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痴情光明人
2007-05-28 16:07:35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现年51岁的王文江,是江苏省盐都区大纵湖供电所所长。身为共产党员的他,30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赢得了广大用电客户的一致好评。在前不久召开的盐城市第六届劳模表彰大会上,王文江被表彰为“盐城市劳动模范”。
情系农电 无怨无悔
前几年农网改造过程中,生性少言寡语的王文江,带领3人小分队,在全镇11个村(居)不知跑了多少遍。饱一顿、饥一餐的生活使他的胃病、关节病经常复发。一天夜晚,他正在家中打吊滴,迎湖村电工报告说他们全村都没有电,故障原因一时找不出,请求给予支援,王文江二话没说,忍着胃疼,骑车奔向救援地点。两个多小时的线路排查,终于找出了事故原因,恢复了供电。然而这个时候的王文江,额头却是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双手紧压着腹部,坐在路边已直不起身,同行们硬是架着他进了村卫生室。
整个农网改造中,他带领小分队改造了“油疙瘩”变压器26座,清除了私拉乱接“蜘蛛网”百余张,新立、调整电杆1200多根,受益群众近万人,为农户减负50万元以上。近三个月的紧张劳累,使王文江一下子消瘦了20多斤。无悔的付出,使受益群众达万人,为农民减负50多万元,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农电工的时代风采。镇党委、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号召全镇基层干部和服务行业开展向王文江同志学习活动;江苏省电力公司授予他“农网建设与改造先进个人”。
心系百姓 牢记天职
用王文江的话说:身在农电一线,要赢得群众的支持,必须具备过硬扎实的基本技能;要让群众信赖你,必须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此,他始终把满足群众需要,当作自己最大的责任。
新筑的杨龙路上,几根还未来得及迁移的电杆,使得一些不熟悉路况的外地行车人稍不留意就会碰杆“挂彩”。王文江在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了突击移杆方案,并亲自带领12名农电工,奋战一天,终于使那几根电杆站到了应该站的位置上。前年腊月,正值数九寒冬,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的陈捷村有1000多米高低压线路严重老化,直接影响春节期间的安全用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王文江带领8名农电职工顶严寒、冒风雪,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种种困难。虽然是供电所长,但他总是坚持亲历亲为,身体力行,早晚两头不见日,中午也不休息,当工程完工接火通电的那一刻,已接近大年二十九。看到上百户居民家中灯火明亮,王文江露出了开心的微笑。经常有人问他,“五十岁的人了,劲从哪来?”他总是憨厚的嘻笑说:“老百姓是上帝,优质服务是我的天职”。
心系大局 乐于奉献
王文江在30多年的农电生涯中,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的共产党员,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哪有困难和危险那就有他的身影。
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最低洼的大纵湖镇,易旱易涝,旱时有全区最长的农网线路供水;涝时,21座排涝站泵必须全部派上用场。去年大汛期间,他几天几夜没有回过家一次,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总是不间断地巡视在三十多公里的圩堤和21个闸站上。线路有问题,他顶风冒雨带头检修;变压器出故障,他以最快速度更换。一天,振兴村一号排灌站的变压器被雷电击坏,如不及时恢复,将会直接贻误防汛大局。险情就是命令,他迅速带领抢修队员冒着雷鸣电闪、顶着狂风暴雨迅速赶到现场,前后不到2个小时时间,闸站又重新开始投入了工作。而就在此时,不远处的盐兴堤出现溃堤险情,堤内8000多亩农田和5000多人口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他带着疲劳、拖着病体,率领抢修队员飞速来到堤坝前,并奋身跳进闸塘,与当地干群一起接送沙袋,填堵闸口,直到堤坝险情完全消失后,他才与同行们一起返程回家。
“我是一只电灯泡,放到哪里就要在那里发光”。王文江,这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这位来自一线的区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谱写着自己对社会、对农电事业的那份独有的忠诚与痴迷!(伍星)
现年51岁的王文江,是江苏省盐都区大纵湖供电所所长。身为共产党员的他,30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赢得了广大用电客户的一致好评。在前不久召开的盐城市第六届劳模表彰大会上,王文江被表彰为“盐城市劳动模范”。
情系农电 无怨无悔
前几年农网改造过程中,生性少言寡语的王文江,带领3人小分队,在全镇11个村(居)不知跑了多少遍。饱一顿、饥一餐的生活使他的胃病、关节病经常复发。一天夜晚,他正在家中打吊滴,迎湖村电工报告说他们全村都没有电,故障原因一时找不出,请求给予支援,王文江二话没说,忍着胃疼,骑车奔向救援地点。两个多小时的线路排查,终于找出了事故原因,恢复了供电。然而这个时候的王文江,额头却是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双手紧压着腹部,坐在路边已直不起身,同行们硬是架着他进了村卫生室。
整个农网改造中,他带领小分队改造了“油疙瘩”变压器26座,清除了私拉乱接“蜘蛛网”百余张,新立、调整电杆1200多根,受益群众近万人,为农户减负50万元以上。近三个月的紧张劳累,使王文江一下子消瘦了20多斤。无悔的付出,使受益群众达万人,为农民减负50多万元,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农电工的时代风采。镇党委、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号召全镇基层干部和服务行业开展向王文江同志学习活动;江苏省电力公司授予他“农网建设与改造先进个人”。
心系百姓 牢记天职
用王文江的话说:身在农电一线,要赢得群众的支持,必须具备过硬扎实的基本技能;要让群众信赖你,必须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此,他始终把满足群众需要,当作自己最大的责任。
新筑的杨龙路上,几根还未来得及迁移的电杆,使得一些不熟悉路况的外地行车人稍不留意就会碰杆“挂彩”。王文江在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了突击移杆方案,并亲自带领12名农电工,奋战一天,终于使那几根电杆站到了应该站的位置上。前年腊月,正值数九寒冬,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的陈捷村有1000多米高低压线路严重老化,直接影响春节期间的安全用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王文江带领8名农电职工顶严寒、冒风雪,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种种困难。虽然是供电所长,但他总是坚持亲历亲为,身体力行,早晚两头不见日,中午也不休息,当工程完工接火通电的那一刻,已接近大年二十九。看到上百户居民家中灯火明亮,王文江露出了开心的微笑。经常有人问他,“五十岁的人了,劲从哪来?”他总是憨厚的嘻笑说:“老百姓是上帝,优质服务是我的天职”。
心系大局 乐于奉献
王文江在30多年的农电生涯中,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的共产党员,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哪有困难和危险那就有他的身影。
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最低洼的大纵湖镇,易旱易涝,旱时有全区最长的农网线路供水;涝时,21座排涝站泵必须全部派上用场。去年大汛期间,他几天几夜没有回过家一次,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总是不间断地巡视在三十多公里的圩堤和21个闸站上。线路有问题,他顶风冒雨带头检修;变压器出故障,他以最快速度更换。一天,振兴村一号排灌站的变压器被雷电击坏,如不及时恢复,将会直接贻误防汛大局。险情就是命令,他迅速带领抢修队员冒着雷鸣电闪、顶着狂风暴雨迅速赶到现场,前后不到2个小时时间,闸站又重新开始投入了工作。而就在此时,不远处的盐兴堤出现溃堤险情,堤内8000多亩农田和5000多人口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他带着疲劳、拖着病体,率领抢修队员飞速来到堤坝前,并奋身跳进闸塘,与当地干群一起接送沙袋,填堵闸口,直到堤坝险情完全消失后,他才与同行们一起返程回家。
“我是一只电灯泡,放到哪里就要在那里发光”。王文江,这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这位来自一线的区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谱写着自己对社会、对农电事业的那份独有的忠诚与痴迷!(伍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