光不明亮,看电视电压不稳时常跳闸,农民买的抽水机、粉碎机白天加工带不动,只有在错峰时段半夜起来打米磨面,而且电价高达每千瓦时1元。为这事老百姓伤透了脑筋。从去年实行“户表工程”后,加强了电能管理,降低了线损,电价便宜了,村民也从城里买回了电饭煲、冰箱、洗衣机,有的家里还买了健身器。“城里人有的我们农村百姓也有”。说起这些变化,罗书记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笔者随着母师傅一道,来到他来得次数最多的三堆石村,村民康克林见母师傅领着一帮人来了,忙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迎了上来,听说我们是来了解母师傅的先进事迹的,康克林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母师傅可是位好员工,去年腊月,队里9只电表主线和表箱烧坏了,村民要急着抽水,清晨6点钟天还没亮,我们就给母师傅打电话。那天天气特别的冷,半小时后母师傅就带着3名电工赶来了,接线的接线,安表的安表,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修好了。我们平时只有靠抽水吃,是母师傅在关键时候为我们解了难,他是我们的保护神。只要有用电故障打电话向他求救,他保准是准时上门服务,服务完后从来不接受村民的任何感谢。你们可要好好写写他呀!说着康克林向我们握了握手,又忙农活去了。
我们又跟着母师傅继续向偏僻乡村行走,母师傅提醒我们每人手里提一根木棒,说是一为山路不平用来杖路,二来农村的狗和毒蛇较多用来防身,他说这都是我们农电工不可缺少的随身武器。我们按照母师傅的话每人提了一根棒上路了。说来也很凑巧,走着走着,在三堆石村公路边,母师傅发现电杆上的一户表计箱被树枝挂着了,他赶紧到这户人家取梯子准备除障,可主人不在家,庭院里拴着一条硕大的狼狗张牙咧嘴汪汪直叫,母师傅与狼狗对恃一阵,只见他用棍棒吆喝着,慢慢将那狼狗威胁住,直至它夹着尾巴遛进了窝内,这才赶忙从庭院内扛起木梯跑了出来,然后借着木梯爬上电杆把树枝清理了,又仔细检查了表计箱,发现没什么问题了才放心地下来。一路上笔者发现母师傅的职业敏感性特别强,他的头总是向有电力线路的地方张望着,每走到一根电杆下都要停下来查看,发现意外便及时处理。“作为电力员工这就是我的工作职责,就象军人爱护武器,警察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一样,这都成了职业习惯。”母师傅一脸的认真。
别看大家都叫他母师傅,还以为是多老的一个人,其实他只有25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这个从部队复员参加工作才3个年头的年轻人,全凭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锤炼出的优良作风和过硬的素质,才使他有了今天的出色的成绩。笔者从其他员工那里了解到,他刚到公司上班时闹了不少笑话。刚跟师傅那阵子,他只知道电力线分火线和零线,但不知道低压线路哪根是火线哪根是零线。带他的启蒙老师康克武一边亲手教他操作,一边教给他一些理论知识,从抄表收费、检修农排、架设10千伏线路,他跟着师傅一五一十学起。一次在农网改造架设10千伏线路LGJ-70线渡线时,由于缺少经验,上杆操作人应该站在受力侧,他却站在反受力方向,不小心右手食指压在了磁瓶槽,差点手指被压残废了,幸亏师傅解救及时。这事在同事间还嘲出了笑话。打那以后,他感到电力行业属高危作业,自己不懂专业知识闹出笑话不说,还危及生命安全,那时他就暗下决心要当一名好电工。
母师傅去年结婚了,妻子没有工作,房子还是向亲戚家借的。他心里清楚,只有加倍工作,精心钻研业务,才能改变家庭的窘境。他负责千佛镇小保宁村、乐安观村、三堆石村600多户用户的用电,无论村民谁家用电有了问题,他都是随叫随到。每月准时10号前抄表到户,山区道路崎岖根本无法骑车,只能靠脚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月要步行100多公里路程。据千佛供电所员工邵东介绍:“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