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山村的人----记重庆江津供电局电工孟宗良
2007-03-14 08:54:06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2007年2月13日,对重庆电力公司江津供电局职业电工孟宗良来说,是他人生中值得纪念和难忘的日子,这天他获得重庆市“十佳农民工”和“五一”劳动奖章殊荣。
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只有执著的追求和奉献。从普通的农电工到重庆市“十佳农民工”、“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其间相距遥远。但是,孟宗良用20年跨越了这个距离。
20年来,孟宗良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书写着绚丽的篇章。
村民心中的“一盏灯”
现年49岁的孟宗良,皮肤黝黑,满手皲裂。从1986年开始,他就一直从事农电工作,负责重庆九龙坡区西彭镇长安、花果山、松柏等四个村的用电和抄表维护,涉及10个变电台区,1500多家用户,100余公里线路。
在孟宗良负责的辖区村民较为分散,特别是花果山村,在一个独立的山上,比较偏僻,山上有1000余村民,大部份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因此,一旦家里的电灯坏了,电线烧断了,以及安装脱粒机、袋料加工机、潜水泵等农电设备,找到孟宗良,他总是二话不说,满口答应。
“孟宗良是个好人,有责任心,为人实在。”花果山村的袁德伦老人一提起江津供电局的农电工孟宗良就有些激动,他不住地称赞。
2006年8月12日晚,袁德伦家里办宴席,偌大的一个院坝里围满了约200多亲朋好友。22点30分左右,突然停电了,顿时,人群骚动起来。主人家不知道怎么是好,十分着急,有人说找“孟宗良”,可袁德伦说:“和他不熟悉,听说刚动了手术不久,不知道他来不来。”亲朋好友们都劝他试一试。结果孟宗良接到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一看是因为院坝里灯的瓦数太大,负载过高造成的,他很快对此进行了处理,并临时拉了几根线解决了室外的照明。袁德伦一看灯亮了,十分高兴,拿了两包“龙凤呈祥”烟表示感谢,被孟宗良谢绝了,这让在场的村民都十分感动。
“谢谢你!谢谢你!”九龙坡区西彭镇花果山村村民牟生树激动对孟宗良说:“谢谢你让我们又有风扇吹了。”
2006年7月2日,天气特别闷热,花果山村村民深夜11点钟给孟宗良打电话说停电了。此时,劳累了一天的孟宗良已经上床睡觉,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起床背上工具包就出发了。先下山,经过一个深沟,再爬上山,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到花果山村检查变压器,发现高压保险烧坏,随即进行了更换。灯亮后,村民们纷纷跑出来,看见孟宗良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不住地向孟宗良道谢。
一次,在清除高压线路树障时,松柏村一用户的一棵树超高,离线路很近,需彻底清除。用户不同意砍伐,他耐心的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解释工作。树的主人非但不听,还扑上来抢走了电工工具,当他追上去要工具时,树的主人竟将工具扔进了旁边的鱼塘里。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孟宗良说,当时真的不想再当农电工了。可是,想不到的是就在这天下午,村长居然主动找到他,说那棵树障已被清除了。“你们这么辛苦也是为我们安全用电,我已做好了他的思想工作,他当时太过分了,真对不起你们!”村长说。当时,孟宗良非常感动,不为别的,就为这一份真诚的理解。
长安村党支部书记田业勋介绍说:“孟宗良与村民的关系都相处得很好,群众基础牢靠。2006年8月12日,孟宗良在一次处理事故的过程中,由于天气太热,当场中暑晕倒了,是村民用十滴水救助了他。”
“孟宗良服务态度好,有责任心。他是村民心中的一盏灯。”田业勋给予了孟宗良极高的评价,“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村民家里用电方面出现问题,他接到电话后,总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并修复。人很实在,这是大家公认的。”
一台永不停转的“发动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彩电、冰箱和空调逐渐进入农家生活,使电力负荷与日俱增。孟宗良负责的辖区由1986年的月抄收4万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36万千瓦时。可想而知,他工作任务的繁重。
2005年12月22日,孟宗良正在进行设备维护,突然感觉胸口异常疼痛,他以前也有类似情况,但都没有这次这么厉害,经检查必须及时换心脏瓣膜,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他想到所里人员紧缺,为不拖所里的后腿,他提前安排好了工作,才请假到重庆市新桥医院动了手术,在住院的20多天里,他还牵挂着工作,经常打电话了解他负责片区的用电和负荷情况。拆线后又及时返回到工作岗位上,走乡串户忙开了。当时他的爱人、领导和同志们都叫他再休息一段时间,不要硬撑免得把身体拖垮了。他坚持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他说:“工作是大事,身体是小事”。别人拗不过他,就只有让他坚
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只有执著的追求和奉献。从普通的农电工到重庆市“十佳农民工”、“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其间相距遥远。但是,孟宗良用20年跨越了这个距离。
20年来,孟宗良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书写着绚丽的篇章。
村民心中的“一盏灯”
现年49岁的孟宗良,皮肤黝黑,满手皲裂。从1986年开始,他就一直从事农电工作,负责重庆九龙坡区西彭镇长安、花果山、松柏等四个村的用电和抄表维护,涉及10个变电台区,1500多家用户,100余公里线路。
在孟宗良负责的辖区村民较为分散,特别是花果山村,在一个独立的山上,比较偏僻,山上有1000余村民,大部份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因此,一旦家里的电灯坏了,电线烧断了,以及安装脱粒机、袋料加工机、潜水泵等农电设备,找到孟宗良,他总是二话不说,满口答应。
“孟宗良是个好人,有责任心,为人实在。”花果山村的袁德伦老人一提起江津供电局的农电工孟宗良就有些激动,他不住地称赞。
2006年8月12日晚,袁德伦家里办宴席,偌大的一个院坝里围满了约200多亲朋好友。22点30分左右,突然停电了,顿时,人群骚动起来。主人家不知道怎么是好,十分着急,有人说找“孟宗良”,可袁德伦说:“和他不熟悉,听说刚动了手术不久,不知道他来不来。”亲朋好友们都劝他试一试。结果孟宗良接到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一看是因为院坝里灯的瓦数太大,负载过高造成的,他很快对此进行了处理,并临时拉了几根线解决了室外的照明。袁德伦一看灯亮了,十分高兴,拿了两包“龙凤呈祥”烟表示感谢,被孟宗良谢绝了,这让在场的村民都十分感动。
“谢谢你!谢谢你!”九龙坡区西彭镇花果山村村民牟生树激动对孟宗良说:“谢谢你让我们又有风扇吹了。”
2006年7月2日,天气特别闷热,花果山村村民深夜11点钟给孟宗良打电话说停电了。此时,劳累了一天的孟宗良已经上床睡觉,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起床背上工具包就出发了。先下山,经过一个深沟,再爬上山,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到花果山村检查变压器,发现高压保险烧坏,随即进行了更换。灯亮后,村民们纷纷跑出来,看见孟宗良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不住地向孟宗良道谢。
一次,在清除高压线路树障时,松柏村一用户的一棵树超高,离线路很近,需彻底清除。用户不同意砍伐,他耐心的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解释工作。树的主人非但不听,还扑上来抢走了电工工具,当他追上去要工具时,树的主人竟将工具扔进了旁边的鱼塘里。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孟宗良说,当时真的不想再当农电工了。可是,想不到的是就在这天下午,村长居然主动找到他,说那棵树障已被清除了。“你们这么辛苦也是为我们安全用电,我已做好了他的思想工作,他当时太过分了,真对不起你们!”村长说。当时,孟宗良非常感动,不为别的,就为这一份真诚的理解。
长安村党支部书记田业勋介绍说:“孟宗良与村民的关系都相处得很好,群众基础牢靠。2006年8月12日,孟宗良在一次处理事故的过程中,由于天气太热,当场中暑晕倒了,是村民用十滴水救助了他。”
“孟宗良服务态度好,有责任心。他是村民心中的一盏灯。”田业勋给予了孟宗良极高的评价,“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村民家里用电方面出现问题,他接到电话后,总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并修复。人很实在,这是大家公认的。”
一台永不停转的“发动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彩电、冰箱和空调逐渐进入农家生活,使电力负荷与日俱增。孟宗良负责的辖区由1986年的月抄收4万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36万千瓦时。可想而知,他工作任务的繁重。
2005年12月22日,孟宗良正在进行设备维护,突然感觉胸口异常疼痛,他以前也有类似情况,但都没有这次这么厉害,经检查必须及时换心脏瓣膜,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他想到所里人员紧缺,为不拖所里的后腿,他提前安排好了工作,才请假到重庆市新桥医院动了手术,在住院的20多天里,他还牵挂着工作,经常打电话了解他负责片区的用电和负荷情况。拆线后又及时返回到工作岗位上,走乡串户忙开了。当时他的爱人、领导和同志们都叫他再休息一段时间,不要硬撑免得把身体拖垮了。他坚持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他说:“工作是大事,身体是小事”。别人拗不过他,就只有让他坚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