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河之子――记吉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杜军
2007-03-05 15:25:52 来源:吉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孔繁信
长春市双阳区内的双阳河一直被双阳儿女誉为母亲河,多少年来,双阳河奔流不息,源远流长,滋润这片肥沃的土地,同时也孕育着她一代又一代的儿女英雄。双阳供电分公司经理杜军,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代表。两年来,他为一方百姓福祉,倾其心、献其力、尽其能,赢得了一方百姓的交口称赞,被亲切地称为“双阳河之子”。
企业的领跑者
在双阳区电力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时候,杜军上任,他大力整顿电力市场,坚持原则,不讲情面,两年来,先后对全区3167户进行营业大普查。其中,对110家用户进行了处理,追补电费5万余元。2006年5月,区内德阳商厦老板凭借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拒不承认盗窃电能事实,并煽动业户到公司闹事,与公安机关对抗,气焰极为嚣张。面对由于证据不足而无法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的不利局面,他没有退缩,而是顶住压力同公安局密切配合,亲自参与调查取证,在长春270万人口中排查嫌疑人,并同公安干警在犯罪嫌疑人住处附近蹲坑一周,终将其抓获。历时一年时间,终于使案件得到公开公正的处理,这家商厦被罚款25万元,从而震摄了违法窃电行为,区内用电秩序得到了有效治理。
为实现双阳供电分公司无欠费。2006年伊始,杜军带领用电检查科的人员顶风雪,深入电力市场进行检查。通过走访、蹲守等形式,共查出高损台区9座。截止到9月20日,双阳供电分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36天。无设备重大缺陷,无任何人员责任事故、设备事故、交通及火灾事故和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2005年至2006年电费全部结零,上缴率、收缴率均达到100%,居民户均欠费0.02元。
百姓的好公仆
今年34岁的杜军,在长春供电公司是一位年轻干部。但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他深信:“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同职工打成一片,凡有重大工程施工和抢险抢修,他总是在现场,同员工风里来,雨里去。渴了,和职工们在一个大的矿泉水桶里“抢”水喝;饿了,和工人们一起坐在马路牙子上吃盒饭。
至今,在双阳城区,老百姓还流传着“供电局长给百姓下跪”的事。
那是2005年9月10日,他主动请缨,承接了双阳供电分公司城网改造的收尾工程。针对北石桥、永红、丁家和城郊四个自然村的实际情况,他铿锵有力地对施工人员说:“就是肩抗人抬,也要完成电网改造,让老百姓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当晚19时,施工队伍进入丁家村西北部作业,在立低压配电网终端杆时,村民张青林不同意在其家门前立杆。杜军一面苦口婆心地与其协商,一面与施工人员连夜挖坑,立起了一基10米圆柱型电线杆。不料第二天早上,该用户反悔,说电线杆正对他家烟囱,不吉利,必须得挪,抱着电线杆不让施工。施工人员与其交流无果。
翌日上午,他们再次进入丁家村施工。张青林仍抱着电线杆不让施工,并把施工用料扔出很远。前来协调的社区主任、民警和电视台记者与该用户交涉了两个多小时,均未奏效。在市公司开会的杜军得知后,马上返回双阳现场,最后说:“我代表供电公司的全体职工和这里的老百姓求你了。”该用户坚持说:“正好新闻记者也在这里,你们要是不在这里立杆的话,我给你们跪下也行。”边说边往下跪。杜军见状赶紧拉住他,自己也跪在这位需要光明的居民面前,含泪动情地说:“大爷,我代表这片用电的乡亲们,求您了!”看到眼前这一幕,周围的村民被感动得流下热泪。电视台的记者全程录下了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
员工的贴心人
杜军来到双阳分公司工作后,始终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单位有3名集体职工因身体有残疾不能上班,每月只有260元最低生活保障费。杜军妥善安排了他们能胜任的工作,同时,将老职工的12名待业子女安排在本单位做临时工,解决了在岗老职工的后顾之忧,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他说: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每名职工都是家庭的成员,越是弱势群体,他们越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2005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集体职工孟凡秋的父亲脑血栓突然发作,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往区医院,抢救到晚上仍不见效果。他接到单位职工的电话,第一句话就埋怨说:“你怎么不早说,这病耽误不得,快,马上用120急救车送到省电力医院,那里是心脑血管专业医院。”当晚,他将吉林省脑科专家教授从家里用车接到省电力医院,给孟凡秋的父亲会诊,成功地疏通了堵塞的血管。专家们术后说,要是再晚送来一会儿,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了。人们都说,老爷子的命是杜军给“拣”回来的。
两年来,杜军带领他所在的双阳供电分公司员工坚持服务社会,支持地方建设,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打造了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双阳百姓。杜军本人也因此荣获了长春市长公开电话“十佳工作者”、双阳区“<
长春市双阳区内的双阳河一直被双阳儿女誉为母亲河,多少年来,双阳河奔流不息,源远流长,滋润这片肥沃的土地,同时也孕育着她一代又一代的儿女英雄。双阳供电分公司经理杜军,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代表。两年来,他为一方百姓福祉,倾其心、献其力、尽其能,赢得了一方百姓的交口称赞,被亲切地称为“双阳河之子”。
企业的领跑者
在双阳区电力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时候,杜军上任,他大力整顿电力市场,坚持原则,不讲情面,两年来,先后对全区3167户进行营业大普查。其中,对110家用户进行了处理,追补电费5万余元。2006年5月,区内德阳商厦老板凭借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拒不承认盗窃电能事实,并煽动业户到公司闹事,与公安机关对抗,气焰极为嚣张。面对由于证据不足而无法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的不利局面,他没有退缩,而是顶住压力同公安局密切配合,亲自参与调查取证,在长春270万人口中排查嫌疑人,并同公安干警在犯罪嫌疑人住处附近蹲坑一周,终将其抓获。历时一年时间,终于使案件得到公开公正的处理,这家商厦被罚款25万元,从而震摄了违法窃电行为,区内用电秩序得到了有效治理。
为实现双阳供电分公司无欠费。2006年伊始,杜军带领用电检查科的人员顶风雪,深入电力市场进行检查。通过走访、蹲守等形式,共查出高损台区9座。截止到9月20日,双阳供电分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36天。无设备重大缺陷,无任何人员责任事故、设备事故、交通及火灾事故和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2005年至2006年电费全部结零,上缴率、收缴率均达到100%,居民户均欠费0.02元。
百姓的好公仆
今年34岁的杜军,在长春供电公司是一位年轻干部。但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他深信:“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同职工打成一片,凡有重大工程施工和抢险抢修,他总是在现场,同员工风里来,雨里去。渴了,和职工们在一个大的矿泉水桶里“抢”水喝;饿了,和工人们一起坐在马路牙子上吃盒饭。
至今,在双阳城区,老百姓还流传着“供电局长给百姓下跪”的事。
那是2005年9月10日,他主动请缨,承接了双阳供电分公司城网改造的收尾工程。针对北石桥、永红、丁家和城郊四个自然村的实际情况,他铿锵有力地对施工人员说:“就是肩抗人抬,也要完成电网改造,让老百姓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当晚19时,施工队伍进入丁家村西北部作业,在立低压配电网终端杆时,村民张青林不同意在其家门前立杆。杜军一面苦口婆心地与其协商,一面与施工人员连夜挖坑,立起了一基10米圆柱型电线杆。不料第二天早上,该用户反悔,说电线杆正对他家烟囱,不吉利,必须得挪,抱着电线杆不让施工。施工人员与其交流无果。
翌日上午,他们再次进入丁家村施工。张青林仍抱着电线杆不让施工,并把施工用料扔出很远。前来协调的社区主任、民警和电视台记者与该用户交涉了两个多小时,均未奏效。在市公司开会的杜军得知后,马上返回双阳现场,最后说:“我代表供电公司的全体职工和这里的老百姓求你了。”该用户坚持说:“正好新闻记者也在这里,你们要是不在这里立杆的话,我给你们跪下也行。”边说边往下跪。杜军见状赶紧拉住他,自己也跪在这位需要光明的居民面前,含泪动情地说:“大爷,我代表这片用电的乡亲们,求您了!”看到眼前这一幕,周围的村民被感动得流下热泪。电视台的记者全程录下了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
员工的贴心人
杜军来到双阳分公司工作后,始终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单位有3名集体职工因身体有残疾不能上班,每月只有260元最低生活保障费。杜军妥善安排了他们能胜任的工作,同时,将老职工的12名待业子女安排在本单位做临时工,解决了在岗老职工的后顾之忧,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他说: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每名职工都是家庭的成员,越是弱势群体,他们越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2005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集体职工孟凡秋的父亲脑血栓突然发作,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往区医院,抢救到晚上仍不见效果。他接到单位职工的电话,第一句话就埋怨说:“你怎么不早说,这病耽误不得,快,马上用120急救车送到省电力医院,那里是心脑血管专业医院。”当晚,他将吉林省脑科专家教授从家里用车接到省电力医院,给孟凡秋的父亲会诊,成功地疏通了堵塞的血管。专家们术后说,要是再晚送来一会儿,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了。人们都说,老爷子的命是杜军给“拣”回来的。
两年来,杜军带领他所在的双阳供电分公司员工坚持服务社会,支持地方建设,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打造了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双阳百姓。杜军本人也因此荣获了长春市长公开电话“十佳工作者”、双阳区“<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