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盛开“变电花”---记福建龙岩电业局的女变电值班员
2007-05-10 08:44:52 来源:福建龙岩电业局
A-
A+
电力18讯: 有一群电力巾帼,她们是平凡的女性,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地穿梭于变电站之间。她们是严谨的操作员,创下数万次安全操作无差错的高记录;她们是坚韧勤劳的客家妇女,不辞劳苦地为老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希望;她们是美丽的“变电之花”,在闽西这片红土上骄傲地绽放。
龙岩电业局的变电女值班员和男值班员的人数一样多,承担的工作量也一样重。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监控、事故处理……一切变电运行工作,都是她们每日的“功课”。尽管体力不如男同志,但扛起5米左右的接地线并装设安全网,将百来斤的开关柜拉到指定的工作位置等粗活、累活,她们干得同样认真!“把难事做巧,把小事做细!”正是这句话让这一朵朵“铿锵玫瑰”撑起老区电网操作的半边天。在抗灾抢险的第一线,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她们的身影在城市与农村穿梭。多少次,她们撑着疲惫的身躯,偷偷地打电话悄声问孩子睡了没有;多少回,当夜幕降临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时,她们却仍然饿着肚子四处奔波送电……她们接触的都是110kV以上的高压电,不论是骄阳似火的酷暑、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她们每时每刻都牵挂着电网的安全运行。
变电操作,“变电之花”悄然吐放
随着电网的不断壮大,各项技改任务也随之增多,操作量直线上升。为了给工作班组争取更多的检修时间,运行人员常常从大清早5、6点开始忙着停电,直到下半夜还忙着送电。遇到母线、主变、旁代等大型操作,一天最多时能接到70多条的调度命令,执行100多张倒闸操作票。一个大操作任务下来,累得可真够呛。
陈福英大姐在变电运行岗位上已工作了28年,无论是操作前的“三核对”,还是操作时的全程录音、“六要八步”,她总是做得井井有条。在一次旁代主变的大型综合操作中,她带着新来的副值班员小吴在主控室、设备区来回的跑,红马甲、操作复诵、全程录音每个细小的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这位新员工终于忍不住对陈师傅说:“这么多的操作任务,有些细节我们能不能省略点?”“无论大小操作,只要一上班,一秒钟也不能马虎!”二十几年如一日,陈福英大姐完成的变电操作难以计数,却从未发生过任何操作差错,成了大家心目中敬仰的“安全明星”。
有了陈大姐做榜样,只要有活干,大家都是维护安全的行家里手,变电部里的每朵“变电之花”都创下了上万次个人倒闸操作无差错的安全高记录。
竞技场上,“变电之花”嫣然开放
说到阙灿娣同志,大家总是竖起大拇指,她既是局里唯一的女站长,也是专业技术上的“领头雁”。对变电运行值班员来说,从一次设备的性能、构造、如何操作,到继电保护的原理、保护范围,从《安规》《运规》《调规》等各类规程再到电网的事故处理,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点多面广。技校毕业的她,为了尽快地适应变电运行工作,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充电”,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远方信号采集……只要没有看过学过的知识,她总不忘“啃”书本,向老师傅们请教。现在,她已经通过17门自学课程的考试,获得大专文凭,并且开始学习本科课程了。
为了跟上变电设备日新月异的变化,她在专业技术上下的功夫比谁都多。集控站里的人少事多,虽然自己孩子小,丈夫忙,但每当碰上新设备投运,她总要挤出时间,抓住学习的好时机,向厂家或检修人员请教,坚持把说明书“吃透”、“消化”。常常为了弄懂一个问题,忘了吃饭、下班。2006年7月,因为刚接手新投运的220kV园田集控所,谦虚的她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监控信号传输、综合自动化等相关知识还很欠缺,就主动在集控所成功投入运行后,向技术人员讨教,没想到一问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幼儿园的老师打电话来,她才想起幼儿园里只剩儿子一个人在等妈妈接了。
日积月累,灿娣成了所里的“百宝书”,无论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大家总是那句话“问小阙啊!”。每逢局里、部里组织技能竞赛、比武,她的名字总是在前三名。2006年在省公司组织的变电运行技能竞赛中,灿娣与其他两名女同事一道,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佳绩,她个人也被评为“省公司2006年度技术能手”称号。在她的影响下,全站人员学技术、比技能的积极性被带动了起来,在“比、学、赶、超”、互帮互学的浓厚氛围中,所里40%的职工取得了高级工、技师等职称。
暴风雨夜,“变电之花”傲然绽放
龙岩地处山区,雷多雨多,一旦遇上打雷下雨,集控所、变电站就有可能整夜忙个不停。去年“珍珠”台风来势汹汹,风力强,雨量大,加上连续近一个月的强降雨天气,老区电网面临严重威胁。
2006年6月17日夜里,风狂雨大,龙岩电网面临恶劣天气的严峻考验。正在休班的张丽芳、戴艳婷、黄伟芳三名年轻的女党员不约而同赶到了所里,当即向党支部提出成立三人临时党小组,由她们带领青年突击队兵分三路奔赴各个无人职守变电站,争取时间处理开关跳<
龙岩电业局的变电女值班员和男值班员的人数一样多,承担的工作量也一样重。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监控、事故处理……一切变电运行工作,都是她们每日的“功课”。尽管体力不如男同志,但扛起5米左右的接地线并装设安全网,将百来斤的开关柜拉到指定的工作位置等粗活、累活,她们干得同样认真!“把难事做巧,把小事做细!”正是这句话让这一朵朵“铿锵玫瑰”撑起老区电网操作的半边天。在抗灾抢险的第一线,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她们的身影在城市与农村穿梭。多少次,她们撑着疲惫的身躯,偷偷地打电话悄声问孩子睡了没有;多少回,当夜幕降临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时,她们却仍然饿着肚子四处奔波送电……她们接触的都是110kV以上的高压电,不论是骄阳似火的酷暑、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她们每时每刻都牵挂着电网的安全运行。
变电操作,“变电之花”悄然吐放
随着电网的不断壮大,各项技改任务也随之增多,操作量直线上升。为了给工作班组争取更多的检修时间,运行人员常常从大清早5、6点开始忙着停电,直到下半夜还忙着送电。遇到母线、主变、旁代等大型操作,一天最多时能接到70多条的调度命令,执行100多张倒闸操作票。一个大操作任务下来,累得可真够呛。
陈福英大姐在变电运行岗位上已工作了28年,无论是操作前的“三核对”,还是操作时的全程录音、“六要八步”,她总是做得井井有条。在一次旁代主变的大型综合操作中,她带着新来的副值班员小吴在主控室、设备区来回的跑,红马甲、操作复诵、全程录音每个细小的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这位新员工终于忍不住对陈师傅说:“这么多的操作任务,有些细节我们能不能省略点?”“无论大小操作,只要一上班,一秒钟也不能马虎!”二十几年如一日,陈福英大姐完成的变电操作难以计数,却从未发生过任何操作差错,成了大家心目中敬仰的“安全明星”。
有了陈大姐做榜样,只要有活干,大家都是维护安全的行家里手,变电部里的每朵“变电之花”都创下了上万次个人倒闸操作无差错的安全高记录。
竞技场上,“变电之花”嫣然开放
说到阙灿娣同志,大家总是竖起大拇指,她既是局里唯一的女站长,也是专业技术上的“领头雁”。对变电运行值班员来说,从一次设备的性能、构造、如何操作,到继电保护的原理、保护范围,从《安规》《运规》《调规》等各类规程再到电网的事故处理,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点多面广。技校毕业的她,为了尽快地适应变电运行工作,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充电”,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远方信号采集……只要没有看过学过的知识,她总不忘“啃”书本,向老师傅们请教。现在,她已经通过17门自学课程的考试,获得大专文凭,并且开始学习本科课程了。
为了跟上变电设备日新月异的变化,她在专业技术上下的功夫比谁都多。集控站里的人少事多,虽然自己孩子小,丈夫忙,但每当碰上新设备投运,她总要挤出时间,抓住学习的好时机,向厂家或检修人员请教,坚持把说明书“吃透”、“消化”。常常为了弄懂一个问题,忘了吃饭、下班。2006年7月,因为刚接手新投运的220kV园田集控所,谦虚的她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监控信号传输、综合自动化等相关知识还很欠缺,就主动在集控所成功投入运行后,向技术人员讨教,没想到一问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幼儿园的老师打电话来,她才想起幼儿园里只剩儿子一个人在等妈妈接了。
日积月累,灿娣成了所里的“百宝书”,无论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大家总是那句话“问小阙啊!”。每逢局里、部里组织技能竞赛、比武,她的名字总是在前三名。2006年在省公司组织的变电运行技能竞赛中,灿娣与其他两名女同事一道,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佳绩,她个人也被评为“省公司2006年度技术能手”称号。在她的影响下,全站人员学技术、比技能的积极性被带动了起来,在“比、学、赶、超”、互帮互学的浓厚氛围中,所里40%的职工取得了高级工、技师等职称。
暴风雨夜,“变电之花”傲然绽放
龙岩地处山区,雷多雨多,一旦遇上打雷下雨,集控所、变电站就有可能整夜忙个不停。去年“珍珠”台风来势汹汹,风力强,雨量大,加上连续近一个月的强降雨天气,老区电网面临严重威胁。
2006年6月17日夜里,风狂雨大,龙岩电网面临恶劣天气的严峻考验。正在休班的张丽芳、戴艳婷、黄伟芳三名年轻的女党员不约而同赶到了所里,当即向党支部提出成立三人临时党小组,由她们带领青年突击队兵分三路奔赴各个无人职守变电站,争取时间处理开关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