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民装在心里――记吉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曲树国
2007-03-19 16:38:25 来源:吉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郝志勇
25个春秋,不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农电员工,还是企业的领导者,他心里始终装着农民;不论是关系农电发展的大思路,还是涉及农民利益的细小环节,他都想着农民。曲树国带领农电员工,用其满腔真情开通大安农民的致富路。
大安市是国家级贫困县,有27万多农民。大安市联合乡地处城郊,多年来,农民都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但因为种植规模小、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也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01年由4户菜农自发组成了一个种植蔬菜小组。历经四五年的时间种植小组发展到十多户,却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就是这里没有电。2004年初,曲树国亲自带领人员到现场踏查设计,仅用三天时间就无偿架设高低压线路1.45千米,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菜农们奔走相告,蔬菜大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现在专业种植户已经发展到96户,种植面积达到65280平方米,菜农们自发组成的蔬菜种植小组也发展为科技示范农场,年产值超百万元。
大榆树乡前进村的稻田地开垦得比较早,但地理位置偏僻,田块分散,全村50多户稻农都使用柴油机抽水浇地。农民们知道用电机井省钱,可上电需要大笔的钱,曲树国和班子成员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再难也要为农民发家致富助一臂之力。经过农电员工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条11.2千米的线路穿越在田间,投运机井54眼,灌溉稻田达到1300多亩,投入资金160多万元,前进村的村民从此告别了柴油机,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1500元增加到4000元。
几年来,大安市农电公司先后为新艾里、舍力、叉干、红岗、榆树、海坨等乡镇的大面积水田和烟田架设线路,安装变台,使近700眼机井由柴油机改为电动机,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50万元。
没有精细的管理和软硬件的支持,为“三农”服务终究是一句空话。为此,曲树国带领班子人员首先从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入手,逐级实行连带责任制,还在各级干部中实行了行风建设风险抵押金制度。曾经有基层一个供电所行风工作中出现问题,曲树国以身作则,按规定扣除了自己的抵押金,为广大农电员工起了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近几年,因违规违纪被解聘的农村电工就有10余人,员工的服务意识明显加强。
曲树国还多次带领党委一班人和相关部室深入基层开展“报修作业技能竞赛活动”和“三个十条、报修六步骤”口试活动,进行现场点评、纠正不规范行为,使员工的业务水平、服务理念、敬业精神不断提高。
几年里,在曲树国的带领下,大安市农电有限公司还加大窗口单位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18个所均建设了功能比较齐全的营业大厅,达到了“一口对外”的要求,满足了客户的需要。
曲树国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深知,农民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需要真心实意的服务。
在大来乡农网改造时,因后地局子线跨越铁路和石油线路较多,情况比较复杂,曲树国亲自带领相关人员到现场办公,经研究确定线路走向后,施工人员拿着米尺开始排杆位。当时正值10月份,天空下着淅沥的秋雨,二十几个杆位定完之后,大家准备上车时,曲树国突然发现有一基杆位是在农民废弃的大棚里。“必须想办法把这基杆串出来,我们不能伤害到老百姓的利益”,说完,他就拿起米尺领着大伙重新排杆位,当时围观的十多位菜农都蜂拥着上来帮忙,他们没想到仅仅因为占一点地领导能亲自下来排尺!
把自己当作农民,也就时刻关爱着农民、心系着农民。2004年的一天,舍力镇民强小学的校长来到大安市农电有限公司求援。舍力镇民强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由于地处偏僻,学校的资金也很紧张,学校一直没有通电,一到阴天下雨,学生们都看不清黑板,电教课更是从来都没上过。曲树国号召职工为该小学捐款,并且于第二天就利用捐赠的2000多元钱购买了电器材料,义务架设10千伏线路240米。当教室里的灯亮起来的时候,学生们欢欣鼓舞,18名小学生还把家长给的零花钱收集起来买了一挂鞭炮燃放,表达对农电人的感激之情。
对于农民来讲,春天就是一年的希望。而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让农民分外渴盼雨水的到来。没有雨水,只能抽水种地,抽水需要电动机,需要电。因此,每到春天,曲树国都组织成立支农小分队,义务为农民架线,安装电机井,修理农机具。田地一般都离村屯较远,为了防止被盗,每年灌溉之后,他们都要帮助农民都要把电动机和电线撤下来,春天再安装上。而这一切工作,都要在4月和5月之间进行,否则就会误了农时。这样的做法他们坚持了12年。
去年春天,联合供电所在红旗村红旗井施工时,为了不影响其他群众灌溉,他们把时间定在早上3点。清晨的微风,令人瑟瑟发抖,但紧张有序地施工。因为需要放的导线有七百多公斤,大家用四轮车拉、用人拽,手磨破了,脚划伤了,可是没有一个人退出施工。用了一个多小时,把15档导线全部放完了,被汗水湿透的
25个春秋,不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农电员工,还是企业的领导者,他心里始终装着农民;不论是关系农电发展的大思路,还是涉及农民利益的细小环节,他都想着农民。曲树国带领农电员工,用其满腔真情开通大安农民的致富路。
大安市是国家级贫困县,有27万多农民。大安市联合乡地处城郊,多年来,农民都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但因为种植规模小、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也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01年由4户菜农自发组成了一个种植蔬菜小组。历经四五年的时间种植小组发展到十多户,却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就是这里没有电。2004年初,曲树国亲自带领人员到现场踏查设计,仅用三天时间就无偿架设高低压线路1.45千米,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菜农们奔走相告,蔬菜大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现在专业种植户已经发展到96户,种植面积达到65280平方米,菜农们自发组成的蔬菜种植小组也发展为科技示范农场,年产值超百万元。
大榆树乡前进村的稻田地开垦得比较早,但地理位置偏僻,田块分散,全村50多户稻农都使用柴油机抽水浇地。农民们知道用电机井省钱,可上电需要大笔的钱,曲树国和班子成员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再难也要为农民发家致富助一臂之力。经过农电员工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条11.2千米的线路穿越在田间,投运机井54眼,灌溉稻田达到1300多亩,投入资金160多万元,前进村的村民从此告别了柴油机,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1500元增加到4000元。
几年来,大安市农电公司先后为新艾里、舍力、叉干、红岗、榆树、海坨等乡镇的大面积水田和烟田架设线路,安装变台,使近700眼机井由柴油机改为电动机,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50万元。
没有精细的管理和软硬件的支持,为“三农”服务终究是一句空话。为此,曲树国带领班子人员首先从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入手,逐级实行连带责任制,还在各级干部中实行了行风建设风险抵押金制度。曾经有基层一个供电所行风工作中出现问题,曲树国以身作则,按规定扣除了自己的抵押金,为广大农电员工起了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近几年,因违规违纪被解聘的农村电工就有10余人,员工的服务意识明显加强。
曲树国还多次带领党委一班人和相关部室深入基层开展“报修作业技能竞赛活动”和“三个十条、报修六步骤”口试活动,进行现场点评、纠正不规范行为,使员工的业务水平、服务理念、敬业精神不断提高。
几年里,在曲树国的带领下,大安市农电有限公司还加大窗口单位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18个所均建设了功能比较齐全的营业大厅,达到了“一口对外”的要求,满足了客户的需要。
曲树国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深知,农民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需要真心实意的服务。
在大来乡农网改造时,因后地局子线跨越铁路和石油线路较多,情况比较复杂,曲树国亲自带领相关人员到现场办公,经研究确定线路走向后,施工人员拿着米尺开始排杆位。当时正值10月份,天空下着淅沥的秋雨,二十几个杆位定完之后,大家准备上车时,曲树国突然发现有一基杆位是在农民废弃的大棚里。“必须想办法把这基杆串出来,我们不能伤害到老百姓的利益”,说完,他就拿起米尺领着大伙重新排杆位,当时围观的十多位菜农都蜂拥着上来帮忙,他们没想到仅仅因为占一点地领导能亲自下来排尺!
把自己当作农民,也就时刻关爱着农民、心系着农民。2004年的一天,舍力镇民强小学的校长来到大安市农电有限公司求援。舍力镇民强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由于地处偏僻,学校的资金也很紧张,学校一直没有通电,一到阴天下雨,学生们都看不清黑板,电教课更是从来都没上过。曲树国号召职工为该小学捐款,并且于第二天就利用捐赠的2000多元钱购买了电器材料,义务架设10千伏线路240米。当教室里的灯亮起来的时候,学生们欢欣鼓舞,18名小学生还把家长给的零花钱收集起来买了一挂鞭炮燃放,表达对农电人的感激之情。
对于农民来讲,春天就是一年的希望。而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让农民分外渴盼雨水的到来。没有雨水,只能抽水种地,抽水需要电动机,需要电。因此,每到春天,曲树国都组织成立支农小分队,义务为农民架线,安装电机井,修理农机具。田地一般都离村屯较远,为了防止被盗,每年灌溉之后,他们都要帮助农民都要把电动机和电线撤下来,春天再安装上。而这一切工作,都要在4月和5月之间进行,否则就会误了农时。这样的做法他们坚持了12年。
去年春天,联合供电所在红旗村红旗井施工时,为了不影响其他群众灌溉,他们把时间定在早上3点。清晨的微风,令人瑟瑟发抖,但紧张有序地施工。因为需要放的导线有七百多公斤,大家用四轮车拉、用人拽,手磨破了,脚划伤了,可是没有一个人退出施工。用了一个多小时,把15档导线全部放完了,被汗水湿透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