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变化有他一份功劳啊----记吉林省永吉县黄榆乡供电所所长姜国
2007-03-05 09:09:11 来源:农民日报
A-
A+
电力18讯: 作者:徐国军;刘显龙
这呼声来自大山深处,这呼声发自村民肺腑。前不久,吉林省永吉县黄榆乡折麻背村的林占春给农电公司写了一封信,信上签着他和一些村民的名字,他们要求表扬奖励姜所长。
黄榆乡地处永吉县西部偏僻山区,素有“小西藏”之称,折麻背村又是这个大山深处的“原始部落”。去往折麻背的村路窄窄的,蜿蜒曲折,一直伸向远方幽幽的大山。三年前,这里贫困落后,道路不通。而现在,这里已经改变了模样,给人一种富裕文明的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一个质的飞跃。提及这些,当地人便会想到姜国勋,建设折麻背,他有一份功劳啊!
村民用上了动力电
2004年8月5日,黄榆乡供电所所长姜国勋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全乡各村屯群众用电情况。折麻背村民反映:现在村里电压低,村民无钱改造线路,没有动力电已经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
村民的话重重地敲打在他的心上,山外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而这里的村民却因为电力不足迟滞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姜所长心里酸酸的,如果仅仅因为电而影响了村民的发展,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他立即组织员工对全乡村民用电情况进行勘察,折麻背村电压太低,一台变压器只有5千伏安,村民只能用来照明;乱木桥村7社有17户村民,这个村在线路末端,不仅线路陈旧,而且电压低,村民想搞养殖业,因缺电而办不成。村民想用电铡草铡草机喂牛马、抽水灌田也做不到。
姜所长向上级汇报了自己的想法,要求先给这两个村办电,能增容的增容,能改造线路的要重新架设线路,让村民用上高质量的电。他千方百计为这两个村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工程批下来了,姜所长带领员工日夜施工。2004年10月,为折麻背村重新安装了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12月,为乱木桥村7社重新架设线路,他和员工在冰天雪地里施工近20天,他们不抽农民一支烟,不喝农民一口水,没有向农民要一分钱。当竣工通电那一刻,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供电所的行动感动了乡政府领导,乡长说:“由于政府经济困难,这两个村的用电情况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是姜所长带领员工为政府减轻了负担,为村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真的很感激!”
为村民架桥
折麻背村有个唯一可以通往外界的桥,它是一座高危木桥,每遇大水,桥就被冲得破烂不堪,每到下雨阴天,村民就不敢出门,生怕桥坏了,回不了家。有的村民想买砖盖新房,愁运输啊!村民想卖玉米、卖猪也运不出去,有的想做点儿买卖也苦于道路不通。2004年8月25日,一场大水把桥冲毁了,村民们万分焦急。
姜所长把这件事挂在心上,他通过协调,用车拉来了10多节水泥管,同村民们架起了可以排水而且坚固的桥。这座桥修成后,水再大也冲不毁,解决了村民一直担忧的问题。一位村民赞叹地说:“农电部门帮了我们大忙啊!有了这座桥,我们方便多了,真是太感谢姜所长了……”
资助4名学生
折麻背村有一所小学校,是在上世纪60年代设立的耕读点。如今,这所学校就设在林占春老师的家里。现在村里只有4名学生,都是贫困生,连学费都交不起。2005年12月,姜所长知道这几个学生的情况后,马上来到学校。当他走进教室,与4名学生渴望读书的眼睛相遇时,他感到一阵心酸。
不能让他们失学。他对林老师说:“我每年少买几件衣服,少买几双鞋就够他们上学用了。”说完,他拿出了1000元钱,交给了林老师,并作出了一个郑重的承诺:今后,这4名学生由他来扶持,一直到上初中。
学生单禹的家长单文如说:“能遇到这么好的电业人,是我们家的福气,我一定要教育孩子努力学习,长大回报社会,回报姜所长。”
这呼声来自大山深处,这呼声发自村民肺腑。前不久,吉林省永吉县黄榆乡折麻背村的林占春给农电公司写了一封信,信上签着他和一些村民的名字,他们要求表扬奖励姜所长。
黄榆乡地处永吉县西部偏僻山区,素有“小西藏”之称,折麻背村又是这个大山深处的“原始部落”。去往折麻背的村路窄窄的,蜿蜒曲折,一直伸向远方幽幽的大山。三年前,这里贫困落后,道路不通。而现在,这里已经改变了模样,给人一种富裕文明的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一个质的飞跃。提及这些,当地人便会想到姜国勋,建设折麻背,他有一份功劳啊!
村民用上了动力电
2004年8月5日,黄榆乡供电所所长姜国勋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全乡各村屯群众用电情况。折麻背村民反映:现在村里电压低,村民无钱改造线路,没有动力电已经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
村民的话重重地敲打在他的心上,山外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而这里的村民却因为电力不足迟滞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姜所长心里酸酸的,如果仅仅因为电而影响了村民的发展,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他立即组织员工对全乡村民用电情况进行勘察,折麻背村电压太低,一台变压器只有5千伏安,村民只能用来照明;乱木桥村7社有17户村民,这个村在线路末端,不仅线路陈旧,而且电压低,村民想搞养殖业,因缺电而办不成。村民想用电铡草铡草机喂牛马、抽水灌田也做不到。
姜所长向上级汇报了自己的想法,要求先给这两个村办电,能增容的增容,能改造线路的要重新架设线路,让村民用上高质量的电。他千方百计为这两个村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工程批下来了,姜所长带领员工日夜施工。2004年10月,为折麻背村重新安装了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12月,为乱木桥村7社重新架设线路,他和员工在冰天雪地里施工近20天,他们不抽农民一支烟,不喝农民一口水,没有向农民要一分钱。当竣工通电那一刻,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供电所的行动感动了乡政府领导,乡长说:“由于政府经济困难,这两个村的用电情况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是姜所长带领员工为政府减轻了负担,为村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真的很感激!”
为村民架桥
折麻背村有个唯一可以通往外界的桥,它是一座高危木桥,每遇大水,桥就被冲得破烂不堪,每到下雨阴天,村民就不敢出门,生怕桥坏了,回不了家。有的村民想买砖盖新房,愁运输啊!村民想卖玉米、卖猪也运不出去,有的想做点儿买卖也苦于道路不通。2004年8月25日,一场大水把桥冲毁了,村民们万分焦急。
姜所长把这件事挂在心上,他通过协调,用车拉来了10多节水泥管,同村民们架起了可以排水而且坚固的桥。这座桥修成后,水再大也冲不毁,解决了村民一直担忧的问题。一位村民赞叹地说:“农电部门帮了我们大忙啊!有了这座桥,我们方便多了,真是太感谢姜所长了……”
资助4名学生
折麻背村有一所小学校,是在上世纪60年代设立的耕读点。如今,这所学校就设在林占春老师的家里。现在村里只有4名学生,都是贫困生,连学费都交不起。2005年12月,姜所长知道这几个学生的情况后,马上来到学校。当他走进教室,与4名学生渴望读书的眼睛相遇时,他感到一阵心酸。
不能让他们失学。他对林老师说:“我每年少买几件衣服,少买几双鞋就够他们上学用了。”说完,他拿出了1000元钱,交给了林老师,并作出了一个郑重的承诺:今后,这4名学生由他来扶持,一直到上初中。
学生单禹的家长单文如说:“能遇到这么好的电业人,是我们家的福气,我一定要教育孩子努力学习,长大回报社会,回报姜所长。”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