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青春――记吉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高明哲
2007-04-03 09:53:28 来源:吉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千松玉
有人说,供电所长是一顶桂冠,一种权利。然而,吉林省和龙市东城供电所所长高明哲却用他21年如一日的执著追求,默默诠释着它的真实含义。
1986年,年仅27岁的高明哲被和龙市头道农电所聘为农村电工,从此高明哲便与农电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刚步入农电这个行业,一切都得从头学起,生性就有股钻劲和韧劲的他有着不服输的性格,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干就要干得最好。他虚心拜同事为师,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短短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农电的安全生产和用电营销等专业知识,成为所里公认的业务技术骨干。1997年他被和龙市农电局破格提拔为崇善供电所所长,凭着过硬的业务技能和规范有序的管理手段,短短2年,就把崇善供电所带到了全市先进供电所的行列。
1994年,高明哲调到东城供电所任所长。初到东城后,为了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高明哲和职工们一道,拿着所辖的500多个用电户电费台帐,挨家挨户地走访。有一个用户说,“我家前几个月电费才5块多,这个月怎么变成7块多了,肯定是你们抄错电表了”,高明哲不温不火,仔细和用户分析着他们家这几个月来的用电情况,让用户心服口服。还有一个用户一见到高明哲,就厉声喊到:“我家的电灯开关坏了快半年了,你们不给我修好,我不交电费”,其实电表以下的用电维修不在农电所的职责范围内,对于这样故意拖欠电费的用户完全可以按规定停电。但是,高明哲并没有这样做,他不仅为用户家换上了新开关,处理了一些屋内的其他用电隐患,而且还给这位用户讲解了必要的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常识。这次走访,高明哲用了一周多的时间,他每天5点多就出发,晚上9点才能回家,有的用户家他去了好几次都是吃“闭门羹”,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坚持走访完最后一个用户的家,也正是这次走访让高明哲收回了所里3万多元的居民用户陈欠电费。
2005年1月的大雪,造成了东城镇近半数的用户停电。“故障就是命令”,高明哲闻讯后,立即组织供电所职工,用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了巡线抢修中。停电线路地处山林地段,灌木、荆棘丛生。高明哲带领职工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半米多深的雪地里一基杆一基杆的认真检查,他们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经过2个多小时的寻找,故障点终于找到了。夜幕临近时,东城大地终于又泛起万家灯火,这时,高明哲和同志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挪着冻僵的腿,满心欢喜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东城镇的“平岗绿色大米”闻名遐迩,年售大米千余吨。为了帮助村民们早日实现“增收富裕”的梦想,高明哲和职工们时常忙碌于田间地头,为村民提供最优质的供电服务。尤其是秋收季节,农民们忙,高明哲和职工们更忙,他们和农民一道早出晚归,既要用最快的时间为用户接上临时用电装置,又要紧随用户,随时解决他们遇到的用电难题。在2006年东城镇的“新居工程”中,政府出资为33户村民盖上了新房子,崭新的新房子让村民们喜出望外,但是一想到房子的接线装电问题,他们却犯了难。高明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到了最优惠的电器材料,并组织全体职工连续奋战10天,完成了全部新居工程的新建线路和计量装置的接装工作。施工中,他们没拿用户一分钱、没喝用户一口水,为这个村节省资金达5万元。
由于体制原因,高明哲虽说是供电所所长,但他的身份却一直是农民合同工。起初,所里有几个农电正式工,觉得被一个农民合同工“领导”,心里很是不服气!一天,所里的一个姓文的小伙子借着酒劲真的和高明哲“挑衅”了。当时正值农网改造验收阶段,为了精确核对改造中使用的材料,每个供电所都必须认真测量线路长度。那个小伙子在电话里硬气地说“测导线这个活,我偏不干,你能把我开除吗,有本事你自己去干……”,高明哲接完电话,放下手中一大堆的工作,直接来到现场,他二话没说捡起地上的皮尺,真的自己干了起来,他一个电杆一个电杆地测量着、记录着,好像全然忘了旁边还有一个人还在和自己“赌气”呢!小伙子傻眼了,本想和所长一较上下,却被他无言的行动弄懵了。想想高所长平常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再看看这个像父亲似的人沧桑的身影,小伙子眼睛湿润了。第二天他主动找到高所长承认了错误。
20多年来,随着工作的调动,高明哲一家也像“游民”一样东迁西移,所到之处都是租住房子。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做了十几年老所长的高明哲连个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为此妻子也常常报怨,远在外地上学的儿子一来电话就问父亲:“爸爸,您在那个连休息日都没有、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的单位里干得那么起劲,您图个啥?”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使是如此不宽绰的生活条件,高明哲却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长年资助着镇里的两个贫困小学生上学!
2007年1月30日,高明哲在全省农电系统9346名农民合同工中脱颖而出,跻身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第一批农民合同工“转正”的行列。高明哲既没有伟岸的身躯,也没
有人说,供电所长是一顶桂冠,一种权利。然而,吉林省和龙市东城供电所所长高明哲却用他21年如一日的执著追求,默默诠释着它的真实含义。
1986年,年仅27岁的高明哲被和龙市头道农电所聘为农村电工,从此高明哲便与农电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刚步入农电这个行业,一切都得从头学起,生性就有股钻劲和韧劲的他有着不服输的性格,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干就要干得最好。他虚心拜同事为师,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短短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农电的安全生产和用电营销等专业知识,成为所里公认的业务技术骨干。1997年他被和龙市农电局破格提拔为崇善供电所所长,凭着过硬的业务技能和规范有序的管理手段,短短2年,就把崇善供电所带到了全市先进供电所的行列。
1994年,高明哲调到东城供电所任所长。初到东城后,为了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高明哲和职工们一道,拿着所辖的500多个用电户电费台帐,挨家挨户地走访。有一个用户说,“我家前几个月电费才5块多,这个月怎么变成7块多了,肯定是你们抄错电表了”,高明哲不温不火,仔细和用户分析着他们家这几个月来的用电情况,让用户心服口服。还有一个用户一见到高明哲,就厉声喊到:“我家的电灯开关坏了快半年了,你们不给我修好,我不交电费”,其实电表以下的用电维修不在农电所的职责范围内,对于这样故意拖欠电费的用户完全可以按规定停电。但是,高明哲并没有这样做,他不仅为用户家换上了新开关,处理了一些屋内的其他用电隐患,而且还给这位用户讲解了必要的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常识。这次走访,高明哲用了一周多的时间,他每天5点多就出发,晚上9点才能回家,有的用户家他去了好几次都是吃“闭门羹”,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坚持走访完最后一个用户的家,也正是这次走访让高明哲收回了所里3万多元的居民用户陈欠电费。
2005年1月的大雪,造成了东城镇近半数的用户停电。“故障就是命令”,高明哲闻讯后,立即组织供电所职工,用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了巡线抢修中。停电线路地处山林地段,灌木、荆棘丛生。高明哲带领职工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半米多深的雪地里一基杆一基杆的认真检查,他们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经过2个多小时的寻找,故障点终于找到了。夜幕临近时,东城大地终于又泛起万家灯火,这时,高明哲和同志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挪着冻僵的腿,满心欢喜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东城镇的“平岗绿色大米”闻名遐迩,年售大米千余吨。为了帮助村民们早日实现“增收富裕”的梦想,高明哲和职工们时常忙碌于田间地头,为村民提供最优质的供电服务。尤其是秋收季节,农民们忙,高明哲和职工们更忙,他们和农民一道早出晚归,既要用最快的时间为用户接上临时用电装置,又要紧随用户,随时解决他们遇到的用电难题。在2006年东城镇的“新居工程”中,政府出资为33户村民盖上了新房子,崭新的新房子让村民们喜出望外,但是一想到房子的接线装电问题,他们却犯了难。高明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到了最优惠的电器材料,并组织全体职工连续奋战10天,完成了全部新居工程的新建线路和计量装置的接装工作。施工中,他们没拿用户一分钱、没喝用户一口水,为这个村节省资金达5万元。
由于体制原因,高明哲虽说是供电所所长,但他的身份却一直是农民合同工。起初,所里有几个农电正式工,觉得被一个农民合同工“领导”,心里很是不服气!一天,所里的一个姓文的小伙子借着酒劲真的和高明哲“挑衅”了。当时正值农网改造验收阶段,为了精确核对改造中使用的材料,每个供电所都必须认真测量线路长度。那个小伙子在电话里硬气地说“测导线这个活,我偏不干,你能把我开除吗,有本事你自己去干……”,高明哲接完电话,放下手中一大堆的工作,直接来到现场,他二话没说捡起地上的皮尺,真的自己干了起来,他一个电杆一个电杆地测量着、记录着,好像全然忘了旁边还有一个人还在和自己“赌气”呢!小伙子傻眼了,本想和所长一较上下,却被他无言的行动弄懵了。想想高所长平常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再看看这个像父亲似的人沧桑的身影,小伙子眼睛湿润了。第二天他主动找到高所长承认了错误。
20多年来,随着工作的调动,高明哲一家也像“游民”一样东迁西移,所到之处都是租住房子。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做了十几年老所长的高明哲连个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为此妻子也常常报怨,远在外地上学的儿子一来电话就问父亲:“爸爸,您在那个连休息日都没有、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的单位里干得那么起劲,您图个啥?”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使是如此不宽绰的生活条件,高明哲却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长年资助着镇里的两个贫困小学生上学!
2007年1月30日,高明哲在全省农电系统9346名农民合同工中脱颖而出,跻身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第一批农民合同工“转正”的行列。高明哲既没有伟岸的身躯,也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