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中快步成长 ――贵州电网公司系统第四届技术能手张超的自述
2007-03-15 13:33:13 来源:贵州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编者的话:荣获贵州电网公司系统第四届技术能手的张超,因2005年10月19―21日在南方电网公司 “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用电专业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用电检查第一名的好成绩而“声名远扬”。这位参加工作不过两年的青年员工,是如何在南方电网公司系统高手云集的大舞台上脱颖而出的呢?下面是他在工作与互动的环境中快步成长的自述。
2003年7月,我从贵州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被分配到贵阳市南供电局工作。人们都说供电企业福利待遇好。可工作几年来,我深切体会到这里最好的福利是在工作中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学习机会。贵阳市南供电局是一所教学严谨、让我终身得到学习但永远不能毕业的“大学”。
我被安排到计量管理所从事技术工作。初来乍到,从车间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等部门领导对我“接风”的勉励辞中,我懂得了计量岗位工作的重要性――计量表计是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秤杆子”,对电力企业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用户电能表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与客户的切身利益。面对这样重要的工作岗位,我既感到十分幸运,又体会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殷切期望,因而,产生了一种想干事的冲动,并在内心暗暗发誓:我不能让企业因计量问题而“丢”一分钱的电,也不让客户多付一分钱的“费”。
在随后的工作中,我发现大学所学到的东西,实际工作中大多都用不上,或不对路,有些沮丧,有些失落。但我没有灰心,因为周围都是热心的老师。全局的学习气氛很浓,各类培训班一个接着一个。在走上工作岗位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我就参加了局举办的“计量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等培训班10余期(次),并被派到珠海参加了4天的电能表工作原理培训。与此同时,车间还专门安排技术骨干和老师傅对新进人员进行“一带一”和“手拉手”的帮扶,把工作经验和技术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我原来对电能表错误接线概念模糊,在判断上经常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经老师傅们的耐心指教,终于掌握了在各种负荷性质下错误接线判断的方法。此外,局里又下发资金给车间配置了培训用的模拟计量屏和模拟计量源等培训器材,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005年6―9月,我又脱产参加贵州电网公司举办的“营销技能培训”。我原来只了解掌握一些计量的基础知识,且不成体系,尤其是缺乏总结性的技能。这次培训,许多老师、专家讲授了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使自己得到了一次大的提高。
除不放弃每次学习培训机会,日常工作中,我也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刻苦学习。遇到难题,我主动与师傅们请教交流寻找解决办法,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同时,我还随身揣着笔记本或小纸条,对不懂的问题、新的课题,就请教行家,弄清楚后,把它记下来。日积月累,现收集的小纸条已有近200张。
泰戈尔说得好:“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不仅理论功底要深厚,实际工作更要能上手。为了熟记作业规程,为了把老师傅们的看家本领学到手,我虚心向他们请教,并抓住每一次锻炼机会大胆实践,工作中总是抢难度大、工艺复杂的活干。车间里来了新技术、新设备,我总是抢着接触。每次现场表计处缺工作,我都积极参加,从中掌握到了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车间有新工作、新任务,我抢着去做,因为,我认为工作做得越多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我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在车间里研究一些工作中没有弄懂的问题,在模拟屏上反复练习,在失败中寻找答案,在答案中去获得进步。特别是通过反复的模拟练习,提高自己对电能表错误接线的快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我还积极主动与其他同事进行技术交流和分享,尤其是去年加入了贵州电网公司的兼职教师队伍后,为加强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每当要走上讲台,我事前都要认真备课、查资料,这又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补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05年7月由贵州电网公司举办的用电检查技能比武中,我荣获了“优胜选手”称号。同年10月,在南方电网公司“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用电专业技能竞赛中,我又摘取了用电检查的桂冠。此外,我领衔攻关的《提高电流互感器的校验效率》的课题获得贵州电网公司2005年度QC成果三等奖。如果说我在专业技术上的进步是一种成功的话,那么这也是公司系统优越教育条件和浓厚学习氛围的使然,是各位老师耐心指导和各位同事勉励帮助的结果,是单位领导关心培养的结果。我为在工作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荣誉感到幸运,但更为能置身于终身得到学习的工作环境感到高兴。我深知学无止境,因此,我将“咬定”学习不放松,在工作中抓好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努力争取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回报企业。 (记者 杨通益 整理)
2003年7月,我从贵州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被分配到贵阳市南供电局工作。人们都说供电企业福利待遇好。可工作几年来,我深切体会到这里最好的福利是在工作中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学习机会。贵阳市南供电局是一所教学严谨、让我终身得到学习但永远不能毕业的“大学”。
我被安排到计量管理所从事技术工作。初来乍到,从车间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等部门领导对我“接风”的勉励辞中,我懂得了计量岗位工作的重要性――计量表计是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秤杆子”,对电力企业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用户电能表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与客户的切身利益。面对这样重要的工作岗位,我既感到十分幸运,又体会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殷切期望,因而,产生了一种想干事的冲动,并在内心暗暗发誓:我不能让企业因计量问题而“丢”一分钱的电,也不让客户多付一分钱的“费”。
在随后的工作中,我发现大学所学到的东西,实际工作中大多都用不上,或不对路,有些沮丧,有些失落。但我没有灰心,因为周围都是热心的老师。全局的学习气氛很浓,各类培训班一个接着一个。在走上工作岗位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我就参加了局举办的“计量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等培训班10余期(次),并被派到珠海参加了4天的电能表工作原理培训。与此同时,车间还专门安排技术骨干和老师傅对新进人员进行“一带一”和“手拉手”的帮扶,把工作经验和技术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我原来对电能表错误接线概念模糊,在判断上经常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经老师傅们的耐心指教,终于掌握了在各种负荷性质下错误接线判断的方法。此外,局里又下发资金给车间配置了培训用的模拟计量屏和模拟计量源等培训器材,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005年6―9月,我又脱产参加贵州电网公司举办的“营销技能培训”。我原来只了解掌握一些计量的基础知识,且不成体系,尤其是缺乏总结性的技能。这次培训,许多老师、专家讲授了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使自己得到了一次大的提高。
除不放弃每次学习培训机会,日常工作中,我也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刻苦学习。遇到难题,我主动与师傅们请教交流寻找解决办法,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同时,我还随身揣着笔记本或小纸条,对不懂的问题、新的课题,就请教行家,弄清楚后,把它记下来。日积月累,现收集的小纸条已有近200张。
泰戈尔说得好:“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不仅理论功底要深厚,实际工作更要能上手。为了熟记作业规程,为了把老师傅们的看家本领学到手,我虚心向他们请教,并抓住每一次锻炼机会大胆实践,工作中总是抢难度大、工艺复杂的活干。车间里来了新技术、新设备,我总是抢着接触。每次现场表计处缺工作,我都积极参加,从中掌握到了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车间有新工作、新任务,我抢着去做,因为,我认为工作做得越多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我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在车间里研究一些工作中没有弄懂的问题,在模拟屏上反复练习,在失败中寻找答案,在答案中去获得进步。特别是通过反复的模拟练习,提高自己对电能表错误接线的快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我还积极主动与其他同事进行技术交流和分享,尤其是去年加入了贵州电网公司的兼职教师队伍后,为加强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每当要走上讲台,我事前都要认真备课、查资料,这又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补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05年7月由贵州电网公司举办的用电检查技能比武中,我荣获了“优胜选手”称号。同年10月,在南方电网公司“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用电专业技能竞赛中,我又摘取了用电检查的桂冠。此外,我领衔攻关的《提高电流互感器的校验效率》的课题获得贵州电网公司2005年度QC成果三等奖。如果说我在专业技术上的进步是一种成功的话,那么这也是公司系统优越教育条件和浓厚学习氛围的使然,是各位老师耐心指导和各位同事勉励帮助的结果,是单位领导关心培养的结果。我为在工作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荣誉感到幸运,但更为能置身于终身得到学习的工作环境感到高兴。我深知学无止境,因此,我将“咬定”学习不放松,在工作中抓好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努力争取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回报企业。 (记者 杨通益 整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