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安全卫士”――自贡局安监部主任黄烈平工作见闻
2007-06-07 15:06:17 来源:西南电力在线
A-
A+
电力18讯: 本站讯 龚意莎
5月28日星期一,距离四川自贡电业局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还有17天。在这倒计时冲刺的关键时刻,四川省电力公司“安全卫士”、自贡局安监部主任黄烈平在做什么?带着好奇,笔者跟随黄烈平体验了半天“冲刺”工作。
不讲“基本”
9时05分,刚开完调度会的黄烈平回到办公室,抓紧时间召开部门工作会,安排一周的工作。
黄烈平的办公室非常整洁,办公桌上除了一个烟缸、一个水杯、一块桌牌、一叠文件和一台电脑之外没有任何杂乱的东西。爱收拾、爱整洁的习惯,正是他平常对待工作的态度: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请大家先讲讲本周的工作计划。”黄烈平开门见山。
“《安规》试卷基本改完了。”专责黎功琼说。
“基本?到底是好多?”黄主任对“基本”这个词很敏感,刨根问底弄清楚情况后,才算认可。
这一周,安监部共安排了7项工作任务,部门5个人身上担子都不轻。
会后,黄烈平和安监部副主任朱伟维决定一起去几个工地现场监察,下午还要赶回来参加国家电网公司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
明察秋毫
9时28分,从局本部出发。
10时05分,抵达沿滩供电局办公大楼,携同该局安监科科长陈明洪,继续奔赴位于沿滩区邓关镇的一处线路施工工地。
路上经过一个厂,黄烈平问陈明洪:“旁边这是西南化肥厂吧?我记得那台变压器安全距离比较近,不知道处理没有?”
“好像还没有处理!”陈明洪答。 “你们抽空要和用电监察人员一起去看看!”黄烈平对供区安全状况了然于胸。
“好,好。”陈科长认真点点头。
善于倾听
沿滩到邓关段在修路,一路尘土飞扬,行驶颠簸。10时45分,来到10千伏邓晨Ⅱ改造工地现场。车子靠在路边,穿过碧绿田野间的羊肠小道,步行约5分钟,见到了一群戴安全帽的检修工。红日当空,无树遮凉,许多工人的背心已被汗水浸透。
“您好!”黄烈平微笑着主动上前和沿滩供电局线路检修班班长唐明握手,询问工作安排的情况。
“最近工作任务很繁重,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施工,下午赶回班组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材料。”唐明如是说。
查看了班组“标准化作业卡”、“作业前‘三查’”等记录之后,黄烈平对民工是否签订了安全协议、安全帽发放是否进行了登记、安全工器具是否齐全等问题询问了唐明。
不论唐明是回答问题还是提出建议,黄烈平都认真地倾听,非常耐心。善于倾听,是黄烈平贴近员工,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最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办法的一大“法宝”。
“黄主任非常和蔼可亲!”农电工赖建兵这样评价。
“黄主任从来不摆架子,总是与员工平和地交流。他不仅指出问题,还讲道理、讲规定,说得人心服口服。遇到“边缘问题”,规程制度上没有明确规定,有探讨余地的,他总是耐心地听众人的意见,和大家一起商量着办。”自流井供电局农电专责田杰感慨地说。
2006年7月,天热得地面都能烤熟鸡蛋。班组安全监督员穿着“红马甲”闷得不透气,难受得紧,但碍于规定又不得不执行。自流井供电局局长邓长运得知情况,一通电话反映给黄烈平。黄烈平立即组织研究,确定天气热时改用“红袖章”代替“红马甲”。这一举措,受到了广泛好评。这样的例子,在黄烈平身上还有很多,譬如接受员工建议,“安规”考试结合实际创新,多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考试题目等等。在黄烈平的主导下,自贡局安全管理的每一项举措总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得到员工拥护、贯彻到底。
要有规矩
11时40分,我们来到邓关变电站。这里正在进行10千伏电容器的拆除施工。
黄烈平先接过变电运行当值人员手中的工作票查看,然后到施工现场进行监察。
电容器室里,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现场除了带蓝色安全帽的修试所施工人员外,还有多名带红色安全帽的安全监督人员。黄烈平一一上前打招呼。原来修试所、沿滩供电局的安监人员都正在现场把关,安全监督网“立体防线”牢牢钉在一线。
查完工作现场,黄烈平回到变电站主控室,接着从工具室、继电保护室查到10千伏开关间。
黄烈平2004年走马上任安监部主任以来,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2006年,经他手出台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就达19个。从班组安全活动、年度检修安全规定、安全巡查工作到一系列安全预警规定、安全预案办法,这套制度囊括了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一个较为健全的管理体系。今年5月,华中电网公司组织“春安”检查,检查组对自贡局的这一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予以了高度评价。
永无止境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也是<
5月28日星期一,距离四川自贡电业局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还有17天。在这倒计时冲刺的关键时刻,四川省电力公司“安全卫士”、自贡局安监部主任黄烈平在做什么?带着好奇,笔者跟随黄烈平体验了半天“冲刺”工作。
不讲“基本”
9时05分,刚开完调度会的黄烈平回到办公室,抓紧时间召开部门工作会,安排一周的工作。
黄烈平的办公室非常整洁,办公桌上除了一个烟缸、一个水杯、一块桌牌、一叠文件和一台电脑之外没有任何杂乱的东西。爱收拾、爱整洁的习惯,正是他平常对待工作的态度: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请大家先讲讲本周的工作计划。”黄烈平开门见山。
“《安规》试卷基本改完了。”专责黎功琼说。
“基本?到底是好多?”黄主任对“基本”这个词很敏感,刨根问底弄清楚情况后,才算认可。
这一周,安监部共安排了7项工作任务,部门5个人身上担子都不轻。
会后,黄烈平和安监部副主任朱伟维决定一起去几个工地现场监察,下午还要赶回来参加国家电网公司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
明察秋毫
9时28分,从局本部出发。
10时05分,抵达沿滩供电局办公大楼,携同该局安监科科长陈明洪,继续奔赴位于沿滩区邓关镇的一处线路施工工地。
路上经过一个厂,黄烈平问陈明洪:“旁边这是西南化肥厂吧?我记得那台变压器安全距离比较近,不知道处理没有?”
“好像还没有处理!”陈明洪答。 “你们抽空要和用电监察人员一起去看看!”黄烈平对供区安全状况了然于胸。
“好,好。”陈科长认真点点头。
善于倾听
沿滩到邓关段在修路,一路尘土飞扬,行驶颠簸。10时45分,来到10千伏邓晨Ⅱ改造工地现场。车子靠在路边,穿过碧绿田野间的羊肠小道,步行约5分钟,见到了一群戴安全帽的检修工。红日当空,无树遮凉,许多工人的背心已被汗水浸透。
“您好!”黄烈平微笑着主动上前和沿滩供电局线路检修班班长唐明握手,询问工作安排的情况。
“最近工作任务很繁重,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施工,下午赶回班组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材料。”唐明如是说。
查看了班组“标准化作业卡”、“作业前‘三查’”等记录之后,黄烈平对民工是否签订了安全协议、安全帽发放是否进行了登记、安全工器具是否齐全等问题询问了唐明。
不论唐明是回答问题还是提出建议,黄烈平都认真地倾听,非常耐心。善于倾听,是黄烈平贴近员工,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最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办法的一大“法宝”。
“黄主任非常和蔼可亲!”农电工赖建兵这样评价。
“黄主任从来不摆架子,总是与员工平和地交流。他不仅指出问题,还讲道理、讲规定,说得人心服口服。遇到“边缘问题”,规程制度上没有明确规定,有探讨余地的,他总是耐心地听众人的意见,和大家一起商量着办。”自流井供电局农电专责田杰感慨地说。
2006年7月,天热得地面都能烤熟鸡蛋。班组安全监督员穿着“红马甲”闷得不透气,难受得紧,但碍于规定又不得不执行。自流井供电局局长邓长运得知情况,一通电话反映给黄烈平。黄烈平立即组织研究,确定天气热时改用“红袖章”代替“红马甲”。这一举措,受到了广泛好评。这样的例子,在黄烈平身上还有很多,譬如接受员工建议,“安规”考试结合实际创新,多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考试题目等等。在黄烈平的主导下,自贡局安全管理的每一项举措总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得到员工拥护、贯彻到底。
要有规矩
11时40分,我们来到邓关变电站。这里正在进行10千伏电容器的拆除施工。
黄烈平先接过变电运行当值人员手中的工作票查看,然后到施工现场进行监察。
电容器室里,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现场除了带蓝色安全帽的修试所施工人员外,还有多名带红色安全帽的安全监督人员。黄烈平一一上前打招呼。原来修试所、沿滩供电局的安监人员都正在现场把关,安全监督网“立体防线”牢牢钉在一线。
查完工作现场,黄烈平回到变电站主控室,接着从工具室、继电保护室查到10千伏开关间。
黄烈平2004年走马上任安监部主任以来,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2006年,经他手出台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就达19个。从班组安全活动、年度检修安全规定、安全巡查工作到一系列安全预警规定、安全预案办法,这套制度囊括了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一个较为健全的管理体系。今年5月,华中电网公司组织“春安”检查,检查组对自贡局的这一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予以了高度评价。
永无止境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也是<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