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海的“三项基本原则”
2007-05-08 14:08:04 来源:河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3年内实现扭亏为盈,跨入周口供电系统先进行列;
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农电工作、文明建设、多种经营实现新突破;
年度业绩考核、亮点评比等7项工作在全市农电系统名列前茅;
购电量由2004年的1.67亿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3.13亿千瓦时;
综合线损率由2004年的15.4%下降到2006年的9.2%;
职工工资同比增长24.35%。
看完这一组数字,你很难想象,这是个3年前在全河南省农电企业中排名倒数、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4月21日,记者见到了创造这一奇迹的人物―――太康县电业局局长张国海。
从外表看,张国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到1.7米的个子,衣着朴素,只是从他的言谈中,记者能感受到,他身上蕴藏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要干事 不怕事
3年前,太康县电业局是出了名的“老大难”企业。基础差,人员多,管理薄弱,而且经营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一些职能部门挑毛病乱罚款,给企业经营造成困难;地痞无赖强行推销商品,敲诈勒索,干扰企业生产经营。
2003年12月的一天晚上,一个地痞闯进张国海的办公室,强行推销2000件酒,并漫天要价,张口索要100多万元,还掏出匕首威胁:“你如果不给办,就甭想在太康当局长。你不是西华人吗?小心你的胳膊腿被卸掉!”张国海毫不畏惧地说:“随你便,你看着办吧!”地痞无计可施,灰溜溜地走了。又有一次,一个黑社会小头目把一辆即将报废的车强行停放在电业局院内,过了几天,说他车上的东西被盗了,要求电业局赔偿20万元,并用车把住大门,随后给张国海打电话恶狠狠地说:“下午5点以前不把钱送过来,我就毁了你!”张国海毫不让步,硬是顶了回去。
张国海认准一个理:只要不输理,就要硬到底。2004年7月的一天,该县一位领导一大早给张国海打电话,要求电业局把县城一环路口的一条2000米长的10千伏线路拆了,3天内重新架一条新线路。当时正值高温天气,考虑到停电会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张国海婉言拒绝了。这名领导恼羞成怒。后来,张国海来到这位领导的办公室,给他讲政策,谈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取得他的理解。
会干事 干成事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要总抱怨这难那难。不难,要领导干什么?只要下工夫抓,脚踏实地干,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张国海对“老大难”问题的看法。
张国海上任之初,太康县电业局欠周口市电业局电费1800万元,而且新电费也不能按时结零。政府及一些司法部门,用电不缴费成了“家常便饭”。
为收电费,张国海什么样的人都敢惹。该县某司法部门5年欠费10多万元,在多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张国海依据《电力法》,把该部门的电停了。不到一个小时,该部门来了4位领导,对太康县电业局实行“四封”政策:封车、封账、封变电站的房、封网(办公系统网),使电业局的生产经营处于瘫痪状态。张国海没有被他们的嚣张气焰吓倒,他找到县主要领导说:“电业局是企业,需要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各部门只顾各自局部利益,国家的利益又怎能得到保证?我虽然不是本地人,但我决不会牺牲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如果我干不好,我会主动申请辞职。”张国海以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取得了县政府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县政府不但带头缴了电费,还签订了电费收缴协议。这样,该局一举解决了电费回收难题,实现了电费回收“双结零”。
针对太康县电业局人员超编、机构重叠、中层干部年龄偏大、人浮于事的情况,张国海大胆进行人事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职工找关系,拉人情,甚至还有一些人威胁他说:“你张国海不把我的事办好,我就找人收拾你,给你点颜色看看。”对此,张国海清醒地认识到:选对一名干部就等于树起一面旗帜,会对全局干部职工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用错一名干部就等于发出一个错误信号,会挫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甚至会搞垮一个企业。张国海坚持请吃不到,送礼不要,说情无效,硬是没有给任何人开绿灯。他依靠职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脱颖而出。改革后,该局的一级机构由原来的53个减至13个,中层干部由原来的165名精减至67名。目前,该局秩序井然,管理规范,充满勃勃生机。
不出事 有本事
打铁需要自身硬。张国海始终把“干事、干净”作为立身之本。他到太康县电业局上任的第一个中秋节,一些中层领导和职工为了和张国海拉关系,少则上千元,多则近万元地给他送红包,被他一一拒收。还有人买上礼品,悄悄地送到张国海的老家西华县,他就在送来的礼品贴上字条,再一一退回,并对送礼者进行批评教育。他说:“要与我搞好关系非常简单,只要支持我的工作,干好你们自己的工作,就是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农电工作、文明建设、多种经营实现新突破;
年度业绩考核、亮点评比等7项工作在全市农电系统名列前茅;
购电量由2004年的1.67亿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3.13亿千瓦时;
综合线损率由2004年的15.4%下降到2006年的9.2%;
职工工资同比增长24.35%。
看完这一组数字,你很难想象,这是个3年前在全河南省农电企业中排名倒数、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4月21日,记者见到了创造这一奇迹的人物―――太康县电业局局长张国海。
从外表看,张国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到1.7米的个子,衣着朴素,只是从他的言谈中,记者能感受到,他身上蕴藏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要干事 不怕事
3年前,太康县电业局是出了名的“老大难”企业。基础差,人员多,管理薄弱,而且经营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一些职能部门挑毛病乱罚款,给企业经营造成困难;地痞无赖强行推销商品,敲诈勒索,干扰企业生产经营。
2003年12月的一天晚上,一个地痞闯进张国海的办公室,强行推销2000件酒,并漫天要价,张口索要100多万元,还掏出匕首威胁:“你如果不给办,就甭想在太康当局长。你不是西华人吗?小心你的胳膊腿被卸掉!”张国海毫不畏惧地说:“随你便,你看着办吧!”地痞无计可施,灰溜溜地走了。又有一次,一个黑社会小头目把一辆即将报废的车强行停放在电业局院内,过了几天,说他车上的东西被盗了,要求电业局赔偿20万元,并用车把住大门,随后给张国海打电话恶狠狠地说:“下午5点以前不把钱送过来,我就毁了你!”张国海毫不让步,硬是顶了回去。
张国海认准一个理:只要不输理,就要硬到底。2004年7月的一天,该县一位领导一大早给张国海打电话,要求电业局把县城一环路口的一条2000米长的10千伏线路拆了,3天内重新架一条新线路。当时正值高温天气,考虑到停电会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张国海婉言拒绝了。这名领导恼羞成怒。后来,张国海来到这位领导的办公室,给他讲政策,谈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取得他的理解。
会干事 干成事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要总抱怨这难那难。不难,要领导干什么?只要下工夫抓,脚踏实地干,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张国海对“老大难”问题的看法。
张国海上任之初,太康县电业局欠周口市电业局电费1800万元,而且新电费也不能按时结零。政府及一些司法部门,用电不缴费成了“家常便饭”。
为收电费,张国海什么样的人都敢惹。该县某司法部门5年欠费10多万元,在多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张国海依据《电力法》,把该部门的电停了。不到一个小时,该部门来了4位领导,对太康县电业局实行“四封”政策:封车、封账、封变电站的房、封网(办公系统网),使电业局的生产经营处于瘫痪状态。张国海没有被他们的嚣张气焰吓倒,他找到县主要领导说:“电业局是企业,需要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各部门只顾各自局部利益,国家的利益又怎能得到保证?我虽然不是本地人,但我决不会牺牲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如果我干不好,我会主动申请辞职。”张国海以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取得了县政府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县政府不但带头缴了电费,还签订了电费收缴协议。这样,该局一举解决了电费回收难题,实现了电费回收“双结零”。
针对太康县电业局人员超编、机构重叠、中层干部年龄偏大、人浮于事的情况,张国海大胆进行人事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职工找关系,拉人情,甚至还有一些人威胁他说:“你张国海不把我的事办好,我就找人收拾你,给你点颜色看看。”对此,张国海清醒地认识到:选对一名干部就等于树起一面旗帜,会对全局干部职工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用错一名干部就等于发出一个错误信号,会挫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甚至会搞垮一个企业。张国海坚持请吃不到,送礼不要,说情无效,硬是没有给任何人开绿灯。他依靠职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脱颖而出。改革后,该局的一级机构由原来的53个减至13个,中层干部由原来的165名精减至67名。目前,该局秩序井然,管理规范,充满勃勃生机。
不出事 有本事
打铁需要自身硬。张国海始终把“干事、干净”作为立身之本。他到太康县电业局上任的第一个中秋节,一些中层领导和职工为了和张国海拉关系,少则上千元,多则近万元地给他送红包,被他一一拒收。还有人买上礼品,悄悄地送到张国海的老家西华县,他就在送来的礼品贴上字条,再一一退回,并对送礼者进行批评教育。他说:“要与我搞好关系非常简单,只要支持我的工作,干好你们自己的工作,就是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