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根根银线写春秋----记黔江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配网班钟华
2007-04-30 14:51:26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 黔江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配网班的钟华,从事线路维护工作至今已有22个年头。22年来,他从没出过安全事故,始终都是穿着一双胶鞋,行程2万里,为公司节约成本费用达10余万元,贴钱为群众购买材线、交通费近万元,被公司、群众誉为"老黄牛"。
爱岗敬业 甘为"老黄牛"
钟华是黔江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配网班一名普普通通的专线员工,他所在的配网班(5人)要负责6个片区10余万人30000余户电表、800多台变压器的维护工作。22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没有舒舒服服地穿过一次皮鞋,长年带病与电线打交道,那里出现故障和隐患,那里就有他的身影……
前年5月,黔江城区下坝片区,由于地埋线负荷过大引起故障,地上冒起青烟,导致整个片区一片漆黑。当时正是深夜12点,一些市民拨打了110提出援救。转接到电话后,正喝着中药的钟华二话没说披衣下床,出门拦了辆车,立即赶赴故障现场,忍着胃痛一直忙碌到凌晨4点。
去年"迎峰度夏"期间,由于天气过热、负荷过重,导致黔江南海城附近一线路发生故障,钟华从下午2点一直干到凌晨4点半,完工后连腰都直不起来。第二天,他拖着疲倦的身体照样按时上班,赶赴城西办事处洞塘村处理故障,几个小时的烈日暴晒下,他工作至中暑。
今年4月初,舟白镇丛山村下着漫天大雪,肆虐的狂风刮断树枝后,砸断了300多米的电线。钟华接报后,早上7点出发赶到事发地点,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喘上一口气,仔细查看现场、疏散围观人群、清理现场杂物后,他开始作业。爬在电杆上,雪往他身上落,风往他颈子里钻。手指冻僵了,哈口气继续操作。在风雪中操作40分钟后,钟华成了一个雪人。附近居民被感动了,纷纷让他下来歇口气、喝口水再干,他却说:"马上就好了。"浑身是雪的钟华落地后,村民一拥而上表达谢意。他淡淡地:"我做的是这个工作,你们能理解我就知足了。"
刻苦钻研 永做"螺丝钉"
钟华在年轻时,就一直养成了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的好习惯。各种带电作业工具制作需要钳、锯、焊、修等多种技艺,他针对这些复杂的工艺和技术抽空进行反复练习,并对自己提出要做到一专多能,以便能在实际操作中做到随机应变。
去年5月,黔江城区铝铂厂附近地埋线发生故障,公司生技部勘察设计后,预想材料费2000多元,钟华到现场后,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他向公司提出了更改设计方案的申请。他认为再按照以前那么处理,地埋线由于车辆的碾压过不了多久又会故障频发,并且跨度过大,又浪费了材料。公司批准了他的申请,钟华采用走高架线的方式,解决了跨度过大的弊病,结果只用了1500元,为公司节省500多元。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22年来,钟华已为公司节约成本费用累计达10余万元。他说,我愿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做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
薪火相传 愿当"指明灯"
钟华是黔江供电公司的技术骨干,在工作中他毫不保守,公司配电班和其他部室每每有年轻的员工问到他在行的相关技术时,他总是无私的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心得体会一一传授给他们。
他带出的田涛、苏适、黄聪明3个弟子,如今都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在带苏适时,苏适的父亲还特地找到钟华,对他说,电力维护是个很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你带我就放心了。黄聪明在黔江供电公司参加工作时,是一名刚退伍的军人,对电一知半解。当他虚心地找到钟华,提出想向他学习业务时,钟华满口答应。经过他的言传身教,黄聪明在工作中很快就能独挡一面。
在传帮代过程中,钟华除了教他们的业务知识外,还特别注重对弟子们的人品教育,他始终认为,相比其他,一个人的人品最重要。有段时间,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不正确眼光看待,说什么"电力维护工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收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维护线路的"影响,让弟子们的自尊心很受打击。钟华知道后,他说:"不要去理睬这些,我们是苦了点累了点,但至少我们过得踏实。"
无私奉献 情倾"守护神"
长年的饮食起居没有规律,钟华同志在1997年代就患上了严重的胃病,至今还在服药。他的妻子没有工作,父亲患肺气肿和冠心病,从2001年起就开始365天的住院,一住就是6个年头,至今还在医院里,可他却抽不出时间去探望。一家人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往往是还没到月底,家里就出现亏空。他家里住的单位集资房,他向8个人借了钱,还了整整4年的债。尽管他很困难,可他从
爱岗敬业 甘为"老黄牛"
钟华是黔江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配网班一名普普通通的专线员工,他所在的配网班(5人)要负责6个片区10余万人30000余户电表、800多台变压器的维护工作。22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没有舒舒服服地穿过一次皮鞋,长年带病与电线打交道,那里出现故障和隐患,那里就有他的身影……
前年5月,黔江城区下坝片区,由于地埋线负荷过大引起故障,地上冒起青烟,导致整个片区一片漆黑。当时正是深夜12点,一些市民拨打了110提出援救。转接到电话后,正喝着中药的钟华二话没说披衣下床,出门拦了辆车,立即赶赴故障现场,忍着胃痛一直忙碌到凌晨4点。
去年"迎峰度夏"期间,由于天气过热、负荷过重,导致黔江南海城附近一线路发生故障,钟华从下午2点一直干到凌晨4点半,完工后连腰都直不起来。第二天,他拖着疲倦的身体照样按时上班,赶赴城西办事处洞塘村处理故障,几个小时的烈日暴晒下,他工作至中暑。
今年4月初,舟白镇丛山村下着漫天大雪,肆虐的狂风刮断树枝后,砸断了300多米的电线。钟华接报后,早上7点出发赶到事发地点,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喘上一口气,仔细查看现场、疏散围观人群、清理现场杂物后,他开始作业。爬在电杆上,雪往他身上落,风往他颈子里钻。手指冻僵了,哈口气继续操作。在风雪中操作40分钟后,钟华成了一个雪人。附近居民被感动了,纷纷让他下来歇口气、喝口水再干,他却说:"马上就好了。"浑身是雪的钟华落地后,村民一拥而上表达谢意。他淡淡地:"我做的是这个工作,你们能理解我就知足了。"
刻苦钻研 永做"螺丝钉"
钟华在年轻时,就一直养成了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的好习惯。各种带电作业工具制作需要钳、锯、焊、修等多种技艺,他针对这些复杂的工艺和技术抽空进行反复练习,并对自己提出要做到一专多能,以便能在实际操作中做到随机应变。
去年5月,黔江城区铝铂厂附近地埋线发生故障,公司生技部勘察设计后,预想材料费2000多元,钟华到现场后,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他向公司提出了更改设计方案的申请。他认为再按照以前那么处理,地埋线由于车辆的碾压过不了多久又会故障频发,并且跨度过大,又浪费了材料。公司批准了他的申请,钟华采用走高架线的方式,解决了跨度过大的弊病,结果只用了1500元,为公司节省500多元。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22年来,钟华已为公司节约成本费用累计达10余万元。他说,我愿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做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
薪火相传 愿当"指明灯"
钟华是黔江供电公司的技术骨干,在工作中他毫不保守,公司配电班和其他部室每每有年轻的员工问到他在行的相关技术时,他总是无私的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心得体会一一传授给他们。
他带出的田涛、苏适、黄聪明3个弟子,如今都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在带苏适时,苏适的父亲还特地找到钟华,对他说,电力维护是个很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你带我就放心了。黄聪明在黔江供电公司参加工作时,是一名刚退伍的军人,对电一知半解。当他虚心地找到钟华,提出想向他学习业务时,钟华满口答应。经过他的言传身教,黄聪明在工作中很快就能独挡一面。
在传帮代过程中,钟华除了教他们的业务知识外,还特别注重对弟子们的人品教育,他始终认为,相比其他,一个人的人品最重要。有段时间,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不正确眼光看待,说什么"电力维护工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收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维护线路的"影响,让弟子们的自尊心很受打击。钟华知道后,他说:"不要去理睬这些,我们是苦了点累了点,但至少我们过得踏实。"
无私奉献 情倾"守护神"
长年的饮食起居没有规律,钟华同志在1997年代就患上了严重的胃病,至今还在服药。他的妻子没有工作,父亲患肺气肿和冠心病,从2001年起就开始365天的住院,一住就是6个年头,至今还在医院里,可他却抽不出时间去探望。一家人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往往是还没到月底,家里就出现亏空。他家里住的单位集资房,他向8个人借了钱,还了整整4年的债。尽管他很困难,可他从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