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弄潮――记长岛供电公司海缆工程队队长李京
2007-06-05 15:48:54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荣 民 陈 楠 庆 鸿
海中的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有的升上来 像一座座滚动的小山 有的撞到海边的礁石上 溅起几米高的浪花……此时,一汉子正眉头紧锁凝望着前方的大海。他是山东省长岛供电公司海缆工程队队长李京,正焦急地等待着巡查抢修长砣海底电缆队员的归来。
1992年,李京从一名海底电缆保养、维修兵退役来到长岛供电公司。那时公司海底电缆经常发生故障,每次都要从上海请专家来维修,费用少则六七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如此高昂的维修费,李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决心攻克这一技术难题。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研究,反复试验,李京撰写了“10千伏、35千伏油浸纸海底电缆中间接头工艺”,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原来的操作工艺更先进,海缆运行更可靠,这一技术给公司节约了不少费用。2001年,李京又主创了“海底电缆中间接头速成工艺”,使全国沿袭了20多年的海缆对接海上操作时间由原来的6小时,缩减到3小时,不仅赢得了宝贵的抢修时间,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和抢修风险,而且使电缆接头的防潮、绝缘、焊接等工艺大为改进。
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李京追求的却是默默奉献。2001年11月的一天,蓬长海缆发生故障,在寻找电缆故障点时,发现海底沉没的养殖架子将电缆横向拦住,潜水员立即潜入海底进行清除。当时海上风力达到7级,被绞出的电缆压迫着海缆船,随着风浪的起浮发出刺耳的响声。这时的大海就像恶魔一般,怒吼着、咆哮着,为能尽快排除故障,李京迅速把队员集中在船尾,自己在船头指挥潜水员,随着养殖缆绳被割断的一声巨响,几吨重的海缆突然弹离了滑道,重重地砸在了他的右脚上,随即把他弹到了海里。当他被救到船上后,队友脱下了他的胶皮靴子,倒出来的是一胶靴血水。李京的右脚已血肉模糊,脚弓骨和脚指头已全部砸碎。被迅速送到医院的李京还不忘海缆维修工作,时常打电话询问电缆修复情况。当他得知第二根海缆顺利修复成功时,才安心地接受治疗。在他住院的20多天里,妻子经常默默流泪。以前妻子经常劝李京:“换个工作吧。”然而这一次妻子没有劝,因为她明白,李京是离不开海缆这一行了。
李京通过长期的海上作业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海缆对接速成工艺,先后改进了海缆故障处防潮技术,加长了四氟带的缠绕距离,提高了绝缘等级和接头质量,把内焊接法改为现在的外焊接法,提高了海缆的安全运行可靠性。
李京常讲,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是海上维修作业的眼睛和左右手。在他的建议下,公司投资180万元购买和改装了两艘船,装备了三套高科技海缆维修测试仪器。这些装备的投入不仅满足了海岛110千伏海缆维修作业需要,还为开拓省内外海缆运输、敷设、维修市场创造了条件。近几年,李京组织施工海缆工程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近千万元,创造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客户和同行称为“海上彩虹队”。
海中的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有的升上来 像一座座滚动的小山 有的撞到海边的礁石上 溅起几米高的浪花……此时,一汉子正眉头紧锁凝望着前方的大海。他是山东省长岛供电公司海缆工程队队长李京,正焦急地等待着巡查抢修长砣海底电缆队员的归来。
1992年,李京从一名海底电缆保养、维修兵退役来到长岛供电公司。那时公司海底电缆经常发生故障,每次都要从上海请专家来维修,费用少则六七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如此高昂的维修费,李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决心攻克这一技术难题。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研究,反复试验,李京撰写了“10千伏、35千伏油浸纸海底电缆中间接头工艺”,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原来的操作工艺更先进,海缆运行更可靠,这一技术给公司节约了不少费用。2001年,李京又主创了“海底电缆中间接头速成工艺”,使全国沿袭了20多年的海缆对接海上操作时间由原来的6小时,缩减到3小时,不仅赢得了宝贵的抢修时间,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和抢修风险,而且使电缆接头的防潮、绝缘、焊接等工艺大为改进。
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李京追求的却是默默奉献。2001年11月的一天,蓬长海缆发生故障,在寻找电缆故障点时,发现海底沉没的养殖架子将电缆横向拦住,潜水员立即潜入海底进行清除。当时海上风力达到7级,被绞出的电缆压迫着海缆船,随着风浪的起浮发出刺耳的响声。这时的大海就像恶魔一般,怒吼着、咆哮着,为能尽快排除故障,李京迅速把队员集中在船尾,自己在船头指挥潜水员,随着养殖缆绳被割断的一声巨响,几吨重的海缆突然弹离了滑道,重重地砸在了他的右脚上,随即把他弹到了海里。当他被救到船上后,队友脱下了他的胶皮靴子,倒出来的是一胶靴血水。李京的右脚已血肉模糊,脚弓骨和脚指头已全部砸碎。被迅速送到医院的李京还不忘海缆维修工作,时常打电话询问电缆修复情况。当他得知第二根海缆顺利修复成功时,才安心地接受治疗。在他住院的20多天里,妻子经常默默流泪。以前妻子经常劝李京:“换个工作吧。”然而这一次妻子没有劝,因为她明白,李京是离不开海缆这一行了。
李京通过长期的海上作业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海缆对接速成工艺,先后改进了海缆故障处防潮技术,加长了四氟带的缠绕距离,提高了绝缘等级和接头质量,把内焊接法改为现在的外焊接法,提高了海缆的安全运行可靠性。
李京常讲,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是海上维修作业的眼睛和左右手。在他的建议下,公司投资180万元购买和改装了两艘船,装备了三套高科技海缆维修测试仪器。这些装备的投入不仅满足了海岛110千伏海缆维修作业需要,还为开拓省内外海缆运输、敷设、维修市场创造了条件。近几年,李京组织施工海缆工程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近千万元,创造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客户和同行称为“海上彩虹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