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柔肠的好局长――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牛兴
2007-05-15 17:03:52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五一”前夕,牛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消息传到河南省通许县供电局,一位职工动情地说:“牛局长得这个奖,当之无愧!”
新官上任“三板斧”
2003年4月,牛兴被任命为通许县供电局局长。上任伊始,他对准企业弊漏挥出了有力的“三板斧”。
牛兴的第一板斧砍在了人事制度改革上。当时职工队伍庞大,人浮于事,人心涣散,不进行人事改革,企业就难以向前推进。他的改革举措得到了上级和职工的大力支持,最终得以顺利推进。
第二板斧砍在了线损管理上。为了控制线损,按照市公司下达的指标,通许县供电局提出了高压综合线损率不得超过7%,低压线损率城镇不超9%、农村不超12%的目标,并规定站(所)连续两个月完不成指标,或者故意将损失转嫁给用户、多收用户电费者,一律就地免职或调离工作岗位。围绕目标,该局又建立了内部劳务市场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出效益,通许供电局2003年当年综合线损率就控制在了12%以内,2004年降到10%,2005年为8%,2006年达到了6.98%,线损管理年年进一步,走在了全省前列。
第三板斧落在了后勤管理上。该局先后出台了办公用电、车辆管理、电话费、招待费、医疗费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由于措施得力,堵塞了漏洞,节约了开支,得到职工的认可。
除此之外,牛兴还做了两件事,一是筹资240万元改建和新建了5个供电所,使这些供电所全部达到了一流供电所的标准,彻底改变了基层供电所办公条件和形象。二是选拔10名优秀青年职工送到华北电力学院深造,50名青年业务骨干委托省电力专科学校函授培养,并吸收了6名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通许县供电局工作,启动了“人才强企”战略。
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牛兴带领一个连续8年亏损的企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几年来,通许县供电局相继获得“全省文明单位”、“全省管理创新最佳效益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牛兴本人也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种荣誉。
情系客户“热心肠”
“客户利益高于一切”,这是通许县供电局的职工经常能听到牛局长的“口头禅”。
去年春节,长治镇一家企业反映变压器容量小,需要扩容。牛兴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就来到这家企业现场办公。3天后这家企业就用上了新变压器。孙营乡一引资企业厂址选在了高压线下,“为了通许的经济发展,我们让路!”牛兴二话不说,一周内把线路改造完毕,为企业开了“绿灯”。去年8月,一场大风造成了多条线路跳闸,部分企业设备损坏。当地的重点企业宏大化工集团深夜求助,牛兴接到求助电话后,当即派技术人员赶赴厂里支援,争分夺秒为企业恢复送电……令对方深受感动。
2006年1月28日,正是农历大年三十,一场大雾造成线路跳闸,牛兴非常着急:大过年的,没电怎么行?他亲自带领职工,从通许县一直巡查到开封市,在深深的雪地里来回跑了几十里路,两腿沾满了泥浆。知情的职工说,牛兴患有股骨滑膜炎,医生一再交待他不能过度活动,不能受凉,可他只要一碰上恶劣天气,都会赶到现场。
2006年10月,家住县城的一位老先生找到牛兴,反映他家没电3天了。牛兴马上跟老先生回到家中查看,发现是因拆迁停了电。牛兴诚恳地向老人道歉,马上派人给老人接上了电,并处理了有关责任人。
牛兴强调对客户要怀着感情服务,真诚的服务将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自2004年以来,通许县供电局在全县历年的行风评议中均名列第一,该局2006年的用电量比2003年翻了一番还要多。
职工群众的“好家长”
牛兴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2005年9月,职工王勇的孩子患骨癌,牛兴知道后,当即将身上仅有的500元钱托人送到王勇手中。在他的行动感召下,局工会发出倡议,两天内职工自发捐款11000多元,向困难中的王勇一家献上了一片爱心。
牛兴对职工关爱有加,对一些欲行不正之风的人却毫不留情面。2005年春节前,某厂负责人通过朋友找到牛兴。见面后,说让牛兴在基本电费方面给予照顾,并扔下1万元现金作为“答谢”。春节过后,牛兴到单位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笔钱交给财务科长,并交代说:“这1万元钱,入账后抵交这个厂的应交电费。”2006年春节,他又把4万元这样的钱交到财务科。牛兴开玩笑说:“这钱挺好挣,但咱不敢碰,烫手!”
职工有难,牛兴出手大方,可管理企业,他却十分“抠门”。调通中心主任于春霞讲了一件事:2004年春节,调通中心办公用电超了指标,被罚360元,她想工资发得不高,又被罚那么多,很有情绪,就到局长办公室“理论”。局长办公室里冷冰冰的,空调、电暖气都没开。看到牛兴用军大衣裹着腿,于春霞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出来。
作者:付合营 周勐
新官上任“三板斧”
2003年4月,牛兴被任命为通许县供电局局长。上任伊始,他对准企业弊漏挥出了有力的“三板斧”。
牛兴的第一板斧砍在了人事制度改革上。当时职工队伍庞大,人浮于事,人心涣散,不进行人事改革,企业就难以向前推进。他的改革举措得到了上级和职工的大力支持,最终得以顺利推进。
第二板斧砍在了线损管理上。为了控制线损,按照市公司下达的指标,通许县供电局提出了高压综合线损率不得超过7%,低压线损率城镇不超9%、农村不超12%的目标,并规定站(所)连续两个月完不成指标,或者故意将损失转嫁给用户、多收用户电费者,一律就地免职或调离工作岗位。围绕目标,该局又建立了内部劳务市场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出效益,通许供电局2003年当年综合线损率就控制在了12%以内,2004年降到10%,2005年为8%,2006年达到了6.98%,线损管理年年进一步,走在了全省前列。
第三板斧落在了后勤管理上。该局先后出台了办公用电、车辆管理、电话费、招待费、医疗费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由于措施得力,堵塞了漏洞,节约了开支,得到职工的认可。
除此之外,牛兴还做了两件事,一是筹资240万元改建和新建了5个供电所,使这些供电所全部达到了一流供电所的标准,彻底改变了基层供电所办公条件和形象。二是选拔10名优秀青年职工送到华北电力学院深造,50名青年业务骨干委托省电力专科学校函授培养,并吸收了6名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通许县供电局工作,启动了“人才强企”战略。
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牛兴带领一个连续8年亏损的企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几年来,通许县供电局相继获得“全省文明单位”、“全省管理创新最佳效益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牛兴本人也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种荣誉。
情系客户“热心肠”
“客户利益高于一切”,这是通许县供电局的职工经常能听到牛局长的“口头禅”。
去年春节,长治镇一家企业反映变压器容量小,需要扩容。牛兴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就来到这家企业现场办公。3天后这家企业就用上了新变压器。孙营乡一引资企业厂址选在了高压线下,“为了通许的经济发展,我们让路!”牛兴二话不说,一周内把线路改造完毕,为企业开了“绿灯”。去年8月,一场大风造成了多条线路跳闸,部分企业设备损坏。当地的重点企业宏大化工集团深夜求助,牛兴接到求助电话后,当即派技术人员赶赴厂里支援,争分夺秒为企业恢复送电……令对方深受感动。
2006年1月28日,正是农历大年三十,一场大雾造成线路跳闸,牛兴非常着急:大过年的,没电怎么行?他亲自带领职工,从通许县一直巡查到开封市,在深深的雪地里来回跑了几十里路,两腿沾满了泥浆。知情的职工说,牛兴患有股骨滑膜炎,医生一再交待他不能过度活动,不能受凉,可他只要一碰上恶劣天气,都会赶到现场。
2006年10月,家住县城的一位老先生找到牛兴,反映他家没电3天了。牛兴马上跟老先生回到家中查看,发现是因拆迁停了电。牛兴诚恳地向老人道歉,马上派人给老人接上了电,并处理了有关责任人。
牛兴强调对客户要怀着感情服务,真诚的服务将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自2004年以来,通许县供电局在全县历年的行风评议中均名列第一,该局2006年的用电量比2003年翻了一番还要多。
职工群众的“好家长”
牛兴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2005年9月,职工王勇的孩子患骨癌,牛兴知道后,当即将身上仅有的500元钱托人送到王勇手中。在他的行动感召下,局工会发出倡议,两天内职工自发捐款11000多元,向困难中的王勇一家献上了一片爱心。
牛兴对职工关爱有加,对一些欲行不正之风的人却毫不留情面。2005年春节前,某厂负责人通过朋友找到牛兴。见面后,说让牛兴在基本电费方面给予照顾,并扔下1万元现金作为“答谢”。春节过后,牛兴到单位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笔钱交给财务科长,并交代说:“这1万元钱,入账后抵交这个厂的应交电费。”2006年春节,他又把4万元这样的钱交到财务科。牛兴开玩笑说:“这钱挺好挣,但咱不敢碰,烫手!”
职工有难,牛兴出手大方,可管理企业,他却十分“抠门”。调通中心主任于春霞讲了一件事:2004年春节,调通中心办公用电超了指标,被罚360元,她想工资发得不高,又被罚那么多,很有情绪,就到局长办公室“理论”。局长办公室里冷冰冰的,空调、电暖气都没开。看到牛兴用军大衣裹着腿,于春霞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出来。
作者:付合营 周勐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